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业的现状与发展

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草原保护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材料。必须把握机遇,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现代草种业。

草种主要分为生态草和饲草两大类。生态草主要包括披碱草、羊草、 冰草、野牛草、黑麦草(生态、坪用)、羊茅(生态、坪用)、早熟禾(生态、坪用)、狗牙根等禾本科生态修复用草,以及三叶草等豆科生态修复用草。饲草则主要包括饲用燕麦、黑麦草(饲用)、高丹草、 苏丹草、小黑麦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豆科植物,这些草种主要用于畜牧业,是重要的饲料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年草种生产总量。2020年,全国草种产量2.99万吨。2021年国内草种收获面积约65万亩,草种生产总量3.48万吨,增长了好多呢。可2022年受极端干旱天气、新冠疫情因素,以及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等国家政策影响,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约为43.44万亩,草种收获总产量为1.68万吨,出现了种植面积减少、亩产量下降的现象。小插曲,不影响我的家族壮大!2023年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约为49.97万亩,种子总产量为2.91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林草局印发的《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当前全国草种生产现状,国家对当前全国草种供需趋势做了预测:

1. 未来几年,草种需求量,特别是生态修复用草种需求量,还将再次升高;

2.2024年,我国主要草种生产种类结构及产量也已经进行了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预计之后草种进口量将稳定在6万吨左右,呈现持续稳定的状态。中国的草种产业经历了多年发展,随着产值不断增长、市场需求逐年提高,更多人看到了草种业的重要作用…

草种业的重要地位

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草原修复治理和牧业发展的基础。在保证食物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草种业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同等重要。近年来,各类草种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如黄牛草,就是黄牛、水牛、山羊、白眼鸡、鹿等家畜的主要饲料,;狭叶羊茅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治疗人畜皮肤病、骨折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适应性强,耐旱的特性使其被用于草原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草地植被覆盖率;沙拦草、牧草、沙东青等在荒漠化和沙漠化区域种植,用来设置沙障;麦草、稻草、芦苇等用来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防风固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为了加大草种供给量,还建立了绿色低碳牧场和低碳畜牧业(草畜平衡)发展示范区,来实现草地畜牧业绿色高效产出;通过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合理混播的播种方式,来降低饲草进口数量。希望通过种出一片“草原”,来缓解天然草原压力。科技部门也正在加快推进在内蒙古建立国家草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国产优势品种创新、已有品种成果转化打好基石。

草种的需求量巨大,但供给量却跟不上。《2023年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草种需求总量为16万—20万吨,其中生态修复用草种6-7万吨,草坪草约4-5万吨,饲草约6-8万吨。虽然部分优良饲草也兼生态用途,生态用种与饲草用种需求有部分重叠,但是2023年,我国草种子总产量为2.91万吨,其中生态类草种总产量为1.65万吨,饲草草种总产量为1.26万吨,与前面提到的实际需求量相差悬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草原保护与修复、人工草地改良、生态草牧业提质增效、农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各类草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科学谋划、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中国草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