一群文坛大佬,在一望无际的海边闲聊漫谈……

有啥好看?

曾几何时,我们对作家的认识多停留于一种严肃的想象。

当他们从作品背后走进现实世界,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活泼、有趣、鲜活的灵魂。

《我在岛屿读书》目前已经推出两季了,豆瓣均分9.1。最近因莫言和余华的微信头像,这个节目再次登上热搜[旺柴]。

毕竟,「文坛泥石流」「被写作耽误的脱口秀演员」余华老师,可不是浪得虚名,加上苏童的日常捧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此外,还有莫言、阿来、西川、叶兆言、祝勇、马伯庸、紫金陈等飞行嘉宾的加入,每一集都有惊喜。

一众老友凑在一起,观风听浪,烹茶围读。

既谈论中西文学,旁征博引,时不时也抛出一点文人的八卦趣事,轻松可爱。

他们各有各的顽皮,各有各的智慧,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诗意,串联起一场场关于文学的顶级浪漫。

而《我在岛屿读书》第2季,更是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余华和莫言两位活宝的交锋,没有剑拔弩张,也毫无冷气横秋的掉书袋。

倒是莫言化身拍照狂魔,乖乖听余华指挥。这俩还不忘互相揭短,囧事趣事一箩筐,笑点过于密集。

这对奇妙CP的聊天,犹如大型相声专场——

莫言:余华是逗哏,我是给余华捧哏的。

苏童调侃:他们把老莫的头发画得很多。
莫言:我八十年代时也满头秀发,请余华替我作证。

而文化人也免不了「剁手」——

莫言出国一次买6双皮鞋,全都穿不了;
余华也没好哪儿去,购入的皮衣硬得像盔甲。

《我在岛屿读书》还揭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莫言《红高粱》的版权,竟然只有几千块;
紫金陈的启蒙作家,竟是东野圭吾;
为了挣钱,余华和莫言分工创作过电视剧;
苏童经常在作家聚会中扮演「人肉搬运工」角色,他背过叶兆言、背过史铁生……

《我在岛屿读书》系列并非一档不接地气、漫谈文学的节目,它更像一部结局开放的书,任由不同观者徜徉其间,获得或同或异的吉光片羽;

它也带来一场场通感体验,将音乐、语言、表演、美食与文学交织,每一次向外延展,都带来一次与内心的对话。

而一众文学大家还在节目里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书单/影单,都是私藏的快乐源泉。

信手拈来的书中锦句,不经意间透露的只言片语,都是他们真诚推荐的珍藏,不吝赐教的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