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青,休息一下再走吧”,邵华看着气喘吁吁的毛岸青,心疼的说到。

“没多远了,就快到了!”固执的毛岸青没有理会妻子的建议。他擦了擦被雨水淋湿脸颊,看向石阶上母亲杨开慧的的雕像,顶着风雨继续向前。

图丨杨开慧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母亲的墓前,毛岸青心中泛起阵阵波澜,回想起与母亲的最后一面,毛岸青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

正当毛岸青准备对着母亲的墓碑磕头的时候,身旁的妻子一把拉住了他。

毛岸青将自己疑惑的目光看向身旁的妻子,妻子却只是对他摇了摇了头,明白妻子举动的毛岸青随即起身,对着杨开慧的陵墓深深的鞠了一躬。

图丨左毛岸青右邵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邵华要制止毛岸青磕头呢?邵华奇怪的举动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毛岸青冒雨携妻祭母

1962年春天,在外漂泊多年的毛岸青带着妻子回到了这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板仓。这次距离他上一次离开这里,已经是三十二年之久。

这次回家的目的,毛岸青不仅要看望自己年迈的外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祭拜自己的母亲杨开慧。

图丨杨开慧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家的路上,毛岸青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车上到处乱窜。看着周围陌生又熟悉的环境,“终于回家了!”他这样对自己说。没有人能够明白,一个多年在外的游子重返家乡的激动心情。

这时,毛岸青的注意力被车窗外的风景吸引,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正在水田里插秧,孩子们学着母亲的样子将水中的秧苗抛向天空。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却是勾起毛岸青心中沉痛的一面。

自己的母亲、哥哥甚至年幼的弟弟早已离开了自己。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了起来,妻子邵华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情,拉起他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图丨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外婆吃过午饭之后,毛岸青决定马上动身前去祭拜自己的母亲杨开慧。告别外婆后,毛岸青与邵华一起朝着母亲杨开慧的陵园走去。

天空变得越来越暗,山间的小路非常难走,闷热又潮湿的环境让毛岸青和妻子的体力消耗很快,汗水已经将他们的衣服打湿。看着丈夫一脸坚毅的表情,邵华将收起了劝说丈夫休息的想法。

两个人的身影在树林间穿梭着,随着母亲杨开慧陵园的距离越来越近,天空也开始下起了小雨,看着逐渐变大的雨势,邵华担心毛岸青的身体,于是提出隔天再去母亲陵园。

图丨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上的小雨并没有浇灭毛岸青火热的内心,他低下头看着脚下泥泞的道路,用沉闷的语气对妻子说:“母亲还在等我,我一定要去!”

知道丈夫决心的邵华上前搀扶着毛岸青,两个人在雨中越走越远,雨也越下越大。

不知道过了多久,毛岸青终于走到陵园。站在台阶下,远远的看着雨中母亲的雕像,毛岸青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思念,泪水大颗大颗的从眼中滚落。

图丨杨开慧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势也在这时变小,毛岸青快速地爬上阶梯,来到母亲的墓前。当看到埋葬母亲那座矮矮的坟墓,毛岸青终于控制不住悲伤的心情,开始嚎啕大哭,:“娘,我来晚了。”

摸着母亲冰冷的墓碑,毛岸青的心中回想起小时候母亲与自己的点点滴滴,看着陷入回忆的毛岸青,妻子邵华只是静静地在他身旁等候,不想打扰自己丈夫短暂的幸福时光。

从记忆中走出的毛岸青拉起邵华的手,对着母亲的墓碑介绍自己的妻子。夫妻二人将杨开慧的坟墓进行了简单的打扫,将手中的白花放在碑前。

图丨杨开慧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擦干泪水的毛岸青走到母亲的坟前,正准备跪下磕头的时候,身边的邵华快速的拉住他的胳膊,没有让他跪下。

疑惑的毛岸青看向身边的妻子,妻子对他摇了摇头,示意他看向杨开慧的墓碑,看着母亲的生平,毛岸青马上就知晓妻子的用意。于是起身对着母亲的坟墓深深地鞠了三下躬。

为什么邵华要阻止毛岸青磕头呢?那是因为她非常了解这个未曾蒙面的婆婆。

杨开慧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的女子,小时候在解放思想的影响下,非常讨厌封建礼节。她从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在读女子高中的时候,她就是学校里唯一的短发女生。

图丨杨开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不理解杨开慧的行为,纷纷给她打上“过激派”的标签,杨开慧并没有在意其他人的看法,面对别人的指责,她毫不退让的说:“短发是我的自由。”

毕业之后的杨开慧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励志做一个为解放人民而奋斗的共产党员。为了让更多的人解放思想,她不止一次的在报纸上抨击封建旧制,呼吁底层人民向往自由。

虽然邵华没有见过这位婆婆,但是凭借周围人的述说,也对杨开慧有了足够的了解,她明白自己的婆婆厌恶旧俗,就阻止了毛岸青磕头的举动。

毛岸青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妻子,两人通过眼神对视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在这之后夫妻二人也经常抽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祭拜母亲。

图丨毛岸青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有邵华这样体贴细心的妻子,毛岸青的生活非常幸福,对毛岸青来说,邵华不仅是他一生的灵魂伴侣,也是从悲惨童年中走出来的一丝曙光。

