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春生

主编 | 苏淮

4月25日开幕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零跑汽车(09863.HK)亮相,并发布了旗下首款中大型SUV——零跑C16,宣称预计满配售价20万元以内。

消息一出,零跑展台不仅迎来了不少国内观众,更吸引了一大波特殊的海外“看车团”。其中,便有零跑新晋大股东Stellantis N.V((下称“Stellantis集团”)的身影。

4月26日,零跑发布消息称,C16车型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950台。预售即热销的盛况,也进一步验证了“性价比之王”零跑的“抗打”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微博

而在此前的3月份,零跑的销量表现同样亮眼。据盖世汽车报道数据显示,零跑3月共交付新车14567辆,同比增长超136%。一季度累计交付33410辆。凭此战绩,3月零跑重回造车新势力榜第三席位。

不仅是单月份,已经过去的2023年,零跑全年累计销量同样出彩。数据显示,零跑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长30%,成功逆袭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

零跑的优越表现,不但助其成功“嫁入豪门”,也让其曾经背靠的母公司大华股份(002236.SZ)赚的盆满钵满。

2023年10月26日,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宣布正式达成合作,后者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约20%的股权。

具体来看,Stellantis集团收购零跑汽车的股权分为两部分:一是发新股,零跑向Stellantis集团配发及发行1.94亿股H股,认购价为每股43.8港元,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5.09亿港元;二是零跑原来的大股东大华股份,向Stellantis集团转让9000万股(4500万内资股+4500万H股),转让总价为34.9亿港元。

自此,大华股份持有零跑的股份被彻底清空,此举也为大华股份过去一年的业绩提供了巨大贡献。

其实,过去几年里,零跑一度被外界视为大华股份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角色。如今,随着表现强势的零跑被卖掉,外界好奇:大华股份还有什么秘密武器?

0

清空零跑,爆赚50倍

据大华股份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大华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2.18亿元,同比增长5.41%;净利润73.62亿元,同比增长216.73%。其中,大华股份处置参股公司零跑科技7.88%的股权收益约为4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55.36%。

源媒汇翻阅大华在投资者平台往期的相关答复发现,大华股份曾多次表示,公司对零跑的初始投资为9000万元。据此推算,此番大华股份对零跑的股权处置,回报率近50倍。

那么,在零跑之外,大华股份各个业务线的整体表现如何?

从产品层面来看,大华股份的智慧物联产品及方案仍为其营收大头,2023年实现营收266.45亿元,占总营收的82.70%,同比增长5.79%;其次则是创新业务,2023年实现营收49.07亿元,占总营收的15.23%,同比增长19.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来源:大华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

为此,创新业务也被大华股份视为寻求第二增量的重要砝码,尤其是创新业务中的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业务,更被寄予厚望。

0

加速推进子公司分拆上市

2023年,大华股份曾两次为承载其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业务的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睿科技”)引入新资方。

据大华股份公告,2023年2月17日,公司召开会议并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同意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向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合计增资604.92万元,其中高级管理人员赵宇宁、朱建堂等11位自然人合计直接增资483.94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大华股份持有华睿科技的股权比例由42.23%变更为41.09%。

一个月后,大华股份再次发布新的增资扩股公告。2023年3月17日,大华股份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朱江明等共计8位投资者。投资方将向华睿科技货币增资2.6亿元,合计获得增资后华睿科技12.58%股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大华股份持有华睿科技的股权比例由41.09%变更为35.92%。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增资扩股,也一度被外界视为大华股份加速推进华睿科技IPO进程的重要信号。

其实,早在2021年大华股份便有意分拆华睿科技启动IPO计划。当年9月28日,大华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布局,结合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业务发展需要,加快做大、做强、做优机器视觉业务和工业移动机器人业务,进一步提升华睿科技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华睿科技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但此后两年内,却鲜有关于华睿科技IPO的进一步消息,一直到2023年的连番增资扩股后,华睿科技发布“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彼时,同为安防巨头的海康威视(002415.SZ)旗下主打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海康机器人发布分拆上市消息。

2023年3月7日,海康机器人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书》(下称“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海康机器人预计融资60亿元,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24,000.00万股且不低于8,000.00 万股, 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00%且不低于10.00%。从募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海康机器人招股书

然而,源媒汇在查询海康机器人最新IPO进度时发现,海康机器人在创业板的IPO进度显示为“中止”。从中止时间来看,恰好是“新国九条”发布前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来源: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

随着“新国九条”发布,上市审查变得越加严苛,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季度里,机器人板块便有5家企业撤回IPO申请。而作为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优等生的海康机器人,亦出现IPO中止情况。这不禁令人对华睿科技能否顺利上市也产生疑问。

那么,华睿科技的业务能力究竟如何?为何会被大华股份视为承载“第二增量”的重要砝码?

03

押注机器人业务背后的驱动力

要想解开华睿科技被寄予厚望的秘密,其“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是个中关键。

从业务层面来看,华睿科技主要分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两大业务板块。而这两块业务,与其母公司原有安防业务的计算机识别产品交叉颇深。

具体来看,华睿科技的机器视觉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场景的读码、定位、测量、缺陷检测等,实现生产过程“机器换人”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成立于2020年的移动机器人业务,主要产品为室内物流的潜伏型、叉取型和移载型AMR。

从业务前景上来看,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200.97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同比增长17.78%。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75.52亿元,同比增长15.29%;3D视觉市场约为25.45亿元,同比增长38.35%。

GGII预测,至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160亿元。

不仅仅是机器视觉业务前景可观,移动机器人市场一样值得期待。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的市场销量为10.28万台,同比增速为26.25%。

那么,回到华睿科技业务本身,其营收情况如何?在大华股份历年财报中,虽未曾单独公布华睿科技的营收情况,但从创新业务层面来看,该板块连续多年实现同比增长。

源媒汇梳理大华股份历年财报数据发现,2021-2023年,大华股份的创新业务从28.48亿元增长到49.0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也从8.67%上升到15.23%,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下游应用场景持续被解锁的情况下,未来增长前景仍较为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媒汇根据大华股份历年财报数据整理制表

此外,大华股份披露的一份“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2022年1-9月)”公告显示,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华睿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3亿元、4.95亿元。

故而,以2021年创新业务为换算对象,不难发现,华睿科技当年营收占大华股份创新业务营收比例约为24%。

从产品端来看,目前华睿科技旗下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锂电、光伏、物流、3C等行业。尤其是锂电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井喷,未来会持续带动机器人应用需求,这也为华睿科技的未来增量提供了更多可想象空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文提及的第二次增资扩股中,便有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的身影;另一个资方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大股东则是宜宾国资委。在引入宁德时代(300750.SZ)之后,宜宾已逐渐成为“锂电之都”。截至2022年11月,宜宾动力电池的产量占全国总量12.6%,占装车量23.85%。

而随着这些下游大客户的强势入股,无疑为华睿科技在新能源板块的跑马圈地,以及进一步发起IPO冲刺埋下伏笔。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清空表现良好的零跑后,大华股份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增长忧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华睿科技或已替代零跑,成为大华股份押注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砝码。

但纵然如此,在监管越趋严格的态势下,大华股份想要让华睿科技短期内敲开上市的大门,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