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6岁白手起家,把名不见经传的清洗公司干成龙头老大,90年代就创造近百亿效益。

面对股份改制的提议,他却说:“公司是国家的,股权理应100%国有。”

34年间,从蓝星清洗到中国化工,他稳坐头把交椅,创造了第361行,并购整合70多家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

更是将目光投向海外,先后收购了法、英、德和以色列等9家国际领先企业,其中还创造了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并购王”的任建新。

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其创业史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级收购案

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集团对外宣布,以430亿美元的收购额,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股票交割。

43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900亿。这样的一笔巨额,在当时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史上,是头一份,也是最大的一笔交易。

而这个先正达公司,在全球农化行业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地位也是遥遥领先。

它是一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的高科技公司,极具品牌价值。

旗下拥有的业务板块主要有农药、种子以及草坪与园艺。其中农药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据悉,在收购前,2016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高达900亿元。而先正达每年会从其中拿出10%,超90亿元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的研发投入,也让该公司拥有着全球顶尖的原创产品开发技术,更是超13000件专利。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当中化集团放出完成交割的消息后,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

同时大家也都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世界知名企业,为何会欣然归于其麾下?

其实,整个收购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早在2009年的时候,中化集团就与先正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试图谋求合作的机会,以增强中国化工的产业布局。

直到2015年,随着农化行业进入低谷期,各个企业压力山大,行业内兴起了并购整合的潮流。

同年年初,美国孟山都、杜邦还有德国的巴斯夫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化工公司,争相向先正达发出了收购要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孟山都曾一度将收购价格抬到470亿美元,但先正达毫无例外,将其全部拒之门外。

而这个给中化集团提供了一个契机,他们随即联系先正达方面,经过7个多月的谈判与交流,双方就收购事宜达成了共识。

后来,先正达的董事长戴瑞莫,也曾表示,跟孟山都合作,先正达未来只会消失。但与中化集团合并,则能够可持续发展。

2016年2月,双方签署了收购协议,经过美国、欧盟等相关国家政府机构的层层审批和审查,历时一年多,最终达成了这次收购。

由此,中化集团得以跻身世界农化行业的第一梯队,我国的农业竞争力也将大幅提高。

而这些成果,都绕不开一个人的努力,就是这起超级收购案的缔造者,也是中化集团的创始人——任建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手起家

他出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干部家庭,《矛盾论》与《实践论》从年少时,就是他捧在掌中的,努力学习的哲学智慧。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农村插队时,他的为人处世征服了很多人。而他的领导才能早在16岁时,就已初见端倪。

他的朋友曾这样评价道:“他讲话极具说服力和鼓动性,也很善于扭转困局。”

事实证明,这完全没有夸大其词,任建新在创业道路上,用行动一次次印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1984年,在兰州化学机械研究院担任团委书记的任建新,为给单位增加收入,注意到了“硝酸用工业缓蚀剂”,即“兰5”。

这种有机化工原料,对各种金属本质酸洗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就相当于是除垢的洗涤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兰州化工院的研究人员,耗时5年才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还拿下了国家技术发明奖。

但如何将成果转化成产品,却没有可行之道,所以,这个“宝贝”直接被闲置了多年。

而实干的任建新,经过数月的调研,竟发现了它的生财之道。

那时,全国的工业锅炉有42万台,但由于没有清洗的意识,水垢越积越厚,导致煤炭产能也消耗极大。

这和闲置的“兰5”正好专业对口。于是,26岁的任建新认准了工业清洗的方向,决定大干一场。

在得到上级批准后,他向单位借了1万元启动资金,并承诺如果失败,愿意自降一级职务和工资。

最终,一个任建新在内的7人公司正式成立了,并起名为“蓝星”,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工业清洗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的第一笔营收,是为一个老太太洗茶壶,赚了两毛钱,但两毛钱所带来的价值却不菲。

“只需两毛钱,便可得到光洁如新的茶壶”,这句话传到了一家煤炭产,蓝星得以清洗了第一口锅炉,赚了1900元。

自此,这家清洗公司在大西北一炮而红。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创收32万元,净利润24万。

