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南国木棉、朝鲜映山红堪称“英雄之花”。而众人熟知的广玉兰,在南京也是“革命之花”“英雄之花”。

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也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往国家安全工作保密甚至讳莫如深,多干少说乃至于只干不说,新形势下在保密的同时,走向“全民”,12339深入人心,国安新媒体走向大众,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无名战线、无名英雄,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着从花木文化的角度写一些随笔文章。“干什么吆喝什么”。由于“临时起意”,“急就章”选取五种有代表性的花木,来借喻无名英雄。这一篇试着从玉兰花的角度来写,起因是笔者觉得无名英雄都像这玉兰花儿一片丹心向党开。

此时此刻,笔者重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洗礼。——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京雨花台隔壁,有一条玉兰路,玉兰路上有一株株魅力四射的玉兰树儿开着玉兰花儿。玉兰花有白黄彩等色彩,最能与雨花台英烈匹配的就是红色广玉兰。对此,研究花木文化多年的鄙人也曾写过类似的随笔,只是一直没有出手。记得20多年前南京禄口机场高速贯通后,鄙人每次往返路过都会远望玉兰路,就觉得规划局、地名办这个安排设计好。后来,玉兰路成为南京市民或者外地游客早春二月赏花的“打卡”胜地。记得10年前,鄙人在一首词中还写过这儿,并且发表过。最满意的一句——雨花翠柏怀忠烈,花神玉兰祭先人。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现在找回来温故留存之。

钟山叠翠,扬子氤氲。雨花台,佳气天宸。竞结彩虹,同欢共笙。今日春风拂雨花,教育基地示范称。雨花留青史,陵园碧楼升。迎嘉宾临,干警聚,军民奔。

馆展良辰,鹊跃升腾。春光里,桃李芬芳。载歌载舞,鼓乐齐臻。雨花翠柏怀忠烈,花神玉兰祭先人。党委重建馆,组宣勤恳耕。看花儿鲜,人儿笑,鸟儿欣。

馆容新焕,史料列陈。馆兴旺,精神传承,声名渐起,育人无声。喜看展馆前程美,闪闪明珠耀石城。溢飏浓浓情,梦圆日日增。赞国安史,国安情,国安人。

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江苏国安馆2009年4月建成,后又升级改版。时,鄙人有幸曾参与一个阶段,也曾参与资料收集整理,走访有关馆所,参与南京市教研室合编中小学生国安教材。应该说是一个参与者、见证者、关注者和热心人,对创成全国示范基地有一点点贡献。今年415《人民日报》头条又写到江苏馆,此时此刻,鄙人联想到玉兰花一片丹心若比干。巧,近日连续写作《致敬宝盖草》《致敬广玉兰》《致敬丁香花》《致敬点点繁花》等等,算不谋而合。

每年二三月间,在南京雨花台隔壁的一条名叫玉兰路的大道两侧,一棵棵一树树鲜艳的旺盛的广玉兰恣意开放,特别是红色的广玉兰花朵像燃烧一般,猩红猩红的。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一句话:为什么玉兰花儿红似火,雨花台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玉兰,又称玉兰、木兰、林兰、木笔、辛夷、辛雉、含笑、望春花、房木、木莲、黄心、华盖木、香水木莲、天女花、女郎花等,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在我国已有2800多年的栽植历史。玉兰树高大挺直,亭亭玉立,遒劲伟岸,犹玉树临空,似雪海霜岛。玉兰先花后叶,其花洁白如玉,晶莹清丽,形似荷花,香味似兰,故名玉兰。《花镜》云:“(玉兰)树高大而坚……绝无柔条,隆冬结蕾,一干一花,皆着木末,必俟花落后,叶从蒂中抽出。”玉兰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有30余个品种,主要有白玉兰、紫玉兰、黄玉兰、山玉兰、二乔玉兰和广玉兰等。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无恨肥。”明代大家文徵明在这首《玉兰》诗里用尽典故,极言其美。你看那一株株玉兰花像刚刚梳妆打扮过似的穿着素雅服饰,像来自姑射山上的仙女,冰清玉洁,光彩靓丽,一队队在那里表演着霓裳羽衣舞。晚风微吹,花香满院;新月初升,花影照阶。多么美妙的玉兰之夜啊!尽管是杨玉环、赵飞燕也难以匹敌。诗人把玉兰的色彩、丰姿、馨香一一尽现眼前,让人难以忘怀。特别是玉兰花含苞欲放时,宛若支支巨笔,仿佛要在云天书写什么,故又名木笔花。《广群芳谱》云:“正二月花开,初出枝头,苞长而尖锐,俨如笔头。”明代诗人张新还写有一首《木笔花》诗:“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五代后蜀词人欧阳炯也以木笔来赞玉兰花,诗云:“应是玉皇管那笔,酱水地上长度花”。真是想象奇特,把木笔花比喻为天皇大帝所掷的笔而长成,形象逼真,可谓神来之笔。

