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A:我妈知道我早恋以后,就变得神经兮兮的,各种限制我,就像我是罪人一样。

家长B:老师跟我说孩子早恋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么乖的孩子怎么会做这种事。

家长C:早恋肯定影响学习,但管得太严又怕出事,真是左右为难。

近年来,早恋的青少年数据呈上升的状态,关于孩子早恋,成为了青春期一个普遍又敏感的话题。

为进一步推进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增效,倍赋力家庭教育响应国家教育发展号召,以国家战略高度和远见,面向全国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堂活动。

本次直播课堂,特邀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潘兆芬教授,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协助家长了解自我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父母正确认识“早恋”、了解孩子“早恋”的原因,以及父母应该如何理性应对孩子“早恋”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教授说:“当家长们发现了孩子早恋,就如洪水猛兽一般害怕和紧张,害怕孩子因为早恋致使学习不踏实、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影响升学成绩,或者是受到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伤害。”

在直播过程中潘教授表示,所谓早恋是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恋关系的发生,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认为是青少年社会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由生物的、人际的和文化环境的综合因素决定的,每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常的一种表现。

潘教授关于孩子“早恋问题”,向父母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理解接纳孩子的想法、深入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早恋,特别是被老师告知孩子早恋后,通常会情绪激动,动用家长的权威去批评教育孩子,严加管教,这样做并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孩子对早恋有片面的认识,甚至对孩子未来的婚恋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在自己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把你的猜想、你的担忧、你的期望说出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和真实的想法,坦诚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继而进行良好的对话。

第二、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

鼓励将喜欢与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压抑控制着自己的情感。越压抑越控制,越影响自己的情绪及心态,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第三、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多让孩子在家庭中、班级里承担工作,多去做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会让孩子成熟、有担当、愿意付出,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过程中潘教授与直播间的家长进行连麦,通过分析孩子“行为”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

连麦案例分析一:

案例情况:

16岁女孩,初一开始住校,升至初三后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目前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学校了。

经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有自残自伤行为,情绪状态起伏大,精神状态差,承受不了学习压力,内心矛盾。

潘教授说:“因为孩子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对于孩子来说,往往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难以逾越大事。

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句指责,失落自责一整天;

他们会会因为父母的一句训斥,自卑绝望,认为自己不配被爱;

他们也会因为同伴的冷落排斥,觉得世界一片冰冷。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比成人,孩子总会显得更顽固,更容易钻牛角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挑战各不相同。

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充满爱、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记住,如果作为父母感觉到无法应付,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一种力量的表现,而不是软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麦案例分析二:

案例情况:

17岁女孩,高一,休学一年后复学,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较为“溺爱”,应孩子要求复学选择更换学校;复学一段时间后,孩子又开始出现头疼、头晕、手抖等躯体化反应,已经五个月没去学校了。

经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出现躯体化症状。

接受服药治疗,但对心理咨询非常抗拒。

目前处于“躺平”状态,每天看小说、玩,日常生活情绪稳定,一提上学就开始出现躯体化反应,父母严重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教授表示,孩子第一次休学之后,父母能明显感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复学后原有“症状”持续显现,这就说明导致孩子“休学”的内在原因没有解决,的认知没有调整。

潘教授说:“孩子接受医生诊断,接受服药治疗但对心理咨询感到抗拒,药物解决的是生理层面的问题,内心的冲突、纠结,靠药物是解决不了,一定要采用药物+心理咨询同时治疗。对于孩子来说在心理成长、心理建设阶段,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

在直播过程中潘教授以本次案例为例表示,当父母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时,孩子便会逐渐丧失自我约束的能力,无法分辨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是一时的冲动。这种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难面对挫折和压力,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其次,还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缺失。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学会承担责任,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这场直播潘教授不仅针对青少年“早恋”问题为家长们解答了心中疑问,更针对连麦案例为孩子父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

本次直播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与好评,直播间内大家积极讨论交流,本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千人,数百家庭参与了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阶段是孩子心理、思维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压力增大,加上家庭氛围、学校环境、师生同学关系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异常心理状态。

面对孩子的各类负面心理情绪和状态,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及时干预,当孩子症状严重时,还需积极寻求专业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助力孩子成功过渡,重塑健康心态。

未来,倍赋力家庭教育将继续竭尽全力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带来更多优质的家庭教育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