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淑芬,今年67岁,是个退休的老太太。自从丈夫去世后,我就一个人独自住在城中村的一间两居室小公寓里。虽然儿子陈伟和儿媳妇张丽经常来看望我,但大多数时间我还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我有个8岁的外孙小明,是我这把老骨头最大的骄傲和乐趣。

我的小窝虽然只有六七十平米,但五脏俱全,虽小却还算整洁舒适。客厅里挂着一幅我年轻时亲手绘制的山水画,阳台上种着几盆绿植,每天浇浇水、打理打理,成了我生活的乐趣。退休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去。退休金勉强够我维持生活,儿子偶尔也会给些补贴。

虽然孤身一人,但我过得很知足。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外孙小明健康快乐地成长。每次小明来看我,我就高兴得合不拢嘴。看着他天真烂漫的模样,我这颗老迈的心也跟着充满了欢乐和力量。

有一天,儿子陈伟突然来到我家,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说:"妈,我们来谈谈房子的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些疑惑:"小伟啊,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事?"

"您看,我们一家四口住在那间小房子里太挤了。小明都快上初中了,需要自己的学习环境。"陈伟解释道。

我皱了皱眉头,有些生气地说:"可是这是我的家啊,我舍不得搬走。"

"妈,我们也不是赶您走,您可以搬到小区的敬老院去住。"陈伟建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住敬老院?我才67岁啊,身体还很硬朗。"我不满地反驳道。

"那您觉得怎么安排比较好?小明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陈伟无奈地说。

我百感交集。这间小小的房子是我和已故丈夫多年打拼的心血结晶,对我来说可不仅仅是几堵冰冷的水泥墙壁。它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情感。可是,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小明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成长期,居住环境的确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我下定决心,态度坚决地对儿子说:"不行,我决不搬走。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家园,我一个人还是可以住得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我坚定的眼神,陈伟一时无言以对,只能暂时作罢。接下来的几天,他仍三番五次劝说我,但我都态度坚决,始终不肯离开这所房子。

"妈,您就从了我们吧。您老人家住在这里太辛苦了,而且房子太小,我们一家四口根本住不下。"陈伟无奈地说。

"少来这一套!我住在这里多年了,有什么不习惯的?再说了,你们一家四口挤在一起住,难道我一个人就住不下了?"我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劝说无效后,陈伟回到家中,看着满屋子堆放的杂物,叹了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小明都快上初中了,怎么能让他在这种环境长大呢?"陈伟焦虑地对妻子张丽说。

"别着急,等妈妈改变想法就好了。毕竟她执拗的个性您是知道的。"妻子过来安慰他。

"可是她就是死活不肯搬走!你说我们是不是硬来一把,直接把东西搬过去?"陈伟烦恼地说。

"那可不行,要是把您妈逼急了,只会更加固执。"张丽连连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明看着父母的焦虑神情,很是疑惑。"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陈伟只好如实相告:"爷爷奶奶的房子太小了,我们想搬到那里去住,但奶奶不愿意搬走。"

小明若有所思:"那就让奶奶跟我们一起住嘛,我很喜欢和奶奶在一起的。"

"可是奶奶的房子太小了,我们一家四口怎么住得下?"陈伟无奈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孙子的话,陈伟不禁苦笑。"要是有那么多钱就好了。"

听了小明的话,陈伟突然眼前一亮。"对啊,何必非得赶走妈妈呢?我们搬到她那里去住不就行了?"

当天晚上,陈伟就来到母亲家,郑重其事地说:"妈,我决定了,我们一家人都搬到您这里来住。"

我大吃一惊:"你疯了吗?那么小的地方怎么住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关系妈,我们把客厅的沙发改造成沙发床,白天做客厅,晚上就是卧室了。"陈伟说。

"可是你们一家四口,哪里住啊?"我疑惑地问。

"我和丽丽睡卧室,小明睡您的房间,您打地铺也行啊。"陈伟满不在乎地说。

"什么?让67岁的老人家打地铺?你儿子还是人吗?"我勃然大怒,对陈伟怒目而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我们也没办法啊。再说了,打地铺又怎么了?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您不也经常打地铺睡觉吗?"陈伟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那还不是因为太穷?现在条件好了,凭什么还要我这把老骨头在地上?"我怒气冲冲地说。

"那您倒是提个好办法啊!要不然我们就这么办吧,您住卧室,我们一家三口挤客厅?"陈伟有些恼火地说。

"你们一家三口挤在那么小的客厅里?那可太窄小了吧?"我嗤之以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您说怎么办?非要我们租个大房子不可吗?您知不知道现在的房租有多贵啊?"陈伟忍无可忍,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行了行了,省省吧你!我看你是铁了心要赶我走了!"我泪水涌上眼眶,语气无比伤心。

"妈,我哪有赶您走的意思?您就别这么固执好吗?"陈伟试图安抚我。

"去去去,我不想再看到你!"我狠狠心,对陈伟怒目而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我伤心的模样,陈伟也无计可施了,只能摔门而去。我则泪流满面,痛心疾首。

就这样,一场本来是为了孙子着想的好事,最终演变成了一出悲剧,母子两人反目成疾。

"奶奶,您别生爸爸的气啦。他只是太着急了,您知道的,我们家确实太挤了。"小明天真烂漫的眼神中透着哀求的神情。

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我的心开始渐渐软化了。"可是小明啊,奶奶这把老骨头怎么能睡地板呢?那太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明想了想,眼睛一亮:"奶奶,我有个主意!您把卧室让给我们一家三口,您住客厅就行了。"

"可是客厅哪里有床啊?"我疑惑地问。

"没关系,我们可以买个沙发床,白天是沙发,晚上就是您的床了。"小明自信满满地说。

听了小明的话,我不禁被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给打动了。是啊,用沙发床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客厅的空间虽然不大,但对我一个人来说,也绰绰有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好了奶奶!我们现在就去买沙发床!"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

"妈,您看这个沙发床怎么样?做工不错吧?"陈伟问我。

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点点头:"还不赖嘛,就是有点小了。"

"没关系奶奶,等晚上拉开来就大了。"小明连忙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儿子和小明就开始忙前忙后,把客厅里的东西稍作整理,给沙发床腾出了空间。晚上时分,只见小明兴高采烈地拉开沙发床,露出了一张整洁的双人床。

"奶奶,您看,够大吧?"小明得意洋洋地对我说。

"好吧好吧,我答应你们了。你们就搬过来吧!"我笑着对陈伟说。

当天下午,陈伟一家人就搬了进来。客厅立马被改造成了我的私人空间,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我笑着说:"真是拗不过你们这对宝贝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合住的新生活。一开始,我还是有些不太习惯,总觉得四个人挤在这么小的地方太拥挤了。可渐渐地,我开始学会体谅儿子一家人的处境。

"妈,不好意思啊,我们占了您太多的空间。"有一次,陈伟不好意思地对我说。

我连忙摆摆手:"哪里哪里,我一个人用不了这么大空间。再说了,你们几个在外面上班上学那么辛苦,回到家里当然要有个舒适的环境休息嘛。"

我开始学会将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位置,把儿子一家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客厅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住,但我也要将它整理得舒适干净,好让一家人在这里享受片刻的温馨时光。

我就会耐心地为他讲解,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看着孙子聪明伶俐的模样,我总是由衷地感到骄傲和欣慰。

虽然生活环境拮据了一些,但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一起分担生活的酸甜苦辣,反而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

看着小明在这种环境下日益成长,我的心里充满了欣慰。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并没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挣扎在贫穷的困境中。相反,他拥有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同心同德、互帮互助,小明一定能在这种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也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