玉兰树高大直挺,其木坚实耐腐,且不生虫,自古为栋梁之材,为构筑宫殿之用。南朝梁任防《述异记》载:“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宋代宋敏求《长安志》亦载:“阿房宫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因其木坚挺,用于宫殿栋梁,故人们也常把玉兰比风度潇酒、才干出众、姿秀貌美之美丈夫,并用成语“玉树临风”来形容其美貌和风姿。唐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云:“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金元好问亦有《寿张复从道》诗:“齿如编贝发抹漆,玉树临风未二十。”“玉树临风”典出《晋书·谢玄传》,因谢安曾把子侄谢玄和谢朗比为芝兰玉树生于庭阶,遂后世便将芝兰玉树比作人才貌之美。吉祥图案“玉树临风”即由此而来,并运用于文具、画稿、建筑等之中,以祝子孙才干非凡,有所作为。

民间还把玉兰花配以牡丹、海棠,取玉兰和海棠的谐音合为“玉堂”,牡丹象征富贵,组合成“玉堂富贵”的吉祥图案,常用来祝贺富贵之宅,古时“玉堂”亦作翰林官署之雅称。旧时,江浙一带姑娘结婚时常常携带绣有“玉堂富贵”图案的花鞋,以祈新婚幸福美满、生活富贵。

对于玉兰花,有人称之“腻如玉脂涂朱粉”。原话是这么说的:“腻如玉脂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到好友令狐家去探访,见其庭院一株玉兰花正盛开,遂吟这首《题令狐家木兰花》诗。

玉兰又为传说中的仙花,故又称“天女花”、“女郎花”,此源于古代奇女子花木兰。相传,公元5世纪,北魏鲜卑族政权统治下的北国,由于战争频仍,烽烟不息,很多青壮年战死。可汗又下诏书征兵,诏书下到一姓花的牧民家中,可老爹年事已高,又没有成年男子可去代替,怎么办呢?老汉的女儿木兰只好挺身而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因该子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又善射骑,学过武术,后来在战场上屡屡立功。后来鲜卑人根据这件事编出花木兰替父从军民歌传唱,并被收入《文苑英华》中。后经文人加工,写成长篇叙事诗《木兰辞》。木兰花因花木兰的传说更神奇了,木兰女也成为抵御外侵、保家卫国的侠女,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广泛传颂,并把她作为孝女的楷模,成为人人敬慕的女英雄。不少地方还建起庙宇把她作为神仙来供奉,如湖北黄冈、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均建有木兰庙,用以纪念和祭奠花木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兰花清香宜人,还有药用价值,作散风寒、通五窍之用。中药称其花蕾为辛夷,《神农本草经》已收入,并列为上品。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云:“辛夷处处有之,人家园亭亦多种植,先花后叶,即木笔花也。其花未开时,苞上有毛,尖长如笔,故取象而名。花有桃红、紫色二种,入药当用紫者。须未开时收之,已开者不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辛夷花初出枝头,苞长寸许,而尖锐俨如笔头,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长半分许。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呼为玉兰。”“主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者。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由此可见其药用价值和吉祥延寿之内涵。

玉兰花的文化内涵很多,这且不说。正如南国木棉花象征革命先烈、朝鲜映山红象征志愿军战士一样,这红红的广玉兰也象征着无数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为什么玉兰花儿红似火,雨花台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它!(供稿: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根华。供图: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中国刑警学院董杰、南京大学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