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因“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古人坚信汉字拥有无穷的神力,可辟邪化煞、镇宅纳瑞,驱除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经历的种种坎坷——缠身的病魔、无名的毒素、枯竭的财源、生产时所受的损伤,而至中国传统的辟邪器物,均刻有符文。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作为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演绎,而被不断赋予种种流动性的内涵和意义,因此,也无可避免地部分取代了古早汉语符文所具有的功能——即使是现在,某些地区仍然将将军书法视为驱邪避凶、佑安镇宅之法宝。

何谓将军书法?

将军是“入阵破骄虜,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的冲锋者,是“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的守卫者,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的理想主义者。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被迫收兵还朝至南阳时,遇雨夜宿武侯祠并读《出师表》,触目伤怀,心潮澎湃,怒然挥笔而书《出师表》和《还我河山》以畅其怀,并题跋曰:“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或许,正是这种深陷于黑暗现实的绞索而至无处发泄的一腔热血,令自古以来,金戈铁马和挥毫勾勒相勾连,千百年间,征战沙场的将军下马即为书法名家者数不胜数。

书法大家颜真卿就曾在在“安史之乱”中率领二十万大军抗击安禄山叛军,以强劲之势阻敌于潼关之外。“大力无敌为雄,元气未分为浑。”他雄强坚贞的人品,也反映在了他的书法风格之上: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虽身灭已数千年之久,这二十个字所代表的他的不屈的灵魂,却于作品中永生。

现在,让我们将话题拉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科学的角度看,任何的仪式和器物在物理层面上都并不能起到实质上免灾得福的作用,但它能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人们从精神层面战胜恐惧。因此,如果有人声称将军的字可以辟邪,或许,那并不完全算“空口胡言”。“将军浩气吞长虹,幽并健儿胆力雄”,赏将军书法,看的除了字,还有忠臣、勇将、侠客、君子的心,这些掩藏在每一处运笔之中的雄伟、忠烈、仁义、聪颖、守信、坦荡,无不是极强的正向能量。人是受环境影响的产物,看到这些,心境也随之近朱者赤,于是乎变得气质清高、眼光正派,而终于能够一扫魑魅魍魉。

传统如瀚海,守正需辟邪。读书如此,写字如此,做人亦需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