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丝对组合有较多的抱怨,不满情绪似乎甚至超过了22年4月
其实这可以理解,22年4月是普跌行情,而最近一年以来,组合却跑输市场很多
下表是统计23年7月1日至24年4月24日的行情
表1:23年7月1日-24年4月24日行情统计
可以看到,价值风格普遍跑出了正收益,而成长风格普遍负收益,二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20%之多
如果只看今年,价值涨、成长跌的现象也并没有变化
表2:24年以来行情统计
从行业角度看也能很清晰理解市场在发生什么
表3:24年以来中信行业统计
以银行、家电、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煤炭为代表的“周期”或“红利”板块大幅领涨,而电子、计算机等TMT行业则大幅下跌
组合一直以来对成长配置较多,这是近一年组合落后的表观原因
那么为什么组合一直超配成长,而对“周期”、“红利”配置不足呢?
这里需要具体分析“红利”和“周期”上涨的原因
“红利”涨,用事后总结的原因来说,是因为“避险”或“资产荒”
即找不到景气度高、业绩好、估值低的行业,尤其在经济不好的背景下
那么一些稳定盈利的企业,至少能够提供确定性较高的回报
如果股息率有5-6%,在所有刚兑产品(或类刚兑,包括过去的信托、理财子、量化等)都破灭的背景下,那么高股息的红利票就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而“周期”和“红利”很大程度是重叠的,例如煤炭普遍被认为是能够提供稳定盈利和分红的“周期股”
相对应的,铜等金属也被认为因为过去几年缺少资本开支,供需能够维持在偏紧的平衡上,因此未来也能够维持较好的收益
这些逻辑部分没问题,并且马后炮地说,早在23年甚至22年底,我便关注到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而彼时红利资产的位置更低,股息率甚至可能高达10%
那么摆在我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
切换到比较确定的收益率能达到10%的资产上
坚持选择确定性低但潜在收益率可能达到15-20%的资产上
而站在22年底,则是当时的计算机(信创)和AI(组合在信创涨幅较大且落地低于预期后切换相当仓位到AI)
应该说22年底选择成长是没有问题的
而事后看,如果在23年4-6月的位置将成长切换成红利,是最佳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这么选择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AI已经位于阶段性高点,市场预期过高,交易拥挤
红利资产仍能提供10%的收益,且并不拥挤
但站在去年6月,AI产业仍在快速迭代发展中(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仍然如此)
凭什么能保证其后续的发展会阶段性放缓,股价会回调如此之深?
也就是说,站在去年6月的时间点,我无法做出红利的确定的10%的收益要好于AI的不确定收益的判断
毕竟生成式AI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的确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产业仍在快速迭代,渗透率处在几乎为0但可能快速提升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无法承受如果过早减仓而导致错过产业爆发的机会的后果
事实上,我会这么去思考,是由组合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在介绍组合的时候反复强调,组合的目的不是降低波动,而是寻求收益最大化
因此对组合来说,错过一个潜在收益非常大的标的,是比回撤大更不可饶恕的错误
而如果我的目标只是每年赚一个还过得去的收益,那么10%的红利资产其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那么一个深刻的课题就是,我选择坚守期望收益更高的成长股,宁肯冒着承受其巨大回撤和波动的风险,而瞧不上实际已经非常客观的10%的红利资产,是否是我太过贪婪?
对这个问题我目前仍然没有答案
从结果上说,如果我选择“不贪”,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以达到我“贪婪”的目标
但未发生的现实无法去印证
或许存在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我“贪婪”的选择带来的是我没有踏空巨大的产业趋势,结果也会达到我“贪婪”的目标
当然红利涨到现在的位置,10%的股息早已经被压缩到不足5%
或许5%对目标只需要3%、2%的人来说,仍然是具备相当吸引力的资产
但在成长股又一次下跌后,二者的性价比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此时选择成长而非红利,应该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至于周期,铜的逻辑是顺的,错过铜应该说是一个错误,这本是在我框架内可以把握的机会
而黄金、石油等则超出我的能力范围,这部分钱本来就是赚不到的
好消息是,即使是周期,现在的位置也已经偏高了
尤其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可能业绩并不如市场所预期那么稳定
应该说组合过去的逆风状态可能会得到彻底的逆转
往后看偏成长方向应该是机会最大的
包括AI、机器人等
这是本次调仓加仓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成长方向的理由
红利资产在调整后不排除走向泡沫化的可能
毕竟5%的收益率对很多以跑赢银行定存为目标的资金来说仍然有吸引力
如果有大量资金配合,把股息率从5%打到3%以下也并非不可能
而这意味着股价可能上涨60%
但我不会去赌这一泡沫一定会发生(发生的概率应该极小)
因此对红利资产暂无配置的必要
周期类资产同理,当下市场预期偏高
如果没有经济显著复苏带来实物需求的显著增加
那么当下的高回报则是比较脆弱的
即使确定性较高的品种如铜,因为预期本身也较高了,性价比则显得一般
最后提一句港股的科技企业
事实上在我看来,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才是未来的红利资产
如果红利风格能够延续,在当下的核心标的涨到股息率不够吸引人的时候
可能互联网企业也会被纳入红利风格去炒
当然,我也不会去赌风格
仅仅以公司本身的优良质地和便宜的估值来说
这些资产都是值得配置的
最后再推荐一下2020年7月3日的文章
当时与现在的市场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