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安全管理

(1)基本要求

核酸检测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并应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程序文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误或意外的处理操作程序,并有记录。

(2)实验室前安全要求

应使用0.2%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桌面、台面及地面消毒。消毒液需每天新鲜配制,不超过24小时。转运至实验室的标本转运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转运桶开启后,使用0.2%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转运桶内壁和标本采集密封袋进行喷洒消毒。取出标本采集管后,应首先检查标本管外壁是否有破损、管口是否泄露或是否有管壁残留物。确认无渗漏后,推荐用0.2%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样品管外表面(此处不建议使用75%酒精,以免破坏标本标识)。如发现渗漏应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并喷洒有效氯含量为0.55%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不得对标本继续检测操作,做好标本不合格记录后需立即进行密封打包,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销毁。

如为采样管为非灭活管,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标本热灭活时,温浴前需旋紧标本采集管管盖,必要时可用封口膜密闭管盖;温浴过程中可每隔10分钟将标本轻柔摇匀1次,以保证标本均匀灭活;温浴后标本需静置至室温至少10分钟使气溶胶沉降,随后再开盖进行后续核酸提取。

(3)核酸提取和检测安全要求

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和检测时应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如为打开标本管盖或其他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4)实验室结束后清洁要求。

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清洁,消除可能的核酸污染。

①实验室空气清洁。实验室每次检测完毕后,可采用房间固定和/或可移动紫外灯进行紫外照射2小时以上。必要时可采用核酸清除剂等试剂清除实验室残留核酸。

②工作台面清洁。每天实验后,使用0.2%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台面、地面清洁。

③生物安全柜消毒。实验使用后的耗材废弃物放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包扎后使用0.2%含有效氯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其外表面。手消毒后将垃圾袋带出生物安全柜放入实验室废弃物转运袋中。试管架、实验台面、移液器等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随后关闭生物安全柜,紫外灯照射30分钟。

④转运容器消毒。转运及存放标本的容器使用前后需使用0.2%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⑤塑料或有机玻璃材质物品清洁:使用0.2%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擦拭或喷洒。

(5)转运容器消毒

转运及存放样本的容器使用前后需使用有效氯含量为0.2%的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实验室核酸污染的消除

实验室一旦发生污染,检测工作应立即停止,直到确认消除污染后才能重新开始检测。首先,要查找污染源和明确污染范围。然后,根据污染源和污染范围采取有效的去污染措施,结合各种不同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实验室污染的处理:

1.标本污染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造成局限污染时:

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并使用0.55%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消毒液需要现用现配,24小时内使用。

2.标本倾覆造成实验室污染时:

保持实验室空间密闭,避免污染物扩散。立即使用润湿有0.55%含氯消毒剂的毛巾覆盖污染区。必要时(如大量溢撒时)可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实验室,剂量为2g/m³,熏蒸过夜;或20g/L过氧乙酸消毒液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用量8ml/m³,作用1-2小时;必要时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高锰酸钾8g/m³,放入耐热耐腐蚀容器(陶罐或玻璃容器),后加入甲醛(40%)10ml/m³,熏蒸4小时以上。熏蒸时室内湿度60%-80%。

3.清理污染物时:

严格遵循活病毒生物安全操作要求,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并进行实验室换气等,防止次生危害。

Bio-In-Hand(比林科汉)核酸污染清除仪,采用独有的干雾发散原理,配合超高速喷离射速可以将核酸污染清除剂发散成平均粒径小于1 微米的颗粒,均匀地扩散在空气中,无死角地覆盖在整个实验室环境,并快速吸附空气中的核酸气溶胶,分解掉污染源,最大程度帮助使用者解决气溶胶核酸污染问题,避免了“假阳性,CT值翘尾、起跳”出现。

诺沃赛德核酸污染去除剂应用于PCR实验室的优势:

★成分非碱性、不含生物酶;

★溶液作用后残留只有水和氧气,产品无毒无害;

★高效快速完成去除气溶胶污染源,节省研发人员时间;

★配合设备使用,使用量极低。

克微生物空间核酸气溶胶污染去除方案可以同时对物表及空间气溶胶核酸污染进行全方位清除,清除时间控制在2小时,可以高效预防和处理实验室核酸污染,具备完善的验证方案。

分子诊断中心、检验室、PCR/P3/P4 实验室、IVD试剂车间核酸污染问题解决方案详询李工173917947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