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戴维·贝克(David Baker)教授课题组首次从头计算设计酸碱响应性的蛋白质纤维,并得到高分辨率的结构验证。

通过结构设计,达到了对于酸碱度十分精确的响应和控制:基于微小的酸碱度变化即可实现组装和解聚,而且,酸碱度的阈值还可以通过设计进行控制。

该设计只需在计算设计中选取单体核心结构位点,引入酸碱响应的氨基酸。因此该方式具有普适性,可以广泛产生更多的酸碱响应性材料。

这种从头设计的环境响应性、结构可控的自组装蛋白纤维,有望发展为多种响应生物材料的应用。

例如,响应性水凝胶、环境响应生物材料、针对特定酸碱度环境的药物释放等。

审稿人对该研究评价称:“该研究是理性设计响应性材料的重要突破。作者设计的成功率是显而易见的,可靠的蛋白组装设计,尤其是螺旋纤维是很难的,目前只有该团队能做到。”

近日,相关论文以《pH 响应性自组装螺旋蛋白质纤维的从头设计》(De novo design of pH-responsive self-assembling helical protein filaments)为题发表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1]。

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沈浩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戴维·贝克(David Baker)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界进化出很多环境(比如酸碱度 pH)响应性的纳米材料,来实现精确、动态的自组装。

例如,蜘蛛蛋白丝在酸性条件下组装;CTP(胞嘧啶核苷三磷酸,cytidine triphosphate)合成酶在酸性条件下,组装成纤维结构,以维持酵母细胞断食期间的稳态。

细菌内的 R 体蛋白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构象变化组装成长条管状结构来产生动力。这些材料启发很多生物工程师,以设计酸碱度响应性的蛋白材料。

此前的酸碱响应纳米材料,有些是模仿蚕丝蛋白,有些是通过在的肽链堆叠中,引入随酸碱度变化的组氨酸。

但是,从头设计具有精确结构、可调酸碱阈值的酸碱响应性纤维,仍是“未解难题”。

基于此,该团队设想,或许可以设计出一种自组装螺旋蛋白质纤维,而且能通过酸碱度控制单体折叠。

“我们推测,其单体核心由组氨酸构成:组氨酸的质子化状态基于溶液酸碱度的变化。由上千个此种单体组装成的蛋白质纤维,它的酸碱度响应会十分灵敏和协同。”沈浩表示。

该课题组曾设计酸碱响应性的蛋白质三聚体,通过作者此前把单体设计成螺旋纤维的方法,将该单体设计成酸碱响应性的蛋白质自组装纤维[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生成 pH 依赖的蛋白质纤维的设计策略(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从计算机设计,得出酸碱适应性的单体的各种螺旋自组装的可能构象

然后,使用该实验室发展的 Rosetta 计算方法设计蛋白质界面,并将设计的蛋白质序列逆转录成 DNA 序列。

沈浩解释说道:“这样能够让合成的基因在细菌内表达蛋白,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纯化蛋白质,进行电子显微镜的结构表征。然后,找出能够形成微米尺度纤维的设计,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来解析纤维结构。”

另一方面,该课题组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所设计的纤维进行酸碱响应性表征。

具体来说,基于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酸碱度下纤维平衡态的长度。然后,研究人员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测纤维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动态组装和解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蛋白质纤维的酸碱度响应表征(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为了提高分辨度,他们还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以能够实时精确地观察纤维在不同酸碱度下的结构变化。其中,不同酸碱度阈值的设计和修正结构经过了几次迭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原子力显微镜下精确的动态结构表征,其中图 e 是用激光激发 photoacid,可以实现界面上精确的光控解聚(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在初次冷冻电镜解出的纤维结构(代号 DpHF18)中,研究人员发现,主要的第一设计界面符合计算设计,但是其次的第二界面出现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设计细丝的冷冻电镜结构表征(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为了蛋白纤维的溶解度和计算复杂度,第二界面相对较小。此前,沈浩设计的纤维也有类似符合计算设计第二界面,但这次第二界面却出现了二面对称性。

具体来说,原来 AB 的界面现在是依次 AA、BB 交替。这也是实验科学中常会出现的意外变化,二面对称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和用途。

由此,沈浩推测道:“这种产生二面对称的纤维我之前没有碰过,可能是因为酸碱度响应的单体本身是来源于三聚体,有自身的对称性。因此,由之产生的堆叠,也有了更多组装成纤维的可能空间构象。”

自组装纤维的螺旋对称性十分复杂,稍作变化就可能会变成不一样的螺旋对称性,或者无法嵌合成为纤维。

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虽然没有把握,但研究人员还是尝试先通过一些氨基酸的点突变,把第二界面的二面对称性破坏。

成功破坏后,他们再尝试引入一些互补带电的氨基酸,来稳定原来纯螺旋对称性的界面。而后,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纤维又能长回来。

但是,因为上述单体自身带有对称性,而且低分辨率的纤维都很相似,直到解析出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的纤维结构,该团队才确认了“新”的纤维(代号 DpHF19)确实吻合最初计算设计的螺旋对称的所有界面。

由此,两种相似但不相同的纤维,有望能够用于一些对于手性相关的研究。

沈浩解释说道:“因为 DpHF18 的二面对称性,所以它有双向同性的性质(手性互相抵消),而 DpHF19 具有纯螺旋对称性,具有蛋白自带的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沈浩(来源:沈浩)

沈浩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之后赴华盛顿大学攻读分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的先驱戴维·贝克(David Baker)。

目前,沈浩在华盛顿大学蛋白质设计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据了解,该团队在设计自组装螺旋蛋白质纤维时,蛋白界的 AI 还未兴起,因此他们主要用 Rosetta 基于物理能量和统计能量计算方式。

沈浩指出,目前,AI 对于螺旋对称性的预测还不准确,未来会引入 AI 方法到课题的不同方面。

该课题组的下一步计划,是研究纤维在酸碱度响应下组装的材料性质。例如,对溶液黏稠度,以及对生物材料组合产生的物理化学等性质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纤维通过相关制备方法来包裹药物,以实现特定酸碱度下释放。目前,他们还在探索更多的酸碱响应性材料应用,有意者欢迎联系沈浩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Shen, H., Lynch, E.M., Akkineni, S. et al. De novo design of pH-responsive self-assembling helical protein filaments. Nature Nanotechnology(2024).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641-1

2.Shen, H.et al. De novo design of self-assembling helical protein filaments. Science(2018).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u3775

排版:刘雅坤

01/ 揭开化学反应“黑匣子”,杨学明院士团队联合发展控制氢分子立体取向新方法,精准调控化学反应

02/ 南科大团队实现无扩散的单光子波包,为量子态远距离传输提供理想光形态,或实现更复杂的量子系统

03/ 同济团队开发新型无铂催化剂,每克制备成本不到100元,为制备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提供指导

04/ 西工大团队造出可在超声中存在15分钟以上的声悬浮气泡,可用于地面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

05/ 或将塑料转为小分子化合物,科学家实现聚苯乙烯的可控降解,降解产物分子量低于1000D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