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12日,日本大本营下令组建日军第四十三军,此为日本为防御美军在中国山东沿海登陆而组建的军级作战单位,隶属日本华北方面军。4月10日,该军军部在济南组建,司令官为细川忠康中将,军下辖日军第四十七师团、第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第9独立警备队、第11独立警备队、第12独立警备队等部。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召开。乘着七大召开的东风,山东军区在取得春季反攻胜利的基础上,编制了五六七3个月的夏季攻势作战计划,以期在山东战场上拉开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序幕。
战争中的双方都在斗智斗勇。日军为了在预计中即将到来的抗美军登陆作战中免除后顾之忧,于4月25日匆忙发动了代号为“秀岭一号作战”的大扫荡。总兵力达十万,是1942年大扫荡的两倍。作战目标是彻底摧垮我抗日根据地,恢复1942年的态势。
日军在济南以东地区的作战拼凑出三万人马,主力为第五十九师团,该师团下属的第五十三旅团由新任旅团长吉川资少将指挥,作战地域在沂源地区。
根据日军增兵山东的大形势,以及我根据地周边据点日军兵力集结,综合各方面传回的情报,司令员罗荣桓决定暂停夏季攻势迅速转入反“扫荡”。
鲁中军区二团奉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的命令,从夏季攻势集结地沂水诸葛、东里店一带,日夜兼程立即返回鲁山根据地。
石桥战斗时的我军战士准备发起进攻
5月6日晚,二团的前卫3营在行军中与敌军遭遇。部队很警觉,抓了敌军一个便衣探子,迅速判明敌情,决定打日军一个埋伏。而日军却毫无知觉。
5月7日凌晨5时许,日军四十多名骑兵进入伏击圈。3营官兵一齐开火,将敌旅团长吉川资少将当场击毙。随后3营发起冲击,在后面的日军步兵和伪军抵挡不住慌忙退入一个村庄,此时,二团团部带1营、2营赶到,趁敌立足未稳发起进攻,经激战攻入村庄。日军逃出村子后占领了一个高地和一个村庄固守。
鉴于天色大亮,二团打扫了战场后即撤出战斗。
1979年,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石桥战斗时的3营长刘佐重访石桥战斗遗址
石桥战斗,有伏击有攻坚,鲁中军区二团面对的是400余日军和600余伪军,取得击毙日军100余名,其中包括旅团长一、大队长一、中队长二、小队长四的战绩,除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外,还缴获了40多匹军马。
抗战的中前期,日军的一个181人的步兵中队可以与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抗衡,到了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日军的一个大队能够追着国民党军的一个师打。而这一仗,我军的一个主力团打败了日军两个中队和一个骑兵小队。除了奇袭的因素外,也说明此时八路军战力的增强和日军战力的衰退。
日军的这次大扫荡仅仅二十多天就匆匆收场。这也是有记录的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最后一次大扫荡。
日军灰溜溜地结束了进攻,该轮到八路军欺负日本人了。山东军区各部随即展开,按照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1945年6月5日,鲁中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发起反攻,第一战安丘战役,讨伐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厉文礼部。在取得第一阶段夏坡战斗胜利后,鲁中军区于6月17日以四个团的兵力,分路向夏坡、临朐、景芝的日伪军发起进攻。
第二天,1945年6月18日,日军第五十九师团奉命调往关东军,即从济南乘火车机动至朝鲜咸兴驻防。日本投降后在朝鲜向苏军投降。1950年7月,师团长藤田茂、第五十四旅团长长岛勤等一批日本战犯被引渡到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1945年上半年的战斗中,鲁中军区部队解放了临朐县南部的大部分村庄,日军龟缩在县城和县境北部的几个据点里。6月18日,鲁中军区二团在县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盘阳,19日收复七贤,20日一举摧毁海浮山上的伪军碉堡,包围了位于临朐县中部的冶源镇。
冶源镇距离临朐城不到15里,处于交通要道上,位置极为重要。攻克冶源,临朐城的日军就会失去南面的屏障,八路军可直接威胁临朐城。因此,鲁中军区对冶源战斗极为重视,派参谋处处长胡奇才亲赴前线指挥。参战部队除了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外,临朐县地方抗日武装也参加了战斗。
