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毛主席写一新句。

1949年,成立新中国的工作在有序推进,9月21日,首届政协之后,各部门的牌子先后挂起来了,人们去办事也十分方便了。

很快,人们就发现,中南海新华门没有任何招牌,按理说,这里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办公区,应该挂一块“中央人民政府”这样的招牌。

其实这里最初是有一块招牌的,后来因为周总理反对拆除了,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前夕,首届政协会议通过了制作政府各部门招牌的相关申请,齐燕铭就在中南海内找了一块金丝楠木,写上“中央人民政府”就挂在新华门了。

彼时齐燕铭担任办公厅主任,写得一手好字,但凡中央有个大会小会什么的,都会请他写横幅或者标语。

齐燕铭写的这六个字,就像印刷体一样十分庄重大方,从新华门外经过的人看了,无不夸奖。

周总理有一天看见了这块招牌,也忍不住夸奖了一番,他回到办公室后,把齐燕铭通知了过来。

齐燕铭刚一进来,周总理就告诉他,让他立即叫人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燕铭十分不解地望着周总理,周总理解释说,新政府应该有新气象,中南海曾经是封建社会权利的象征,这个招牌挂出来,人们会误会新政府。

以为新政府也是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新政府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齐燕铭这才恍然大悟,回去就安排工作人员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了。

但是这块招牌并没有扔掉,而是送到了北京博物馆,大家如今去北京博物馆,也能够看到这块招牌。

牌子摘下来后,齐燕铭每次从新华门经过,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他寻思,还是得在这个地方安排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中央决定对中南海进行一次修缮,齐燕铭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十分认同他的想法。

周总理思考了一会儿,认为可以弄一个警示大家的标语或者口号什么的,齐燕铭马上建议,在新华门影壁上雕刻“为人民服务”,前面广场的墙上做两个口号。

两个人商定后,周总理就去找毛主席写“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毛主席听了周总理的汇报,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十分高兴地挥毫泼墨写了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后,中央再次对中南海进行美化装饰,原来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是灰色的,影壁也是灰色的,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技术人员给“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贴上了金箔,把影壁上字体背景部分换成了红色。

在我国人民的传统意识里面,金色和红色都表示喜庆,通过这样的美化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喜庆快乐的感觉。

广场两侧的标语,也做成了灯箱,这样在晚上也清晰可见。

过了一段时间,又把灯箱标语拆除了,改成了红底白字,给每个字镶嵌了金边,此后,就一直没有改变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家研究,毛主席为新华门题写的“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一生写得最好的五个字,看来毛主席对这个理念是有执念的。

彼时毛主席也是主张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除的,他也认为挂上这个招牌,有可能导致新政府的工作人员养成官僚作风,脱离人民群众。

中央相关领导在进驻北京时,先是被临时安排住在香山,随着新政府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大家每天在香山和中南海之间往返,十分不方便。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叶剑英更担心安全问题,他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请求把中央领导转移到中南海居住。

但是报告交上去以后就石沉大海了,叶剑英只好亲自到毛主席居住的双清别墅询问,毛主席说自己坚决不搬到中南海。

周总理知道毛主席的脾气,他决定了的事情九牛都拉不回,但是从安全考虑,周总理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让毛主席搬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为何周总理非常反对?

毛主席不愿意入驻中南海,与中南海的历史有关。

中南海不是海,是两个名叫中海和南海的湖泊的总称,与这两个湖泊相连的还有一个叫北海的湖泊,三个湖泊占地大约有一百公顷,统称为太液池。

太液池最先在金朝开挖,彼时北京还叫燕京,先挖的这个人工湖是中海,随后在它附近修建了大宁宫,这两个地方都是燕京的景点,人人都可以前去欣赏。

忽必烈创建元朝后,重新修缮了中海和大宁宫,并把这两个地方圈经了皇城,专供皇亲国戚欣赏,老百姓再也进不去了。

大明王朝建立起来后,燕京改名为北平,1403年,大明皇帝搞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出来,迁都北平,还把北平改名为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皇帝觉得金朝和元朝的皇宫太小气了,一点也不气派,就在它旁边修建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办公的地方整大气了,休闲娱乐的太液池也得翻新扩建,工匠就在上面架设了两座汉白玉桥把太液池一分为三,从北到南的湖泊依次称为北海、中海和南海。

经过大明十多位皇帝的不断建设,太液池变得繁华而美丽,宛如人间仙境。

满族人建立大清后,他们觉得紫禁城内太干燥,就把太液池用红墙围起来住人,并称这里为西海子。

大清皇帝在这里住着住着,也不想去紫禁城办公了,西海子就成了实际的大清权利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政府成立后,袁世凯看中了中南海这块风水宝地,把原来宝月楼一带的外墙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了一道大门新华门。

此后,中南海就成了北洋政府总统和总理的办公场所,中南海也改称总统府,第一次明确地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1927年,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总统,他搬进中南海总统府后,把总统府更名为大帅府。

