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光里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日的云南保山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

近日,闵行区合作交流办联合闵行区融媒体中心,在云南省保山市开展主题采访活动,调研和展示两地实施东西部协作以来的工作经验、显著成效和鲜活案例。

十年前,云南省腾冲市少数民族傈僳族陆续分批从大山深处搬迁至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村民们为新家园取名“思家慕”,意为“流连忘返的地方”。

为了将民族特色文化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源,村民们迫切地希望能在寨子里发展文旅产业,但一直苦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正好东西部协作项目的立项,如雪中送炭,帮助寨子里修建了文化广场、游客栈道、停车场等。

据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寨子里举办腾冲·思家慕刀杆文化节与保山小粒咖啡品鉴活动,八方游客到来,由于配套完善, 这里也有了接待能力。村民们希望,自己的新家园未来能真正成为各地游客朋友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之前我们住在很远的山上,大概要翻两个山头才能到,平时出行很不方便,尤其是遇到下雨天,路根本就不能走了。”腾冲市中和镇桃树河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余在明指向远方,告诉记者原来村民们住在距离此地20多公里的山中,由于生活不便,大家一直计划着要搬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离开了生活许久的故居,但作为滇西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傈僳族村民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他们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认为山有山灵、树有树鬼、水有水神,几乎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信奉和崇拜的对象。

如今在新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少,皆身着绚丽的传统服饰。女子主要有包头、银须项圈、“画眉衣”等,成年男子则喜欢左边佩刀饰,右边挂箭包。此外在村民的家门口,记者看到门上的对联上是由傈僳族最古老的文字写成。据悉,数千年来,傈僳族人民用古老的傈僳语进行日常交流、抒发思想感情、传承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亮广场

为助力民族文旅事业发展,帮助傈僳族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根据当地需求,闵行援建了两个广场,并进行了一系列配套项目的改造和建设。两个广场分别称为“太阳广场”和“月亮广场”,而寨子前的“星星文化大院”将随着旅游业发展,还将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刀山”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火海”表演

在“太阳广场”,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傈僳族独特而又艰苦的传统仪式——‘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的表演者赤脚踩在刀锋上,有时还要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下火海就是傈僳族勇士在火海中跳舞,而且毫发无损,就连身上穿的衣服,也不会有任何被烧的可能。这一切,需要的不只是技艺,还有更大的勇气。

除了民俗表演,在旁边的树林,主办方还设置了休闲区。游客们可在林下围炉煮茶、品鉴咖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栈道

现在,游客们可以经由闵行援建的栈道来到太阳广场和月亮广场,欣赏傈僳族传统文化,品味美食。记者在之前采访时看到,参与现场施工的工人也都是寨子里的村民,一位正在工作的村民表示,自己与其他人都是自愿过来帮忙的,非常希望未来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大家走向致富之路。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