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好人不当官。并不是好人没有能力当官,而是在官场生态下,容不得好人当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员们“不事稼穑”,不种地,只是靠收租税活着。官员越多,收的租税越多。皇帝本来只是摊派一定量的租税,经过官员们层层加码,到了农民那里,就成了重税。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不交还不行。外国有经济学家说过,“税收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农民成了鹅,而官员们成了拔鹅毛的人。即便有鹅叫,官员也会禁止鹅叫,只当听不到,也就暂时没事了。可是,时间长了社会矛盾必然激化,会造成农民起义。并不是农民们愿意起义,而是被生活所迫,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才会起义。《水浒传》说得好,“官逼民反”,没有官逼,哪里会有民反?

在古代,好人不当官,当官的不是好人。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道德只是挂在嘴边上的说教,而不是真正的行为准则。他们做事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私自加税,几乎征税的官员都这么做,即便皇帝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怎么会有惩罚降临呢?官员能不能飞黄腾达,就看胆子大不大了。胆子大的官员征收税目多,获得的利益多,用于运作的银子也就多,获得升迁的机会也就多。甚至在一些朝代,皇帝公然卖官鬻爵。上行下效,官员们也开始卖官鬻爵,弄得官场乌烟瘴气。好人做了官,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汉灵帝曾经让宦官们征收税务,理由是用来修缮损毁的宫殿。可是,宦官们胡作非为,私自加税,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间矛盾激化,但汉灵帝并不会惩治宦官,而是惩治了阻挠宦官随意征税的地方官。最终汉灵帝的朝廷分崩离析,不得不说和宦官们胡作非为有关系,而宦官的幕后主使就是汉灵帝。还有明代的卖官鬻爵,大多弄得好人做不成官。

按理说,官员应该是人们推举出来的,应该是道德完善的人来做。在部落时期,部落首领都是人们推举出来的,虽然没有什么实惠,但能获得人们的信赖,还能为人们谋福利。部落首领发号施令,部落中的人都听话,也都跟随他。到了封建时代,皇帝的皇位实现了世袭,官员要靠一些知识分子担任,而官场的秩序已经成了铁板一块,即便改朝换代,也大多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官职的名字,分管事务的多少,却没有改变官场秩序,没有引入民主制度,也没有给做官的好人一席立足之地。官员要征税,眼看着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好人哪里能迫害老百姓呢?在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征税,岂不是雪上加霜?而坏人做官,就会依据上级的要求,强力征税,甚至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而他们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以后,军阀混战。军阀们毫无节制地向一些村庄征税,说是征税,其实是勒索。一些不愿意勒索村民的村长离开自己的职位,做了普通农民。因为他们是好人,不能完成军阀摊牌的任务。而这个时候,一些坏人上位了。他们有捞油水的手段,可以逼迫农民缴税,同时自己落得很多财富。如此一来,村长就成了借助军阀势力搜刮民间财富的恶人。即便是唐宋元明清的官员,也大多有如此手段。倘若官员是一个耿直的人,要对抗苛捐杂税,还要保持清廉。那么,他们就会被大多数官员群起而攻之,甚至被构陷入狱。剥削制度本身就不是对底层人友好的制度,从根子上出了问题,也就排斥好人,吸收坏人做官了。吴思在《恶政是一面筛子》一文中指出:“一个变质的政府,一个剥削性越来越强、服务性越来越弱的政府,自然也需要变质的官员,需要他们泯灭良心,心狠手辣,否则就邀请你走人。……清官和恶棍的混合比例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定向选择的结果。恶政好比是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是君子只干有道德的事,不干违背道德的事。而小人无所不为,即便是违背道德的事,只要有利益存在,他们就会蜂拥而上,如苍蝇逐臭,如蚊子吸血。小人做事没有下限,一旦抓住权力,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大搞权力寻租,把道德抛诸脑后。当他们的权力不受监督和限制的时候,就是官场腐败大量产生的时候。他们不像君子那样温文尔雅,爱民如子,而是会疯狂逼迫农民交税,甚至弄得农民群起而攻之,却还是不肯放松逼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是好人,做不了官,而小人大多成了坏人,要做官,要为自己谋福利。即便古代官员说着爱民如子的话,说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顺口溜,也只是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优势,真做起事来,就成了小人的勾当,不能深究,也不能明说。而好人一般看破之后,就不愿意做官了。倘若好人还要做官,那么好人就会变成坏人,也就和其他官员同流合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