童年的悲剧

毛岸青的童年是非常凄惨的。年幼的毛岸青并没有享受多久父母的陪伴,由于革命的需要,毛主席只能匆匆的离开这个家。而毛岸青就跟随母亲四处转移。而年仅四岁的毛岸青没有想到,这只是他悲惨童年的开始。

图丨杨开慧和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北伐的失败让蒋介石政府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士。毛主席作为党内的领袖,必须要带领队伍走出困境。在与妻子短暂的道别后,毛主席踏往建立井冈山的路上。

毛岸青并不知道和父亲分别之后,十几年后才会再见。而且眼下的困境也并不轻松,母亲杨开慧为了开展地下工作,只能带着三个孩子在板仓定居。

老天并没有怜惜这个家庭,在一次回家探亲的过程中,母亲杨开慧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抓住了,在经历过敌人严酷的拷问后,丧心病狂的敌人要杀死杨开慧。

图丨网络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1月14日,只有7岁的毛岸青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为了保护兄弟三人,毛主席的弟弟将他们迅速的转移到上海,将他们安置在大同幼稚园。

只有8岁的毛岸青踏上浦东租界,他并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还有多少磨难在等着他。

当时上海的形势并不乐观,国民党政府正在四处抓捕我党人员,整个上海人心惶惶,白色恐怖笼罩在上海人的头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兄弟三人的庇护所大同幼稚园也很快被查,无处可去的毛岸青三兄弟开启了在上海的流浪生活。

为了生存,哥哥毛岸英与毛岸青决定给店铺当学徒。在当时,学徒就和下人一样,毛岸青和毛岸英不仅要完成店铺的工作,还要伺候老板一大家子。

老板并没有因为他们年幼就特别照顾他们,相反的经常让他们干一些重活,不仅如此,黑心的老板还会克扣他们微薄的工钱。

图丨左毛岸英、中间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天并不眷顾这三兄弟,弟弟毛岸龙也在一场大病中离开了人世。没有一分钱的两兄弟被医院赶出来,望着医院的大门,兄弟二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弟弟咽下最后一口气。

弟弟离开了他们,生活却依旧在折磨兄弟二人。在商量过后,毛岸青决定去当报童。可是报童哪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即使他每天穿梭在上海街头,走遍大街小巷,买报的人依旧屈指可数。

厄运并没有放过两兄弟,他又悄悄的找上了门。如同往来一样卖报的毛岸青并不清楚已经有人盯上上了他,那是一个租界的法国警察。他一脸狰狞的走向毛岸青,对着毛岸青瘦弱的身躯就是一脚。

图丨网络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滚远点,小鬼!”租界警察趾高气昂的对毛岸青说,

毛岸青早就对这些“洋鬼子”不满了,他们每天在上海横行霸道,欺负中国人。于是愤愤不平的毛岸青在一块牌子上写下“打倒洋人,打倒帝国主义”,在街上挥舞。

毛岸青的举动很快就被法国警察发现,高大的法国警察将毛岸青围了起来,一脚将他踹翻在地,对着毛岸青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瘦弱的毛岸青抱着脑袋蜷缩成一团,在这些警察的殴打下,鼻子跟嘴角很快就流出了鲜血。这些失去人性的警察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孩子就放过他,反而掏出警棍,一下一下的打在毛岸青的身上。

图丨毛岸青

被殴打的毛岸青很快就失去了意识,以为毛岸青被打死的法国警察也终于停手,他们对着毛岸青的身体吐了一口痰就大摇大摆的离开,现场只剩下晕死过去的毛岸青。

这次殴打对毛岸青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给他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头部经常会莫名的疼痛,发作起来头痛欲裂。

1936年,毛岸青二人终于结束了流浪的生活,毛主席决定将他们送到苏联去学习。在苏联,两兄弟一扫之前的阴霾,学习进步飞快。毛主席也在信中赞扬他们,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郎。

没过多久哥哥毛岸英就从苏联毕业,想要报效祖国的毛岸英决定前往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而毛岸青因为身体的原因留在了苏联休养。看着哥哥坐上离开苏联的火车,毛岸青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兄弟二人的最后一面。

图丨毛主席和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正在工作的毛岸青突然接到了无情的噩耗——自己的哥哥毛岸英在战场上牺牲了。受不了打击的毛岸青头痛症开始发作,猛烈的疼痛让他昏了过去。

毛岸青再次踏上了前往苏联的道路,在医院的毛岸青变得沉默寡言,他不接受任何人的探望,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

身体上的伤痛容易被治愈,心中的创伤却难以抚平。回到大连的毛岸青经常梦见自己的母亲和兄弟,泪水打湿了他的枕头。毛主席看着儿子郁郁寡欢的身影,经常唉声叹气。

图丨左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以为毛岸青会就此消沉下去的时候,邵华的出现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在邵华的照料下,毛岸青的身体逐渐好转,看着眼前美丽大方的姑娘,毛岸青心动了,他早就被这个细心的姑娘吸引,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邵华也对毛岸青暗生好感。

在主席的见证下,两个人很快进行了婚姻。婚后的生活非常美满,很快就生下了孩子。

图丨左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毛岸青的童年是悲惨的,一路颠簸就是他童年最好的写照,亲人的相继离世并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强大。毛岸青也没有忘记父母的嘱托,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

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辈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这些光荣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资料来源:
丁晓平.《真情毛泽东》系列之七 毛泽东和毛岸青[J].党史文苑
孟昭庚.毛岸英、毛岸青出国经过[J].文史精华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