由于北洋政府一直缺钱,在中南海只办公居住不维修,地面上杂草丛生,建筑物也日益损毁,蒋介石看不起这个地方,把首都搬到了南京。

后来张作霖被赶回了东北,民国政府接手了中南海,昔日的皇家园林最终成为了人人都可以进去游玩的公园。

民国政府设立的公园管理处以园养园,设立了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

这个管理处还算有一点良心,收到的钱也用来修缮中南海,中南海也成了彼时民众乐意去游玩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日军侵占了中南海,这里成为了日本侵华的前哨,人们再次被阻挡在外。

中国人赶跑日本侵略者后,李宗仁接管了中南海,在这里设置了行辕,虽然有看管的门卫,但是并不阻止人们进出。

1948年,傅作义也想体验一下皇帝老爷的生活环境,他搬进中南海后,让警卫团日夜看守,又不准人们进去了。

8个月后,傅作义的好日子走到头了,北平和平解放,他搬出了中南海,中南海重新回到民国公园管理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份,中央在北京成立了军管会,周总理特别给齐燕铭发来电报,一定要好好接管中南海。

彼时周总理并没有打算把中南海接收过来作为办公场所,仅仅是希望把这里整理整理用来开政协会。

此时只有叶剑英想到要把中南海作为新中国的办公场所,而且要求接管北平的张明河一定要保护好中南海,同时安排齐燕铭去负责清理中南海。

当齐燕铭一行来到中南海时,新华门是打开的,没有人看守,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

一行人最后在丰泽园找到了国民政府的公园管理处,正式办理了接管手续,手续办理完毕,申伯纯当时就安排夏杰和陈群海,从当天晚上开始驻守在中南海。

中南海一共有两千多个房间,傅作义搬出去的时候,一些军官和随军家属并没有全部搬走,园区内情况特别复杂,申伯纯要求夏杰和陈群海注意安全。

尽管当晚夏杰和陈群海十分谨慎,但是意外还是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此事,伟人写出新匾。

夏杰和陈群海当天非常激动,晚上睡不着,两个人干脆爬起来在丰泽园一带散步。

刚刚走出丰泽园,两个人就听见前面发出了一声响动,他们循声望过去,发现房屋上似乎有一个人。

两个人拔枪喝问,屋顶上那个人也不搭话,在屋顶上奔跑一会儿后就跳出了院墙。

出于安全考虑,夏杰和陈群海没有去追赶,而是转进了刚才那个人脚下的房屋内查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

第二天,两个人要求齐燕铭和申伯纯加派人手,齐燕铭和申伯纯去找警备司令部要人,警备司令部说中南海不属于他们管,不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南海不是重大古迹文物,确实不属于警备司令部管,他们贸然接手,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也负不起这个责。

问题反应到叶剑英那里,叶剑英协调军队派遣了几十号人过来,成立了专门的纠察队和中南海办事处,由周子健负责。

纠察队和办事处的第一个重点是把中南海内的住户清理出去,这些住户大多数是傅作义的残部,服从意识还是有的,很快就被统一安排到了郊区接受改编。

在清理这些住户时,有十多人是之前傅作义部队的运输司机,傅作义投诚后,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谋生。

当夏杰去给他们办理清理登记时,他们正在讨论去哪里,夏杰凭直觉认为留下这些人后来会有用,就向上级申请把他们留下来,后来的发展果然证明夏杰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住户清理工作完成后,纠察队和办事处的工作进入地面清理,主要是除去杂草、运走垃圾和清除湖水中的淤泥。

张明河转了一圈后,发现这里可能遗留了大量的炸弹、地雷、手榴弹和枪支弹药等,还是需要部队支援。

彭真听后,联系华北军区拉了好几百号人过来,这几百号人同纠察队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整整忙乎了三个多月才把地面和湖底清理干净。

这时候,那十多名傅作义旧部的运输司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夜以继日地运输清理出来的杂草、垃圾和淤泥,使得清理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现在纠察队和办事处只剩下最后的修缮工作了,当工作进行到怀仁堂时,有人建议,可以在这里召开政协会议。

怀仁堂是一个四合院,是慈禧太后的戏园子,确实能够容纳很多人,是召开政协会议的不二选择,但是这个四合院没有房顶,万一开会期间下雨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知道后,专门为怀仁堂这个四合院设计了一个大房顶,把整个院子罩了起来,首届政协在这里顺利召开。

中南海修缮工作结束后,叶剑英向中央申请把这里作为中央的办公场地,中央讨论后,认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就同意了。

随后,中央各部门的招牌也就陆陆续续挂出来了,只有新华门大门口的招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不妥,才最终送去了博物馆。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每一位中央领导人都十分繁忙,但是当时安排的中央领导人住地却在香山,每天上下班要耽误很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晚上就不回香山了,在中南海随便找一个地方打发一晚上。

叶剑英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中南海的房间再次清点一下,发现完全能够满足中央领导的居住,就又打报告要求中央领导搬过来住。

毛主席看到报告十分生气,直接说自己不当李自成,坚决不搬。

当叶剑英再次到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来说这件事情时,毛主席沉着脸,不好驳叶剑英的面子,但是满脸都表现出不满。

周总理这个时候站出来打圆场,对毛主席说,得听叶剑英这个父母官的啊,毛主席还是不吱声。

周总理见没起到作用,又心生一计,说,那就按照我们党的章程来,少数服从多数。

毛主席是我党的最高领导人,自己先要带头遵守党章,只好少数服从多数地搬进了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