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25日-5月1日是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是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而设立的全国性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职业健康事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性传染病是指作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如炭疽、森林脑炎等。

炭疽的病原菌为炭疽杆菌,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职工。通常会出现皮肤上长出红色小丘疹或者水疱,并伴有发热的症状。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通常是因为被蜱虫叮咬后,病毒在蜱体内繁殖,从而引起高热、意识障碍、瘫痪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通常发生于兽医、畜牧、屠宰等人群,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预防职业性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加强室内通风、空气罩,虫媒传染病应采取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等。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