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苏军在中国东北战役取得胜利有诸多因素,而其伤亡也是较大的。

首先,就投入战场的双方兵力对比来说,苏军占绝对优势。苏军投入战场总兵力是日本关东军的2.4倍,若按战线分布,西线高达4倍倍。

其次,苏军的指挥员具有指挥多兵种集群作战的才能,且有苏德战场作战经验。日军官兵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已是过时的封建化的老套路,列兵又大多是入伍新兵,那种在侵略战争中沉积起来的骄横、野蛮的武士素质,已经失去了它的能动性和可取性,有战斗力的不超过8个师团,“关东军精锐”早已成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苏军的兵器装备是新式和现代化的,且供应充足。苏联政府1943年至1945年间,平均每年向部队提供3万辆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汽车,每年提供飞机4万架,提供各种口径火炮12万门,提供轻重机枪45万挺、步枪

300余万支和自动步枪200万余支,提供迫击炮10万余门。这些兵器源源不断地供应正在作战的远东军。日军则恰恰相反,现有兵器装备不足,来源和补充已经完全断绝。就战场上兵器对比而言,苏军的火炮和迫击炮是日军5.2倍,坦克和自行火炮是日军的34.4倍,升空作战飞机是日军的25.3倍。

就战斗最激烈的东线而言,苏军在正面1公里有火炮250门,炮火准备超过4小时20分。在西线方面,苏军在突击前进正面400公里,集中了109辆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118辆装甲汽车、945门火炮、165门高射炮、6489辆汽车、948辆摩托车。这种集群化自动化部队,关东军没有,它的指挥官也从来未见识过,无法对抗,惟一的办法就是闻风溃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说:“苏联军队并不是粘泥做成的巨像”,而是有着充分现代化装备的、有战斗质量的头等军队。日本军人的“白刃主义”、“玉碎精神”、“武士风度”能表现出一定的悲壮,但它不会决定现代化战争的胜负。

中国东北战场战役的发动和胜利,仅仅进行了18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总形势考察,除了中国东北战场自身因素之外,也应注意盟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和原子弹爆炸的威慑力量,以及中国大陆战场对百万日军的牵制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迈入1945年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败落到了苟延残喘的死亡前夕,猛力一击,其必亡无疑。

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以及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和中国人民,欢呼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欢呼国际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月3日,斯大林在发布给《最高统帅给红军和海军部队的命令》中写道:“为了庆祝战胜日本,在今天对日胜利之时,9月3日20时,我们祖国首都莫斯科,以祖国的名义,用324门大炮齐鸣礼炮24响,向赢得这一胜利的英勇红军部队和海军舰队致敬,在争取我们祖国荣誉和胜利的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伤亡3.2万余人,其中伤22264人,死亡1万余人。战争中伤亡是必然的,但实际上苏军伤亡应该减少。

苏军统帅部做的检讨和总结: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作战,战前对中国东北地情和民情的研究并不充分;对东北民众抗日救国的积极性缺少调动和运用,对日本关东军的抵抗能力估计不足;苏军中许多指战员在进军途中,欠缺战术的灵活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以致牺牲于盲动和冒险。

1945年8月26日,日本关东军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苏军各快速部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县级以上各城市和重要战略点,各集团军到达了指定地点待命。远东军总部向大本营最高统帅部发回捷报,满洲战役8月26日全线战事结束,8月30日山海关战斗结束。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战役于8月20日正式结束。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战役分别于8月25日和9月1日正式结束。9月3日,远东军总部入驻长春,远东战役正式宣告终结。

苏军满洲战役总共歼灭和收降日军69.7万人,其中击毙8.3万余人,击伤2.0万余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公布俘虏和收降关东军59.4万余人,俘虏和投降军官中将军级148人。押往苏联的日本战俘,编成569个劳动大队,5年后遣返回日本,死在苏联的大约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是消灭日本关东军的胜利之师,东北民众和当时各地民主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纪念苏军光复东北的伟大功勋,悼念英勇战斗和壮烈牺牲的官兵,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共修建纪念碑、烈士塔、陵园等纪念性建筑物119通(座),以表达永恒的感谢之意。这些碑陵至今仍在,向年轻一代诉说着苏军往日的辉煌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