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1月28日,日军出动3000余人袭击第16旅驻地,廖海涛等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数百名,掩护部队突围。

廖海涛,福建省上杭县人,于1909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任小学教员。1929年领导大岭乡农民举行暴动,任乡政府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后,任中共杭武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全县军民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廖海涛在新四军工作。1938年任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2支队副司令员,率部活动于以茅山为中心的江(宁)句(容)和两溧(溧水、溧阳)地区,与陈毅率领的1支队,共同创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直逼日伪军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5月,廖海涛指挥所部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60余支步枪,3挺机关枪,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赤山之战,引起南京日伪军极度恐慌,遂调集3000多兵力,在数十辆装甲车和200多名骑兵配合下,分成十几路向茅山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

此时,廖海涛率部在溧水附近被一路日军咬住,他急中生智将部队迅速带进密林深处,和日军展开周旋至夜幕降临。忽然,一阵炮弹、子弹呼啸着向密林深处乱飞,日军从四面八方涌进,廖海涛凝神谛听,终于找到突破口,带领部队悄悄溜出重围,迅速到达安全地点。

毫无觉察的日军依然向密林深处倾泄炮弹,大半夜过后,日军方知所攻击的对象竟是汪伪的“首都警备队”,而廖海涛部早已不见踪影。这“掉包”魔术,日军始终莫名其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廖海涛为《火线报》赋词一首:“坚持江南抗敌军,义师所向寇寒心。赤山之战缴敌炮,茅山烽火震南京。”

同年7月,陈毅、栗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后,原2支队机关和直属部队成立新的江南指挥部。廖海涛担任副指挥兼政治部主任,和罗忠毅统一指挥沪宁铁路以南的新四军部队。后与中共苏皖区委书记邓仲铭取得联系,成立军政委员会,共同领导这一地区工作,坚持敌后抗战。

1941年“皖南事变”后,茅山抗日根据地处境极为险恶。日伪军调集15000重兵,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廖海涛等遂率部撤离茅山,转移至太(湖)滆(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新抗日根据地。是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新四军番号,把坚持在江南作战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廖海涛任该师16旅政治委员兼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政委员会主任。两个月后,廖海涛等率领所部,一举夺回茅山抗日根据地。

1941年11月28日,日军出动3000余人,兵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袭击第16旅驻地江苏溧阳县塘马村和中共苏南区党委、溧阳县委机关。

廖海涛等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数百名,使旅部、后勤等单位1000余人得以突出重围。廖海涛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腹部中弹,仍然手捂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2岁。

罗忠毅、廖海涛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沉痛悼念:“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功绩卓著。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廖海涛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