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滕代远将军,他无疑是我党我军的一位传奇人物,在革命期间为我党我军立下了诸多突出贡献。因此在1949年,滕代远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成为我国首任铁道部部长。

像滕代远这类高级干部的家庭情况,自然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在铁道部工作的干部们,可以说对他的家庭情况“门清”。

1950年9月26日,铁道部门口来了一名皮肤黝黑,穿着土气的28岁青年,这名青年到了铁道部后直接就要往里闯,警卫人员见状当即将他拦了下来,问道:“你找谁?”

那名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滕代远司令员的儿子,当然是来找我爸爸滕代远的了。”

警卫人员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个“土里土气”的青年一眼,一脸鄙夷地说道:“谁不知道我们滕部长的大儿子现在还不到7岁(指1943年11月出生的滕久光),你这么大人了还敢冒充滕司令员的儿子?”

然而让警卫没有想到的是,年轻人听自己说完后当即就怒了,说道:“我是滕司令员的亲生崽,而且是长子!如果我是冒充的,不管是坐牢,枪毙都行!”

滕代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

那么,这名青年男子到底是谁?他真的是滕代远的儿子吗?

关于这个故事,还要从1904年的湖南讲起。

鲜为人知的第1段婚姻

鲜为人知的第1段婚姻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于湖南省麻阳县岩门镇的玳瑁坡村,玳瑁坡村是一个苗族聚集地,他的父亲滕国权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种地能手”,耕地所需的手艺样样不缺,他的母亲谭桃秀也是一位家务能手。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下,滕代远也养成了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性格,自小就十分懂事的滕代远知道父母供自己上学多么不容易,因此每天一早起来就帮着父母照顾年幼的妹妹们,干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后才会前往学堂上课。

学堂放假时,滕代远就帮着家里人放牧,或者上山砍柴割猪草。

青年滕代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滕代远

1921年,滕国权将17岁的滕代远叫了过去,说道:“龙伢子(滕代远小名龙兆),我和你娘商议了一下,你也不小了,是时候找个堂客(妻子)了。你娘有个娘家侄女叫谭红玉,比你大四岁,是我们本县的,我考察过了,为人还行,过段时间你就把她娶进门吧。”

毕竟是父母之命滕代远不好违抗,便同意了父亲的安排。当他和从未见过面的谭红玉结婚后失望的发现,对方竟然从未读过书,完全没有文化。

对于这一段婚姻,滕代远在内心深处是充满抗拒的,虽然一年后谭红玉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滕代远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和这位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妻子交流,因此当1923年秋天,他顺利考上位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家门,此生再也没有回来过。

滕代远离开家后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结识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进步青年,经常和他们一同讨论国家大事,并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5年,中共湖南区委(省委)有见于常德地区的革命氛围浓厚,专门派遣一名叫做谭影竹的党员前往常德成立了中共常德特别支部,一贯表现积极的滕代远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

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1927年毛泽东前往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滕代远就作为代表和柳直荀等人陪着毛泽东走遍了湖南6个市县,他和毛泽东之间也因此诞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绿林巾帼

绿林巾帼

1938年5月初,延安中央军委参谋部外,来了一位做山村农夫装扮的老人,警卫员看到这位看起来50多岁的老人后,亲切的问道:“老人家,你从哪里来?要找谁?”那老人怯生生的说:“我找我儿子,滕代远。”

这位不远千里从湖南跑到延安的老人正是滕代远的父亲滕国权,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湖南也深陷白色恐怖之中,玳瑁坡村时不时地传来“滕代远被国民党兵给抓去砍头了”之类的谣言,滕国权夫妇听信了谣言,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给儿子烧一些纸钱,寄托哀思。

直到1938年春天,一位老乡来到滕国权家中,给二老送来了一封滕代远的亲笔信。滕代远在信中告诉父母,如今的自己已经是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了,想邀父母前往延安见一面。

滕代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

“牺牲”了15年的儿子还活着,对于滕国权夫妇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让人激动的事情,不过湖南距离延安毕竟太过遥远,他们把家里的牛卖了也只凑够了一个人的盘缠,因此滕国权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

当滕代远知道父亲到达延安后,赶紧掏钱让警卫员买了一只母鸡招待父亲,父子二人相见后热泪盈眶,聊到了很晚才歇息。

过了几天,滕代远郑重的跟滕国权讲起了自己邀他来延安的另一个目的。

这些年里,滕代远一直保持着单身生活,父亲当年强加给他那一段婚姻一直让他浑身难受,如今自己遇到了一位想相处一辈子的女同志,因此想请父亲做主,解除掉他和谭红玉之间那个错误的婚姻。

滕国权看了儿子很久,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过了几天,滕国权决定返回湖南,滕代远赶紧将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塞给了父亲,毛主席知道这一消息后,亲自写了一封信邀请老人共进晚餐,饭后还塞给他10块大洋和一件旧狐皮袍子。

将滕国权送走后,滕代远找到一位在秘密战线工作的女同志,对她说道:“林一同志,你愿意成为我的革命伴侣吗?”

