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湖河作为云湖、韶山两地的母亲河,是四百年沧桑的现实见证,有着河山陆沉的神异,有着人文荟萃的丰厚遗产,有着革命风云的激荡,有着战天强两地地缘联系和文脉传承,为增进两地文艺史志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五一长假第二天的5月2日,湘潭市委原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赵志超受邀带领包括云湖桥镇文联、湘潭市湘绮楼诗社和多位湘潭文化界名士老师沿云湖河,历韶山银田镇、清溪镇、杨林乡,参加“云湖河探源”采风活动;感谢韶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龙亚力、韶山市杨林乡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谭博文、韶山市银田镇副镇长陈荣、韶山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罗再贻带领诗词楹联学会一众老师陪同引导,共采风创作反映云湖河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文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至1984年湘潭县韶山区升为县级区,改为湘潭市辖。也就是在1984年前,云湖桥与韶山同属湘潭县辖,不曾分离出。据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国近代大儒王闿运(号湘绮先生)主修的光绪《湘潭县志》写道:“西北山之首曰韶山。西界湘乡,东为书堂山,云湖水出焉。东南流七十里入于涟,其中多竹兰石炭。云湖水出山下,而东流,过连益桥。桥东山行可十里,为罗仙寨;东北则宁乡之地——宁乡,故益阳所分,“连”则连道,桥盖汉县之疆,取二县为名也。云湖水又东,稍南流,经高桥,有小水出铁石坳,经矮桥而入云湖水——“高”“矮”相对而名矣。又东南得天子岭水,韶山因虞巡得名,故此名天子。自岭东北,皆宁乡地,靳水东流而入于湘。岭南则云湖入涟。二水之间,山冈起伏,形家以为县脉所行也。云湖水又东南,得梅湖水,又南得仙女山水,下为小韶山,与韶山相望。云献参差,翠微双秀,其地皆在湘乡。下四都别有仙女山,旧图谓之仙女峰,非此山也。山水东流,百三十余里,至下云桥,得灵神寨水;北有上云桥,跨云湖水。或又皆为“营”字,云前代团练屯营之地。灵神寨水东七、八里,经清溪寺,又得一水,交流东注,至石坝桥南而入云湖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有对韶山一带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细致观察,居云湖河畔的云湖乡贤王闿运才写出如此清新隽美的文字。韶山,也因这位近代大儒的生花妙笔而名扬天下。

对照《湘潭县志》,经实地考查,仔细推敲佐证,云湖河(又名韶河),源头有三:北源杨林乡云源村湘锋组的罗仙水库,从杨林乡罗仙寨经云源、凤形、白翎至矮桥咀,长7.5km,为云源河;北(中)杨林河源于杨林乡石屏村的书堂大山八亩口,云源河在矮桥咀与杨林河合流,仍为杨林河,经杨荣村进入清溪镇,在石湖村双河口与韶河南源汇合仍为韶河,在双河口以上,北源河长19.5km;南源发源于韶山乡滴水洞,经韶山冲青年水库,在双河口与北源汇合,河长15.5km,流域面积35.8k㎡。两源于双河口汇合后经清溪镇、银田镇,于枫树潭进入湘潭县云湖桥镇向红村,长10km,仍为韶河;以下河段称云湖河,在位于云湖桥镇石井铺村胡江组的胡江口汇入涟水,云湖河(湘潭县段),总长14.44km,湘潭县境内流域面积61k㎡,河全流域面积234km2,全长43.73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风团队在银田寺古银杏树下集合,踏堪由明朝进士韶山银田人张嘉言捐资修建的“张公桥”,古桥见证了约400年的沧桑巨变,是沿河最具历史感的麻石桥之一。桥下河碧波荡漾,岸柳成行,颇富江南水乡意境,两边各有一个码头,为“平粜阻禁”旧址。桥边复原陈列的长庆和谷米行与里面工具完整复刻了清末民初风格,毛泽东之父毛顺生曾入股该米行。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历史陈列馆以毛泽东同志1927年考察湖南五个县的农民运动为主题,以文字、图片和声像形式将游客带入那个时代现场,如身临其境,成为学习这段历史的一本鲜活的“教科书”。百年老字号的庞氏手工面坊,用一份匠心,成就了银田镇张公桥头头号“舌尖上的美味”。沿河打造的银田银河景区于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河而上,过永义亭,登狮子山凭吊抗战遗址,如意亭石湖村双河囗观韶河北源(杨林河)与韶河南源两河合流;韶山市清溪镇(原如意镇)杨荣村庙上组地藏庵访毛主席姑表弟李轲遗属,聆听其次子李德雄烈士被派往阿尔巴尼亚富斯克鲁亚水泥厂援建因公牺牲事迹;路边潭是云杨两水入边潭,云源河、杨林河在矮桥咀合流后仍称杨林河;从矮桥出发经红林花海、依稀山下访炉门前毛委员岳家、杨林庙旧址、彭绍辉将军故里、在毛主席与蒋梯空发动农运的听彝学校(今姜堰希望学校)留影,石屏山拜谒蒋梯空烈士墓,然后眺红旗水库,在水库大坝上看姊妹石,黑石寨,经瓦子坪,万福亭、刘鹏将军故里、达杨林河的发源地杨林乡团田村书堂大山里的书堂水库。辗转毛泽荣故里、汤麓秋、汤璪真故里、进“三湘第一丛林”报恩寺谒毛委员发动农运脱险处,报恩寺也是云湖桥籍英烈郭士逵勇救毛委员于农协会场故事发生地,目前郭士逵墓依然静卧云湖桥镇向红村(原建东村,“见”毛泽东)山麓。经罗仙寨,终达云湖河之源头——云源村湘锋组的罗仙水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沿云湖河探源,观两岸山水人文风物,虽当地党委、政府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坚持“红绿结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了特色农文工旅优势产业,是一个秀外慧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又深藏功名的醉美,但尚犹如藏深闺里的女子,清纯、恬淡、静美,鲜为人知~只有走近她,用心去感受、发现和体验,就一定会喜欢、欣赏她,并陶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直感叹:“藏在深闺无人识,一见倾心终恨晚”!云湖河探源,踏勘这条河流,让我们不经意地发现平凡中的瑰丽,静默中的热血……进一步探清沿河两岸自然人文资源,以云湖河为主线,挺起文旅脊梁,串联散落明珠,既而推动云湖河(韶河)治理,助推乡村文旅,助力乡村振兴,造福老区百姓。(湘潭市区划地名专家智库:赵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