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时,解放军在西线战场的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便是越南黄连山省原省会老街市。这是座边境名城,历史上长期成为连接中越交通的重要枢纽。79年前战,越方顾虑老街紧靠边境,风险太大,因此已将省府南迁至纵深城市安沛。即使如此,打下老街,在军事和政治上意义都很大,因此我军是志在必得。

按照昆明军区制定的作战方案,红河以东战场由陆军第14军负责,老街成为首批最重要的攻击目标。第14军将夺取老街的任务交给40师执行,根据战前侦察汇总情况,判断防守老街之敌为地方部队1个加强营,以主力守老街市区及外围,一部兵力在老街以东的小曹组织防御,另有少量特工和民军配合作战。越军依托城市和制高点建立防御,构筑大量工事,形成交叉火力,重点看守沿河地段和交通要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对地形、敌情进行细致分析,第14军和40师反复沟通论证,决心采取我军传统的牛刀杀鸡方针,以1个步兵团配属5个炮兵连打老街,对守敌形成5比1左右的兵力、火力优势。为达成歼灭战,不从老街正面平推赶羊,而是首先偷渡南溪河夺取东侧要点小曹,并以一部兵力插到老街侧后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主力再由东向西卷击老街之敌,在阻援部队配合下打一个歼灭战。

经战后查证,防守老街的越军确是黄连山省地方部队,有步兵4个连、战防炮1个排和特工一部,兵力约500人左右。不过,由于我参战部队多年未打仗,缺乏经验,对于越军长期经营老街要塞的地形复杂性、工事坚固性、火力配系多样性和作战顽强程度估计不足,在兵力、火力使用上偏于乐观,使得第一波攻击被敌人粘住,延迟了作战时间,也给了敌人脱逃的机会。

攻击老街的部队为40师步兵118团,配属防化、喷火3个班,并有1个122榴弹炮营、2个85加农炮连担负火力支援(战中上级又将1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配属该团)。步兵118团于2月17日凌晨偷渡南溪河接敌,至2月19日12时30分,前后战斗57个多小时,胜利攻占小曹、老街,歼敌437人,缴获火炮10门、各种枪282支,以及弹药物资一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师团进行总结,认为能够成功夺取老街,首先对敌情的判断基本准确,由此形成了符合实际的决心和部署,集中优势兵力,翼侧突破,断敌退路,反围老街的打法是正确的。其次我军充分发挥了炮火威力,火力计划周密,步炮协同较好,既大部摧毁了敌防御工事,又有效杀伤了敌步兵集群。第三是政治思想工作有力,指战员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打敢拼,力克强敌。

因为部队缺乏实战经验,组织协调有短板,也出现了不少失误和教训。比较主要的就是第一波攻击在兵力、火力上投入相对不足,上级掌握作战进程不够坚决果断,使得部队攻击小曹时间过长,中间调整部署速度又较慢,原定一天拿下老街,结果打了两昼夜多,还导致部分敌人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陆军第14军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了一批典型战例,编写成《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例选编》(合订本)一书,记录了从团到班共35个战例,涵盖了该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基本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供后人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翻开这本书,第一篇就是步兵118团浴血奋战夺取老街的战例,可见其典型性和重要性。5年后,又是这个团担任主攻一举收复老山,再创战火辉煌。后来,“两老作战”(老街、老山)、“两老精神”写入了该团团史,成为一代“丛林猛虎”部队卫国御侮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