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绕不开阴阳、五行、八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原话见《周易*系辞》。阴、阳,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办法用词语去下定义。但用心感知,自然能分辨物性本来的区别。不过因为各人的根器不同,在微细处会产生差异。所以西方人用了一种严密的方法:给万物下定义,什么是A?用感知作判断,是否属A?依逻辑推理,B属A,故B有A之用。

西方人试图通过这种科学的方法来避免产生主观误差。然而,感知的一瞬必然对客观世界造成扰动,误差是绝对的。虽然随着技术进步,仪器变得越来越精确,但人的灵性也因过于依赖而退化。其实,不借助“工具”,也能够准确“把握”本来。这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直指本源,简单明了,但毕竟难以到达那里;而西方人虽然多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步骤,却使大多数人更为接近“本源”,虽然真正到达彼岸的依然是少数。】

两仪者,阴阳也。阳者,动也,刚也,清也,天也,仁也,儒也。阴者,静也,柔也,浊也,地也,义也,道也。

【阴阳是两仪,所有的事物都能分成阴和阳,阴阳在运动中互相转化,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场合,或阴或阳。比如在科室里,科长是首领为阳,到局里开会,局长是领导为阳,科长就变成了阴。】

阳升而为天,日月星辰列焉。阴降而成地,山林河谷位焉。阴阳运行,寒暑交替,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四季成焉。四象者,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也。少阳者,阴中之阳,在季为春;太阳者,阳中之阳,在季为夏;少阴者,阳中之阴,在季为秋;太阴者,阴中之阴,在季为冬。

【阴阳再分为二,就是四象。太阳一年转过一圈,寒暑交替中形成四季,对应四象。少阳是阴中之阳,这里的“之”作动词,从此处到彼处的意思,阴是寒冬,阳是炎夏,寒冬到炎夏是春天。】

阳升为天,阴降成地,阴阳汇处,而人始生。天人地者,三才也。圣人之察物也,外观其相,内考其实,中睹其化,据三才而辨阴阳,于是三画而成卦。八卦者,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以象天、地、月、日、雷、风、山、泽。八卦者,天地之大象也,天地之大象立,则万物各归其位矣。系辞曰: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刚与柔,人之道曰仁与义。三才而两之,六爻生焉;八卦而重之,六十四卦序焉。昔者伏羲之始画八卦也,布其阵曰先天,以象阴阳周流之大本;至于文王,变阵后天,以明九州天下之大势。易者,易也,不易也,简易也。君子习之,通达神明。太易之初,画而无辞,圣人作爻辞以释之,而得三传。

【四象再分就是八卦。说八卦前先讲三才,阴阳交汇有人,天、人、地就是三才。空间上是外、中、内,时间上是过去、现在、未来。三划成卦,一划就是一爻,卦就是挂,从下往上画。每一划都有阴阳,三划就是2*2*2=8个卦象。

歌曰:“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是八卦画出来的样子,它们分别对应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种形象。三连就是三个阳爻,阳是刚,所有天上星辰运动不息,故乾卦三爻全阳以象天,刚健是男子气的象征,故“乾道成男”,也是君王的威权,是首脑官长,是父亲,是头,是圆,是玉,是金,具有内外刚健的一切物象都归于乾。乾象天,天道运演昼夜不息,人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也在学习,所以象传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余的七卦也可如此推衍。

把两个卦叠起来就有八八六十四卦,这样一个卦里就有六爻,系辞里有个说法:“天道阴阳,人道仁义,地道刚柔。”二三得六,就是六爻。六爻即六个卦位,相当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阶段,从下至上,由近及远。下三爻是内卦,即内部;上三爻为外卦,对应外部。

八卦阵有二:其一,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就是《周易*说卦》上说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其实也就是太极图,按照河图排列;其二,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按洛书排列,暗合中国地理大势。

