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额业内预计在220亿-230亿。
  • 部分产品开始价格倒挂。
  • 郎酒等竞争对手压力逐渐加大。

酱酒调整期,习酒给了市场一个惊喜。特别在脱离茅台后的第一年,习酒顶住压力,成绩不错。

随着酱酒排位赛接近尾声,尽管有声音质疑称2023年酱酒市场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经销商压货实现的,但习酒成功挤进了酱酒行业的第一梯队,这一点毋庸置疑。

1 茅台“托举”

习酒的诞生和发展,与茅台酒厂关系密切。1956年,仁怀县工业局抽调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定谦主持生产,采用茅台酒工艺生产酱香型白酒,全名“贵州回沙郎酒”,这正是习酒的前身,并于1976年更名为“贵州省习水曲酒厂。

酒厂早期主要是生产浓香型白酒,因为步伐迈的太大,再加上白酒行业的萧条,1996年习酒厂负债率高达139%,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此时,由贵州政府牵头,开始研究习酒并入茅台集团的方案。

1998年,贵州茅台以3500万的对价兼并,习酒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成为茅台子公司后,习酒开始提速。

2003年,习酒恢复酱香型酒生产,且启动新的酱香酒技改工程,开始研发窖藏系列。此后一年一个台阶,到了2010年,习酒已实现10亿元的销售收入。

十年后的2020年,习酒突破百亿销售大关,成功跨入百亿酒企阵营。

回顾习酒发展,离不开茅台强有力的支撑。茅台曾试图将其打造为黔派浓香第一品牌。外界熟知的高端酱香单品习酒·窖藏1988,能成为为500-600元档酱香白酒第一大单品,借用的正是茅台的销售渠道。

另外,茅台不遗余力地推进习酒的全国化发展,可以说习酒的快速崛起与茅台的大力扶持脱不开。

2 复制茅台

习酒发展的拐点在2010年,37岁的张德芹接任习酒董事长和总经理,对习酒开始大刀阔斧改革。

张德芹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具有生产一线多年工作经验。在接任习酒董事长之前,他是茅台酒厂总经理助理。

一切都按照茅台的标准办,是张德芹奉行的宗旨。但习酒在张德芹的带领下,又走出了独立性。

张德芹上台后第一件事,是贯彻“浓酱并举”的战略。当时浓香酒竞争激烈,而酱香方兴未艾,张德芹顶着压力,砍掉了不少竞争激烈的浓香酒产线,开始主打酱香。

更微妙的是,张德芹将茅台的标志从习酒包装上去掉,换成了习酒自己的标志。2010年为适应市场“浓转酱”的趋势,习酒推出高端酱香品牌习酒·窖藏1988,并提出打造君品文化体系。

所谓的君品文化体系,本质上如茅台那样,是塑造一种圈层文化。通过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品文化”,习酒不仅是在销售一种产品,更是在提供一种价值认同感给其用户。

第二件事,是细分习酒产品结构,推出“窖藏系列”、“金质系列”、“五星系列”等全面覆盖不同层次的消费市场。这一战略让习酒在产品布局上涵盖了各个价格带,放在十年以前,展现出的是超前眼光和前瞻性战略规划。

2018年,张德芹被调走,短暂离开习酒。当年习酒收入56亿元,突破历史新高,并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其后三年习酒大发展,也离不开张德芹改革打下的基础。2019年,习酒高端酒“君品习酒”上市,进军千元价格带,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就将君品习酒的销售额提升至60亿元,并且在批价上高于郎酒的高端产品青花郎酒5-10元,借此打响了习酒高端酱酒的名头。

2022年7月,茅台将习酒的82%股权无偿划转至贵州省国资委后,习酒正式“脱茅”。

2022年12月26日,习酒发布《致经销商朋友的一封信》称:公司2022年新增投产1万吨产能,实现含税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上缴税金8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1690.53亿元。

2023年是习酒“脱茅”单飞的第一年完整年度,也是张德芹重返习酒,再次成为习酒董事长的第一年。习酒在经销商大会上表示,2023年习酒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品牌价值再攀新高,以2224.63亿元位列中国白酒前八名、中国酱酒第二名。

特别是在酱香白酒热炒褪去,多家酱香型白酒企业主动去库存的酱酒回落周期,习酒依然完成了正增长,销售额业内预计在220亿-23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