这位叫做林一的女同志原名刘书兰,当初参加革命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林一”,意为“要做绿林好汉中的一员”,她也因此被大家称为“绿林巾帼”,后来被党组织安排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八分校进修。

滕代远和林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和林一

后来,滕代远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期间,他曾前往东大八分校探望中国留学生,因此结识了热情活泼的林一。

林一从东大毕业回国后再次见到了滕代远,两人之间的关系突飞猛进,在交往过程中,滕代远将自己曾经有一段包办婚姻的经历完完整整的告诉了林一,林一对此毫不在意,她能够理解没有感情的婚姻对滕代远而言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虽然当时有一些干部对“包办婚姻”并没当回事,将之视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悲剧”,不顾家中有妻子的现状另娶了妻子,但滕代远对自己的那一段包办婚姻十分重视,因此才会专门写信将父亲请到延安来,商议取消那段婚姻的事情。

父亲离开后,自认为已经自由了的滕代远找到林一向她求婚,林一也羞涩地予以了同意。

1938年12月,经党组织批准,滕代远和林一正式结成革命伴侣,他们在滕代远居住的窑洞里举行了一个十分简洁而又热闹的婚礼。

滕代远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夫妇

后来,滕代远和林一之间诞生了4个孩子,分别是滕久光、滕久明、滕耕耕(腾飞)、以及滕久昕(出生于1951年)。

滕部长的长子

滕部长的长子

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被党中央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消息传开后,一批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去找他“认亲”,有的自称是滕部长多年好友,有的自称是他的远房亲戚,甚至还有不顾脸面的自称是滕部长“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的。

1950年2月,滕国权收到了滕代远从北京寄来的信件,在信中,滕代远将自己的近况详细地说了一遍。

滕国权看完信后非常高兴,将一名叫做滕久翔的青年叫了过来,对他说道:“你父亲有出息了,现在在北京当部长了!”

这个叫做滕久翔的青年正是滕代远和前妻谭红玉生下的儿子,也是滕代远的长子,在他出生仅8个月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过。

关于“父亲”的印象,还是祖父、祖母、母亲告诉他的。虽然在滕久翔16岁那一年,他的父亲托祖父捎来口信要和母亲离婚,但祖父祖母仍然将他的母亲视做家里的一份子。

滕代远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一家

滕久翔长大后娶了一位妻子,并生了两个孩子,而他的祖父因为年老体衰的缘故,已经干不了重活了,一家七口的重担落在了滕久翔一个人的身上,家里过得比较困难。

当滕久翔听到父亲在北京当上了部长后,心思顿时活跃了起来:“升官发财,升官发财,‘升官’和‘发财’是连在一块的,父亲在北京里当了大官了,一定有不少钱,何不去找父亲要点钱,接济一下生活呢?说不定到了北京,父亲还会在铁道部给自己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哩!”

想到这里滕久翔再也坐不住了,立马开始为前往北京“探亲”做准备。1950年9月,滕久翔带着行李和一些土特产告别家里人后,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当滕久翔于9月26日到达北京后,因不知道父亲的具体住址,就跟人打听了铁道部的位置,准备直接去父亲的工作单位“认亲”,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虽然滕久翔拍着胸部说如果自己是冒充的,不管是坐牢,枪毙都行,但是保卫人员还是不愿相信他说的话,在他的印象里滕部长只有三个儿子,没有这么大的青年。

不过为确保万一,保卫人员跟滕久翔打听清楚他的来头后,给煤渣胡同27号滕代远公寓的值班警卫员杨万聚打去了一个电话,向他请示:“有一名来自湖南麻阳县的自称彭部长大儿子的青年,来到铁道部办公厅说要认亲,请问应该如何处置?”

铁道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道部

杨万聚认为事关重大,赶紧跟滕代远做了汇报,滕代远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我在麻阳老家的确有一个儿子,算起来今年差不多有28岁了,不过我自从参加革命后就没回过老家,也没见过儿子的面,事关重大,我们要慎重一些。这样吧,我先不跟他见面,你将他领回来安排到传达室里,到时候请杨静波秘书帮我‘考考他’。”

过了一会儿,滕久翔被接到了煤渣胡同27号,他本以为自己马上就要见到父亲了,正激动万分时,却发现来接他的那人没直接让他进屋认父,而是将他带到了传达室里,让他坐在一把椅子上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传达室里又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只见那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人走进来后和他打了个招呼后,拿出了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午后的煤渣胡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午后的煤渣胡同

滕久翔赶紧将自己的名字说了一遍,只见那人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哪一年出生的?”“民国11年(公元1922年)。”

“你母亲叫什么?比你父亲小几岁?”滕久翔认认真真地回答道:“母亲叫谭红玉,她不比我父亲小,比我父亲大4岁。”

之后,那名陌生人又跟滕久翔打听了他曾祖父母、祖父母的姓名,滕久翔流畅地做了回答。就在他觉得现在总该让自己和父亲相认时,那陌生人又开口问道:“你老家的门是朝东开的还是朝西开的?家里的台阶有几级?家门口有多少个岩擂钵?”

