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辆汽车开进了沂蒙山区,当地一位名叫明德英的聋哑老太,当时正坐在自家院子里,做着手工活。

这辆汽车停在了她家门口,从车上走下来一个制服笔挺的干部。

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一起走到了老太太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什么话也没能说出。

他的眼泪一直在流,他的声音无比哽咽。

明德英见到他的样子,突然间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想把他扶起来,也跟着他一起流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这位干部突然开口,称明德英为娘,情真意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思念。

当地人非常好奇,平平无奇的明德英,怎么会有一个在城市里做干部的儿子呢?这位干部和老人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那位从轿车上走下来的干部名叫庄新民,是上海市的一位厅级干部,他的人生履历,堪称精彩。

在他过往几十年的岁月中,给他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那一年,是1941年。

1941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到战略相持阶段,我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分别交锋,各有胜负。

虽然日本加大了对我国的侵略攻势,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团结一心,给他们的侵略脚步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人曾经的狼子野心,此时也尽数宣告破产。

当时,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这里住着一群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老百姓。

他们虽然没有办法上战场,但是在后方给予了我军战士极大的力量,也是在沂蒙山区,庄新民有了一桩奇遇。

他接到上级命令,和大部队一起留在根据地,阻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根据地百姓。

在征战过程中,他不幸与战友们走散,并且身受重伤。

与日军纠缠的过程中,他拉响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消灭了身边大范围内的敌人。

而后,他便朝着一个方向跑去,身后的日军穷追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到一处村庄时,他见到不远处有一间茅草屋,便径直冲了过去。

茅草屋从外观上看有些简陋,庄新民以为里面没住人,这才无所顾忌地冲过去。

如果他早知道里面住着一对母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危险引过去。

当时冲进门,他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妇人,妇人的怀里还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他的身上流着血,面容看起来极为狰狞,若是不知内情的人,看到他的模样,一定会吓一大跳。

庄新民害怕自己吓到无辜的百姓,所以便打算折返,重新寻找逃跑的方向。

可谁知,这位妇人竟突然间站了起来,拉住了庄新民,把他藏在了床上,还用被褥营造了堆叠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一言不发,脑袋昏昏沉沉的庄新民这才意识到,这位妇人是一个哑巴。

哑女名叫明德英,是沂蒙山区土生土长的姑娘,小时候因为突发疾病,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这才落下了终生无法说话的毛病。

遇见庄新民时,她已经和自己的丈夫李开田成婚,刚刚生下一个孩子。

当天李开田外出务农,没在家里,房子里突然闯进来一个浑身带血的外人,明德英自然吓了一跳。

但是很快她就反应过来,眼前这个穿着灰色军装的小战士,是人民群众最爱戴的八路军战士。

小战士既然面临着危险,她就一定不能袖手旁观,所以她才拦住了想要离开的庄新民,帮着他一起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日本侵略者果然闯进了这间小茅屋,四处查找不见身影的庄新民。

侵略者在雾中大肆翻找的时候,庄新民就藏在被窝里,屏住呼吸,不敢有丝毫动静。

与此同时,明德英也表现得格外冷静。

她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妇女一样,因为外来者的闯入而惊慌不已,她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缩在墙角,没有阻拦任何人的翻找行动。

她越是表现得正常,日本侵略者就越是不会怀疑。

好在庄新民没有在屋子里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日本侵略者也没能找到他的身影,他们骂骂咧咧地离开,危机也总算解除。

看到日本人全部远离,明德英终于放下心来,她返回屋中,关紧了房门,打开被褥,却只看到一个呼吸十分急促的小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注意到,小战士的胳膊上有着很深的伤口,一直血流不止。

而且,或许是伤口发生了感染,小战士的额头十分滚烫,眼看着就有生命危险。

此时若是扔下小战士不管,他一定没法儿躲过一劫,但如果让他留在屋里,日本人去而复返,他也会丢了性命。

明德英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地方。

她把孩子安置在摇篮里,转身一把把小战士背到了自己的背上,向着不远处的一处坟地走去。

这片坟地是村子里的乱葬岗,看起来有些瘆人。

土地中间有一些空坟,正好可以暂时安置小战士,只要能够躲避日本人的视线,等他们离开这里后,小战士便安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德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动作十分麻利,很快就把庄新民藏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她在村子里打听了一番,听说日本人已经离开,这才返回坟地,想要把小战士挖出来。

一看不要紧,她发现小战士危在旦夕,当时已经处于进气多,出气少的状态。

而且,由于失血过多,小战士的身体还出现了严重的脱水问题,他一直呢喃着,想要喝水,想要生存。

坟地附近并不能找到水源,如果返回家中取水,明德英害怕小战士撑不到那一刻。

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救下这条性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出乳汁,恩重如山

