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

08

丨 阅 读创 造 生 活 丨

你习惯在哪里读书?

在地铁,在路边,在家里,在公园,还是在图书馆?

背靠书屋,面朝大海,天高云淡,渚清沙白……《我在岛屿读书》这档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的出现,把人们拉到了惬意又轻松的氛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岛屿”,总是能自然地和慢生活相联结。相比其他综艺,《我在岛屿读书》的呈现更加安静且自在。

跟随余华、苏童、西川的脚步,前往海南分界洲岛,没有日常琐碎,只有老友、好书和风景,只需面对天地,面对自己。

看到一群与书为伴的作家相谈甚欢,各自谈论阅读、写作的体会,分享着他们的读书经验。这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读者的期盼下,《我在岛屿读书》同名纸书这回终于来了!

本书脱胎自同名综艺,共分12章。将单季播放破2亿,豆瓣评分9.1,入围“白玉兰”奖的《我在岛屿读书》用一本书完整重现。

自“岛屿”的文学盛宴而来,回归文字的沉静与激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保留美景与诗意之外,将话题提炼和梳理,回归阅读本身。

在书中,作家的话,作家的书,海岛的风,桌边的茶……在朗朗笑声与突然的唏嘘中,静静地躺在书页里,记录着、鼓动着、还原着作家与文字最本真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书赠送同款节目荐书单,将作家们倾情分享的私人书单化为实体。随着作家们有质感、有深度的交谈,或许能激起你想要读某本书的冲动。

让“会读书”的作家余华苏童、诗人西川,教“爱读书”的你如何挑书、怎样读书。

是作家也是读者,文学名家更懂你!

翻开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作家们读书的兴奋劲儿和你我一样。

苏童披着棉被在水房看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余华说读《浮士德》时担心快读完,所以希望读得慢一点。西川则说正因为读不懂内容,才激发了自己对文学的好奇与兴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读书状态简直像极了曾经熬夜追小说的我们,就连读不懂书的情况也一样。

苏童用六十年才发现《白鲸》的好,余华说自己到三十五岁才遇见鲁迅,祝勇和叶兆言也坦言看不进去《三体》。

他们知道年轻人很容易因为一句文案而看一本书,也认可阅读本身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学生时代读言情小说,伤痛文学没什么可丢脸的。

回想小时候我们没觉得老师推荐的书有多好,也想不明白鲁迅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直到长大后才发现鲁迅笔下那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依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典作品的光辉是不会被岁月磨灭的,它只会随着时间焕发出更大的光辉。

正如苏童所说:“好多经典,你年轻时读跟现在读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是经典的意义,能拒绝它一次,不能拒绝它第二次。二十岁的时候拒绝了它,但是你在五十岁的时候肯定接受它,赞美它。”

余华在书中讲到:“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

《我在岛屿读书》这本书帮你摆脱读不懂书的内耗。每个人都不必急切地在书里读到什么,收获什么。没有共鸣也没关系,可能只是你与书的缘分还没到。

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我们终会和一本书相遇。

文坛老友记上线,与作家们的有趣灵魂相遇!

《我在岛屿读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书中收录了118幅原节目中的画面和48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包含作家的手稿、信件。

既生动还原了海岛的自然之美,又富有浓厚的文学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家们共赴海岛回味文坛往事,向读者们娓娓道来一个个与书相关的故事。

他们追忆老照片里的青葱岁月,讲述自己如何与《收获》杂志结缘,袒露首度发表作品时的心境,谈及他们对经典作品、类型文学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谈之中金句频出,彰显作家们的通透与智慧。

阅读不是为了马上就让你学会什么,马上让你掌握什么,当你在阅读到一部作品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存在了,这个时候的那种乐趣比你生活中的乐趣更吸引人。——余华

如果你一生读了好多书,你老了不会后悔,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深刻一点,复杂一点。——苏童

阅读能够让你跨越范围,跨越边界,使你跟一个远方的人或者跟古代的人,甚至可以跟未来的人形成一个对话关系,这对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西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这本书,我们不再与作家们遥相神交,而是真正结识到他们的有趣灵魂。

苏童被余华当面吐槽写的信最无聊。他们互相争论到底谁先开创《收获》杂志的先例。甚至直接贴脸开大,道出对方不会用电脑改字体、认错人的糗事。

网友直呼:“终于有一本书能把这些文坛老友聚在一起聊文学了。听余华、苏童、西川他们打趣斗嘴,有意思极了!”

书里有故事,书外有人生。听作家讲故事,围炉话人生。在作家余华、苏童、诗人西川的带领下共赴一座座“精神岛屿”,寻找如何阅读、怎样阅读的答案。

愿你在某个面对自己的时分,拾起这本书,随意翻到某一页,能够被一句话、一幅图、一个场景嵌入、击中,得到一点收获,重新认识并理解生活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