“三易”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三种《易传》,神农《连山》、轩辕《归藏》、文王《周易》,当下还流传在世间的只有周易;第二是“易”的原则,“易也,不易也,简易也”,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中有不变的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让生活简单便捷更加容易,就是易理。所以夫子在《系辞》中这样评论:“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理,博大精深,包罗天地万象,囊括古今中外。按照易理,从最微细的发端就可以推衍万般变化。“易”是中华文化的根。比起西方体系,“易”是简约灵动的,其精准便易更胜一筹,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当然,西方的机械系统论体系配合超级计算器,在推衍上毫不逊色,不过想完全读通这些海量的“大数据”,没有学“易”的资质也够呛。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学易可参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

【再注:蓍草占卜的方法出自《易经*系辞》,原文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对此,南怀瑾先生在《易经系传别讲》中是这样解释的:

现在我们谈用蓍草筮卦的方法。

在我们开始筮卦以前,必须要心念专一,然后默默地祷念一下你要问的事情。祷念完毕后,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放在一边,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衍的意思与演、演绎差不多,意思是很宽广,所以称为大衍。

“分而为二以象两”,筮的时候,双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而为二,把右手的一份放在一边,这就是“分而为二以象两”。为什么要象两?意思是把阴阳分开,效法天地的道理。这样的筮方法,不是迷信,是物理自然的效果,也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这是第一营。

“挂一以象三”,然后再从原来右手的那一份中取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即所谓的“挂一以象三”。三就是三才,象徵天、地、人三才的意思,这是第二营。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就是数,把左手的蓍草每四根一组,分到最后,所剩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以象春、夏、秋、冬四时,即所谓的“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这是第三营的半营。

“归奇于扐以象闰”,左手的蓍草,分到最后(每组四根),把剩余的蓍草或一根、或两根、或三根,不论多少,扐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扐音勒,就是剩余的蓍草,这是第四营的一半。

然后再把原来右手所分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四揲(第三营的又一半),归扐于左手的中指之间,这是第四营的又一半,“归奇于扐以象闰”。“奇”就是四揲以后所剩余的策。“五岁而再闰,故再扐而后卦”,五年有两个闰月,这样两扐以象征“五岁再闰”。

这时右手把揲过的蓍草放在一起,再把左手一挂(最初挂的一根)与二扐和小指、无名指间的蓍草合在一起,这样便完全成了第一变。

“再扐而后卦”,然后把左右四揲的蓍草合在一起,再经过前边分二挂一、左右四揲与归扐的程序,三变之后才能成为一爻。这就是再扐而后卦,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才能成为一卦。

这种手续非常繁琐,要经过十八次的手续,才能求出一个卦象,知道是什么卦。现在卜卦只用三个铜板,哗啦哗啦一摇,阳啦阴啦,也可以,这是后世的简化。】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春木,夏火,阳也;秋金,冬水,阴也。四季轮回,阴阳交替。阳主生,阴主杀。故阴之阳,自然而生,阳之阴者,盛极而变,然后剥矣。故夏之极者,季夏也,其性平和,阴阳均等,于行为土。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人居五方,食五谷,餐五畜,以养五脏;听五音,服五色,修五德,以全性命。君子通五行之变化,调而养之,顺而化之,则固而长矣。

【阴阳八卦是易的系统,五行是另一套系统。五行对应五方,也象征天地开辟之初的五个阶段: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易,未见气也;太初,始见气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太极,气形质具而未相离。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已。中医通过调理,重塑人体五行循环,形成一个圈,生生不息。这种调理从色声香味入手,包含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除了望闻切问,还有人体气功的内照功夫。另,邵雍《梅花易数》也是将万物归于五行,再依据五行生克、相旺休囚,来判断吉凶的。】

干支者,犹木之干枝也。天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地支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天干对五方之神,地支镇十二位之煞。干支相配,六十甲子,气运周流,则历成矣。积十二辰为一日,积三十日为一月,积十二月为一年,积三十年为一世,积十二世为一运,积三十运为一会,积十二会为一元。君子习元会运世,而知兴替,据大本而守之,则长安泰。

【天干是五行在天的流动,地支则是五行藏于地的十二方位。干支相配,六十甲子,纪年历法由此而生。干支对应五行,有生旺休囚,元气流动,内藏神煞。如批八字(《渊海子平》)等术数就是用五行干支系统占卜的。五行干支配合八卦可以推衍历史,比如《皇极经世》。还有“三式”:“六壬金口”、“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等就更为高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