滕代远和儿子(滕久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和儿子(滕久昕)

滕久翔一一回答完后,终于忍不住问道:“我是他的崽,盘问这么多搞么得喽?

杨静波此时已经基本确认滕久翔的身份了,于是笑着跟他解释道:“不久前麻阳县刚来了个人,说是首长的亲弟弟,口口声声一定要见首长,即便我们告诉他首长只有3个妹妹,他还是坚持,最后一查发现他姓黄,是假的。而且这段时间天天有首长的‘亲戚’来认亲,我们不得不谨慎。”

之后,滕久翔被杨静波引入了滕代远的书房,当戴着老花镜的滕代远看到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的大儿子滕久翔时,双眼不由得湿润了,虽然看起来仍然十分镇定,但微颤的嗓音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波动,说道:“好哇,你这伢子真不简单呐,从湘西山沟沟里面跑到皇城这边来了!”

滕代远(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左三)

见儿思母,滕代远跟滕久翔打听了家里人的情况,当他知道母亲的身体情况最近不太好后,不由得有些哽咽,说道:“27年没见到她老人家了呀,我这个做儿子的不孝啊。”

之后,滕代远又跟儿子聊了些家乡的情况,然后拍着滕久翔的肩膀说道:“伢子,你到这里好好玩,养胖点再回去。”

沉浸在父子重逢的喜悦中的滕代远没有注意到,当他说出“回去”两个字的时候,滕久翔的脸色变了一下。

父与子

父与子

在滕久翔带到北京的土特产中,包括老家的名吃“湖南腊肉”,滕代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腊肉了,当他看到腊肉时两眼直放光,当天晚上就告诉家里人:“今天我们打牙祭!”

然后让家里的厨师冯师傅做腊肉吃,结果冯师傅是北方人,做出来的腊肉“没味道”,滕代远就让滕久翔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原汁原味的腊肉,咬了一口后笑着说道:“这才吃着对味儿!”

滕代远和林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和林一

一家人酒足饭饱后,林一走到屋里,拿了一套全新的棉衣棉裤和一件单衣裤子出来,对滕久翔说道:“天气冷了,换上这身,暖和。”

滕代远看着儿子腰间的那个与其说是腰带,不如说是布绳子的东西,也回到了房间里拿出来一根旧皮带,郑重的交给滕久翔:“以后你就系这个吧。”

滕久翔看着手里面这根有些年头的旧皮带,撇了撇嘴嫌弃地说道:“新衣服配旧皮带····”

滕代远听后当即就火了,说道:“旧皮带就不能用了吗?这是当年南泥湾大生产时我领到的奖品,知道有什么意义吗?你怎么能嫌弃它呢?”

滕久翔听后默默地将皮带系到了腰上,滕代远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国庆节到了,滕代远带着滕久翔和其他的三个儿子一块儿去了颐和园游玩,并在昆明湖畔照了张合影。

照完相后,滕代远看着昆明湖对滕久翔说道:“过几天你回老家的时候,把洗出来的照片带上,让你爷爷奶奶也看看另外三个孙子。”

滕久翔见父亲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离京的事情了,知道再不说就没机会了,赶紧说道:“爸爸你是知道的,我们那里是穷山窝窝,我在麻阳也没得啥子意思,你现在是铁道部长,能不能在北京给我安排个····”

滕代远和儿子滕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和儿子滕久明

滕久翔话还没有说完,滕代远就当场予以了回绝:“这不行!”

见滕久翔被自己打断话头后低着头不说话,滕代远知道自己有些不近人情了,于是耐心的告诉滕久翔:“按照情理,我应该给你在北京安排一个工作,但我是一名共产党的干部,绝对不能为自己的亲属谋私利。再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我在为党和人民工作,你也要回到老家替我尽孝啊。”

滕代远的话成功地说服了滕久翔,他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几天后,滕久翔正式踏上了回老家的道路,在临行前,滕代远反复地告诫他,如果有困难自己克服,实在克服不了就给自己写信,绝对不能给党和政府添任何麻烦,滕久翔郑重的点了点头,之后,滕代远塞给了滕久翔一个包裹,说是给家里的礼物。

滕久翔回到家后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全是一些父亲穿过的旧衣服。

事实上,虽然滕代远夫妇都是我党的高级干部,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也并不低, 但家里日常开支也很高,尤其是他们家经常有老朋友登门拜访,迎来送往之下,家里也没多少钱,日子过得十分简朴。

滕代远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代远一家

然而,当1955年滕代远得知滕久翔最近过得很困难后,还是硬生生的从自己和妻子的工资里面挤出30块钱,按月给滕久翔寄了过去,这一寄就是整整6年。

而滕久翔也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后来凭借着自己努力当上了脱产干部,退休后还在林业局木材公司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没给党和政府添过一次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