兴业报国

那时,蓝星在业内虽小有名气,奈何国内工业的清洗意识还未完全普及,即便有,大多选的也是“洋品牌”。

为此,任建新始终憋着一口气,想找机会和洋品牌过过招,展示一下蓝星的实力。直到1987年,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

那年,山西化肥厂为了清洗大型成套生产装置,专门从德国请了一家清洗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想着花大钱,办大事。可谁料这家外企,忙活了几个月,来回清洗了8次,都没将装置清洗干净。

这个时候,任建新带着蓝星的团队闻讯赶来,只用了10天,就轻松搞定了,关键价格还非常便宜。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德国专家汉克,震惊不已,进行严苛的检查后,他在官道上写下了“OK”。

这也是我国的清洗技术,首次让洋品牌甘拜下风。但任建新很清醒,他深知蓝星的技术还需要继续提升。

所以,从1989年起,蓝星的每半年就会派出十余名技术骨干到日本参加培训和学习,这也让其有了跨越性的发展。

期间,为了拓展产业链,任建新推动蓝星成立了清洗技术推广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没有一个成熟的清洗行业是不行的,这关乎我国的工业体系是否完善。

截止1994年,蓝星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超380家分公司,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为国家创造了近百亿的效益。

随着国企改制潮的兴起,有人向任建新提议,让其也随波而行,把蓝星改为私有。

但任建新却说:“创业资金是国家提供的,公司就理应是国家的,股权也应100%国有。”

并且,他还表示,蓝星的宗旨就是“兴业报国”。此等胸怀,着实让人敬佩。

1995年,对蓝星来说,是被眷顾、且幸运的一年,不仅公司上市,总部还搬到了北京。

实际上,在北京设立总部,任建新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当时旁人还十分惊讶。

但时至今日,再回看当初他的想法,可谓是眼光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购之路

来到北京后,凳子还没坐热,任建新就踏上了并购之路。

1996年,并购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是蓝星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并购之路的起点。

当时星火为了打破国外企业对有机硅的垄断,5年间试车28次,但均已失败告终,厂子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为了帮其解困,任建新主动请缨,提出并购星火,但却遭到了公司内部的反对。

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星火当时负债率已经200%,蓝星根本扛不动这个“大包袱”。

可任建新执意要放手一搏。不过头脑冷静的他,并不是盲目行之,而是亲自奔赴江西进行调研。

并且,针对有机硅装置的弊端,他前后邀请了数百位专家,进行逐个诊断和多方论证,并提出可行的改造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历时4个月,经过一系列整改后,星火的第29次试车,一举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有机硅生产的局面。

另外,通过并购星火,蓝星也顺利进入了化工新材料这一领域。

之后,蓝星开启了大规模的整合活动,挽救了大批陷入低迷的国有企业,比如,南通合成材料厂、无锡石化厂等。

在那数年间,任建新推动并购整合的国有企业和科研院超70家。2003年,蓝星的总资产达到了200亿元。

次年,由蓝星与昊华化工重组的中化集团正式挂牌,而任建新依旧是这家企业的“领头羊”,出任总经理一职。

在新的舞台上,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并创造了一连串国际并购的传奇。

2006年初,他并购了法国最大、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安迪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3个月后,又全资并购了凯诺斯公司,这是澳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商。

之后,又完成了对法国罗地亚集团旗下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板块的股份交割,接连轰动业内。

2011年,以色列的安稻麦公司也顺为中化集团旗下。

这些收购案例,不仅让中化集团获得了国际知名品牌,也让任建新获得了“中国并购王”的称号。

至于成功之道,他则表示,只有做到爱国主义与科技人才意识相结合,才能对得起国家,闯得了世界。

2018年,60岁的任建新从中化集团低调退场,但他传奇般的创业史却激励着化工行业和后辈。

如今,中化集团的宣传活动中,仍可见任建新常说的那句话,“为国家富强、民族富裕而建功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布满荆棘的创业路上,任建新的勇气和底气源于身后的祖国,而他也将创造的一切归于祖国。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业家、实干家,堪称楷模,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