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

曾国藩的升迁方法,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

曾国藩没有任何背景,在腐朽的晚清官场上,他的升迁之路,为何会异常顺利?

这是曾国藩找到升迁规律的原因,从他在朝中为官的升迁模式来看,有3条经验,值得我们了解:

第一条经验:有人保举,升迁更容易。

第一条经验:有人保举,升迁更容易。

在仕途上,如果没有人赏识你,保举你,升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一个人要想获得升迁,就必须有人保举。

曾国藩能不断获得升迁,是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在不断提携他,此人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彰阿是道光时期的权臣,他把持朝政的时间长达20余年,官员的升迁、调遣,他都有绝对的话语权。

曾国藩入朝为官时,地位很低,仅仅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

如此小的一个官员,如何能见到穆彰阿这个一品大员呢?这就是曾国藩善于经营人脉关系的原因。

曾国藩参加会试的时候,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科举考试制度,有一层师生关系。

对于这样有名无实的师生关系,很多人都不在乎,况且,穆彰阿权倾天下,门生故吏早已遍布天下,他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学生。

不过,这层关系,对曾国藩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经常去给穆彰阿请安,就在这样的联系中,曾国藩的才学逐渐被穆彰阿认可,开始不断提携他、保举他,让曾国藩在仕途上的升迁异常迅速。

在7年时间里,曾国藩就从一名七品官员,晋升为二品侍郎。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仕途上,只要有人愿意保举你,你就能破格获得更多升迁机会。

第二条经验:不要担心能力问题,在仕途上,是先有权力、地位,然后才有能力。

第二条经验:不要担心能力问题,在仕途上,是先有权力、地位,然后才有能力。

并不是能力出众,才获得升迁。能力是随着权力、地位的增长而增长。

我们以曾国藩第一次获得升迁为例,来谈谈能力的问题。

曾国藩第一次获得升迁,就连升四级,从检讨的位置上,一下子升为翰林院从五品侍讲。

让人疑惑的问题是:曾国藩一下子连升四级,他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事实证明,曾国藩不仅能胜任,而且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在给皇帝和皇子们讲解四书五经,还是到四川主持乡试,他都做得非常好。

在曾国藩看来,在仕途上,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有了良知后,自然就能顺应环境,把能力发挥出来了。

这是曾国藩从阳明心学中获得的启示。王阳明在毫无带兵打仗经验的情况下,能在南赣剿匪成功,以及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都是因为他的手中有了权力、地位后的自然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带领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也是如此。

所以说,在仕途上,永远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都是在为官的过程中获得。

第三条经验:为官的过程,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

第三条经验:为官的过程,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

为何有些人在仕途上,随着权力增大,地位提升后,就变得飞扬跋扈,贪婪傲慢了呢?是放弃修炼了。

曾国藩无论官做得有多大,始终清正廉洁,待人平和,对上忠贞不贰。其原因,就是时时刻刻都在修炼自己。

从曾国藩的实践来看,修炼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有坚定的志向。

在仕途上,一个没有志向的官员,是无法真正为老百姓,为江山社稷服务的,因为他们没有信仰,仅仅是把为官当成一种职业。

曾国藩不一样,他有坚定的志向,他要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正是如此,曾国藩在言行中,就特别谨慎,在工作中,也非常勤奋。

比如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后,能得到天下英雄豪杰的辅佐,大多是被曾国藩的梦想感染,愿意跟随他闯出自己的天下。

二是坚持学习。

这是曾国藩在不断升迁的路上,能胜任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有了一官半职后,就放弃学习了。曾国藩终生都在学习,即使军务繁忙,他每天至少也要看十页历史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从历史书籍中,让曾国藩获得了很多为官方法,比如“大名大位”不能独享,要想“善始善终”,就要把名利减去几分等等这些观点,都是曾国藩从书籍中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

这也是曾国藩攻下金陵,宣告太平天国覆灭后,立即裁撤湘军的原因。因为他要让朝廷看到自己没有觊觎之心,更不会拥兵自重,也不会成为一个权臣。

曾国藩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去理解。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