临朐县支前民兵
驻冶源的是伪清乡大队的1个中队,约300余人。面对八路军的猛烈进攻,伪军向驻临朐城的日军求援。临朐日军不敢出战,又向其北面的益都县(1986年改名为青州县)日军求援。6月20日,驻益都日军派出部分兵力赶到临朐县城。21日上午,日军33人,加上临朐县清乡大队、县警察大队300余人,由临朐城向冶源增援。
日军的一个小队满编54人,根据其人数,估计其编成为:日军小队长,两个13人的步兵分队,加强两挺机枪(每个机枪组3人)。
从临朐到冶源有两条路:一条是出县城南门,走田村,过石河桥,到冶源村北;另一条路是出县城东门,走杨家场,过弥河,到冶源村东。胡奇才根据对敌情的充分了解,判断敌人会选择出县城南门的路线,所以把第一个伏击地点选在石河桥附近。
红星处为伏击地点
从下图位置可看出,我军提前攻占了七贤村,等于截断了日军从东边增援的道路,就算日军打通了七贤的道路,也会受到盘阳我军的侧击。海浮山据点被我军攻占后,不仅可以从北面形成对冶源的包围,也威胁到临朐到冶源的这条南北交通要道。
对于日军来说,怎么看这几乎就是死局。不论是冶源的伪军向北突围还是日军从临朐出兵增援,在这条道路上都有可能遭七贤村的我军和包围冶源的部队南北夹击。唯一办法是出动大部队打通道路,而当时日军正在收缩,兵力向关键据点集结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大战,因而这个办法对日军来说不具备条件。
胡奇才把两个营埋伏在临朐城两公里外的石河滩一带。时近中午,日伪军行至石河,伪军首先过河,八路军放过伪军,在日军半渡时发起突然攻击。
水中的日军之前看到伪军过河没事,麻痹大意,现在遭突然袭击,顿时乱作一团。企图组织后撤,却被截住退路。日军不得已冲过石河,却暴露在空旷处被动挨打。
石河南岸有一片芦苇、灌木丛,日军遂向该处逃去,企图寻找掩护负隅顽抗。谁知刚好闯入伏击圈,在此埋伏的八路军一阵猛烈射击,日军又倒下一片。
红星处应为日军被消灭处,从图上看现在该处为一片田地。比例尺200米,日军被夹在长宽200来米地方被围歼
胡奇才下令停止射击,战士们围将过去,用刺刀将剩余日寇全部刺死。趴在水坑里装死的敌翻译官乖乖当了俘虏。
战斗打响后,先过河的伪军不管日军死活转头就往北逃窜,被埋伏在洼子村一带的八路军包围,数分钟内被击毙近百人,其余200余人投降。
战斗结束后,胡奇才命令将日军尸体集中起来,拿出以前战斗缴获的鬼子的照相机拍下了这张日军尸陈荒野的照片。照片中那位个低的小战士是胡奇才的警卫员,他旁边那位高个子穿得像是便装,有可能是我军的侦察员或者附近的老乡。
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三),大雨。鲁中二团冒雨对冶源发起进攻,伪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滂沱大雨,负隅顽抗。我军用炮火轰开围墙,在火力掩护下,越过壕沟,炸毁碉堡。经过激战,击毙伪军副中队长马万德,剩余伪军全部缴械投降,冶源解放。
50年代冶源水库,那时候的鱼个头真大
1986年夏天,副总参谋长兼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到沂蒙山区视察,在前往临朐的途中,看到一位须发斑白的老翁在沂水垂钓。
迟浩田下车与之攀谈,在交流中老人得知迟浩田曾经在临朐打过仗,便抚着胡须问:"可知当年有个胡司令?"迟上将将当年鲁中军区的领导在脑中过了一遍,回答道:“是否是胡奇才将军?”老翁闻听大喜,拍着手唱了起来:”胡奇才,真勇敢,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嗨!"最后,老汉拉住迟浩田的手说:“请你转告胡司令,就说沂蒙山的乡亲们都很想念他,欢迎他来我们山里看看!”
1987年,迟浩田升任总参谋长。在北京,迟浩田特意前往胡老家中探望。见面后,迟浩田将他精心准备的一件礼物拿出来,那是他于1987年10月在泉城所题写的一幅字。
1986年7月12日,于山东临朐,我有幸聆听一位七十岁老翁诵读抗日歌谣,随后将这珍贵的时刻记录下来,赠予这位才华横溢的老人。
歌谣的内容是:胡奇才,英勇无比,指挥八路军在冶源作战,击毙三十三名鬼子,生擒一名翻译官。最后,我署名迟浩田。
胡奇才接过我的题字后,立刻让工作人员将其挂在客厅的墙上。看着题字,他感慨地说:“这是迟总长对我的肯定,这是老区人民对我的鼓励!”
胡奇才给迟浩田讲述了打冶源战斗的经历:“其实,这一仗并不大,只消灭了30多个鬼子。在我打的数十场仗中,这只能算一个小仗。”他回忆说,他的指挥所设立在一座位于高坡的关帝庙里,从门窗望去,大道和小路一览无余。正如他所料,临近中午时分,鬼子和伪军来了。当时子弹供应紧张,前面的战斗消耗很多,后边的还没运上来,我们就只能用这个绝招了。”我方战士突然发起冲锋,让鬼子大吃一惊。”他不无得意的说:“我们部队最擅长的就是拼刺刀!“
胡奇才从里屋取出了一张照片给迟浩田看,迟浩田对照片的拍摄者表示好奇,胡奇才笑着回答:是他本人拍摄的,而且他的拍摄水平还不错。
冶源战斗,规模不大,但打得巧,我军伤亡小但击毙的日军多,是抗战中运用“围点打援”战术的典范战例。这张照片也是八路军英勇抗战的一个缩影。如今,这张照片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