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释汉兆(1769-?),字伴霞,号妙香,俗姓卢,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宁海桑田洋卢人。少年读书时即喜佛理,有出尘之念。后从父母命结婚成家,但不到二月即出家。初入宁海永乐寺为僧,后主越州开元寺、方广寺等,与岑振等结泊鸥吟社。著有《妙香诗草》《竹窗剩稿》《游台杂咏》等,为清时著名的僧侣诗人,现选其部分诗歌与大家共赏。

峰长老以脱粟见馈,占谢②

(清 )释汉兆

六月洪荒③日正长,尘封云灶鹤无粮。④

多君赠我麻姑米⑤,仙气飘来午饭香。

-- 选自释汉兆《妙香诗草》卷

【注释】①脱粟: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②占谢:致词道谢。③洪荒:大荒。荒漠的旷野。④鹤粮:指隐居修道口粮。⑤多:赞许,赞美。麻姑米:疑为麻姑山所产之米,不然,亦为道教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咏糊鱼①

(清 )释汉兆

银线不盈寸,真如玉糁羹。似嫌鱼婢大,搓碎燕窝轻。

一目罗还漏,②头梅雨酿成。最宜汤饼宴,③春味笔尖生。

-- 选自释汉兆《妙香诗钞》卷八

【注释】①糊鱼:当即瓠鱼。②目:网眼。③汤饼宴:小孩出生美的宴会,也叫汤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煨芋

(清 )释汉兆

禅家嫌五味,唯我爱蹲鸱。瓦灶茶香候,地炉芋熟时。③

追思锦绣士,④翻忆懒残师。⑤暖阁消寒夜⑥,高歌白雪时。

-- 选自释汉兆《竹窗剩稿》

【注释】①五味:这里当指五辛,亦称五荤。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五辛有有诸多异说,一般是指大蒜、革葱(即大葱)、慈葱(即洋葱)、兰葱(即韭菜)、兴渠(出于印度,中国不产),此为《梵网经》卷下等所举,也有指蒜、葱、兴渠、韭、薤为五辛,为《菩萨戒义疏》卷下。《宋高僧传》卷二十九《慧日传》等所举。②瓦灶:土坯炉灶。③地炉:室内就地挖砌的火炉。④锦绣士:指李泌。⑤作者自注:“唐李泌幼时读书衡岳寺,见僧懒残神异不凡,具拜,师诟之,以煨芋分一半与李啖之,曰:'领取十年宰相。”⑥暖阁:有取暖设备的房屋。

咏莱菔

(清 )释汉兆

秋畦新雨后,五色菜根肥。惆怅云楼梦,凄凉汉苑妃。

参真参妙解,鱼且略充饥。意令来牟服①,医家悟者稀。

-- 选自释汉兆《妙香诗草》卷九

【注释】①来牟:大小麦子的统称。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莱菔”释名云:“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舞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

戏题絮瓜、大蒜、茄子图

(清 )释汉兆

笔头结絮瓜,纸上生茄儿。

虽有园蔬味,难教辣入脾。

-- 选自释汉兆《竹窗剰槁》

周又溪、杨吉园、纪莲生三子过访话旧

(清 )释汉兆

群仙高赋白华筵,①别后参商有八年。

一粒松风吹旧雨。数椽竹屋叙前缘。

挑来野菜连根煮,掐出椿芽带露煎。

贾印烧猪成底事,他时也作话头传。③

-- 选自释汉兆《竹窗剩稿》

【注释】①作者自注:“岁戊辰,予住白华小隐,蒙诸公各赠诗以“四十寿。” ②贾印烧猪:“贾”当为“佛”之误刻。宋周紫芝《竹话》:“东坡喜食烧猪,佛印住金山时,每烧猪以待其来。一日为食,东坡戏作小诗云:'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③话头:佛教禅宗和尚用来启发的话语。

李学圃都司重过话旧,以豆油、索面见馈,占谢

(清)释汉兆

雅比书生澹比仙,春风两度过青莲。④

刚分棋局中和节,⑤又订茶经上巳天。

⑥坐久牙旗飘细雨①,谈深炉鸭袅轻烟。

⑧荒厨添得伊蒲美,⑨玉液银丝味最鲜。⑩

-- 选自释汉兆《竹窗剩稿)

【注释】①都司:绿营军官职位次于游击的武官,四品,分领营兵。②索面:面条的一种。面团悬挂而成,细长,呈圆柱状,有咸味。③占谢:指当面致词道谢。④青莲:指佛寺。⑤中和节:唐德宗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见《新唐书·李泌传》。⑥上巳:俗称三月三,系旧时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①牙旗:寺院所树之旗正幅周边有锯齿状的牙,称为牙旗。⑧炉鸭:即鸭炉,古代熏炉名。形制多作鸭状,故名。⑨伊蒲:即伊蒲馔。指素食。⑩玉液:指豆油。银丝:指索面。

《述怀》

世事看来冷以水,十年虚炙读书灯。

不为月下敲门客,甘为人间托钵僧。

诗骨清子庭外竹,禅机枯比井边藤。

何时寻到云深处,结个茅庵出上乘。

《秋日柬王述庵司寇》

秋风贻尺素,闻讯老维摩。

别后身无恙,生前事若苦。

宦情如水淡。禅思较云多。

黄子悟无隐,桂香闻也么。

《清月闲步》

“爱值清明候,闲来兴每赊。

村烟逢改火,人事悟搏沙。

越殿迷春草,蓝城吊晚霞

绿穿桑拓经,红蹈杜鹃花。

山翠沾衣湿,樵风送棹斜,

归来犹未倦,吟颖竟龙蛇。

《夜坐》

我爱清宵坐,披襟思情然。

寒虫鸣四壁,星斗灿诸天。

目极银河淡,心同皓月圆,

此中真自在,不复图枯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母涂山》

“历来蠲赋足斋粮,粒米同餐云水堂。

曾说丛林香饭好,钵盂到处福无量。

此地相传顺母涂,僧家也要学农夫。

种来粒粒香厨饭,大众同尝道味腴”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资料:卢秉仁

□ 排版 :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