一想到找不到水源,明德英就急得团团转,她无比确定,如果没有水,小战士一定会死在这里。

突然间,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口,想到了什么。

由于刚刚生下孩子不久,她现在正处于哺乳期,乳汁非常充足,既然小战士严重脱水,那么在这关键的时刻,乳汁一定能够救命。

一般情况下,思想比较保守的传统妇女,一定不会在露天的地方暴露身体,但是此时此刻,事急从权,她再也顾不得那么多。

她解开自己的衣服,挤出了乳汁,喂进了小战士的口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严重脱水的庄新民来说,乳汁犹如久旱逢甘霖,把他从阎王爷的面前拽了回来。

而且,冥冥之中,乳汁的味道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母性总是有着巨大的共通之处,母亲的味道,也总是能够唤起人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渴求。

经过明德英的帮助,庄新民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等到李开田做完农活回家后,明德英立马找到丈夫,让他把小战士背回了自己家中。

就这样,他们夫妻二人把庄新民藏了起来,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药物极其缺乏的年代,庄新明的伤口恶化问题,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草药来缓解。

好在中草药本就具有奇效,经过李开田和明德英的照顾,他的伤口也好了七七八八。

最让他感动的是,这对朴实无华的夫妻,竟然将家中唯一能够下蛋的母鸡杀掉,只为了让他喝上鸡汤,补充营养,尽快痊愈。

对他来说,是明德英给了他第二条命,是这对夫妻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身体刚刚恢复一些,他就开始帮着李开田做重活,明德英总是拦着他,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照顾他,关心他。

庄新民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为了保家卫国而奋斗,此时此刻,在这对陌生的夫妻家中,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内心对这里无比眷恋,他却不能在此长留。

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也是日本侵略者的重点扫荡区域,他必须要回到部队当中,和千千万万的战友一起守护这片祥和的土地。

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为的就是老百姓能够远离战火,保全性命。

他是一位军人,是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为了深厚的祖国大地,为了像明德英夫妻这样至真至善的同胞,他愿意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所以在身体痊愈之后,他跪在明德英夫妻面前,向他们道别。

他满含感情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条生命,你们就是我的老爹和老娘。现在我必须要离开,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到把日本侵略者全部赶跑,我就回来给你们当儿子,好好孝顺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国难当头,他们必须接受分离。

看着庄新民离开的背影,明德英心中极为不舍。

经过多日的相处,她早已经将这个小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如今的她就像一个母亲一样,目送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心中满是担忧。

这一去,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再也没能见面。

铭记恩情,亲如一家

离开明德英家中的庄新民,很顺利找到了驻扎在沂蒙山区的部队,回归到过往的征战当中。

军人为国而战,为同胞而战,就算牺牲在战场上,也是死得其所,他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迈进,在最艰难的时刻都从未想过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走,属于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我们也终于拿了回来。

抗日战争就此结束,庄新民本想返回沂蒙山区,寻找自己的恩人,可是不久后,解放战争又濒临爆发。

内战的到来猝不及防,身为解放军队伍当中的一员,他必须跟着大部队一起奔赴战场,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掀翻。

从1941年开始,到1949年顺利解放上海,漫长的九年时间里,庄新民从未忘记过那份沂蒙山区的恩情。

在上海安定下来后,他一直寻找明德英夫妇的消息,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他始终没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55年,驻扎在沂蒙山区的部队告诉他,大家终于联系上了明德英。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庄新民欣喜万分,他本想亲自去沂蒙山区见自己的恩人一面,但是繁重的工作却让他脱不开身。

当时的他在上海公安局任职,负责上海的社会治安和保障工作。

国民党反动派的余孽,随时有可能发起反扑,身为干部,他绝对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擅离职守。

好在双方终于取得联系,他也能够给明德英写信,并得到对方的回信,通过信件交流,这也算聊胜于无。

1985年,在工作岗位奋斗了一辈子的庄新民终于退休,他也终于能抽出时间,完成自己牵挂了大半生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路驱车,从上海赶到了山东,找到了沂蒙山区,再通过歪歪扭扭的小路,把车停到了明德英的家门口。

庄新民刚一下车,就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眼前的院子里,手里还在忙活着家务。

他快走两步,进了院子,扑通一声跪在老太太的面前,大声哭喊着:“娘啊,我救命的娘啊,儿子回来看你了,儿子回来了!”

老太太虽然不会说话,但是眼神却十分明亮,她仔细端详了庄新民的面容,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那个小战士。

整整44年过去,他们终于得以再次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明真相的村民,还以为庄新民是哑老太的亲生儿子,只有知道当年那件往事的人,才懂得这份情谊的可贵。

在接下来十年里,只要一有空,庄新民就会带着儿子一起来到这里,和老太太一家团圆。

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因为过往的救命恩情而亲如一家,庄新民代表着军人,老太太代表着人民,中国的军人和人民本就是一家人。

在世界上那么多的国家中,也只有中国的军人和人民,才能配得上一句“军民鱼水情”的评价。

结语:

1995年,明德英老太太因为多器官衰竭而离世,庄新民的儿子,也代替他送了老太太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体中国人民,都因为这段往事而感动不已,以他们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军民鱼水情,绝对不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口号,它贯穿于军人和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象征着纯洁而崇高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