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的基础学科教育,尤其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水平在国际上是首屈一指的。这不,每次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化学、物理等竞赛,几乎都是华人孩子取得佳绩—虽然华人并不就是中国人,但是至少我们许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即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再看国内的教育现状。无尽的“内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小朋友们从初中,甚至是从小学开始就不断地接触偏题、怪题。有些题目的难度,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都难以解答的。这无疑又给了我们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水平的确是非常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不是这两年来,我逐渐了解国外的基础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我可能还一直维持原来的认知。通过了解国外的基础学科教育,我发现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就基础教育涉及的知识面来看,国外高中生所学的范围要广于中国学生。
以国际剑桥A水准考试为例。这个考试分AS 和A2两个阶段。AS部分偏重于基础内容,A2是提高部分。但是,就是AS部分,其数、理、化、生所涵盖的知识面就已经超出国内高中许多。A2部分的许多内容更是国内大学才有的。
所涉及的知识面这么广,就要求学生们要对所有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这些光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消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国外基础教育更为偏向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剑桥A水准的AS和A2阶段考试,每门功课都要考三次,一次是考实验,另两次是两份不同的卷子。一门功课考下来要近一个月。所以每年上下半年都会有考试季,在那个月,学生们每周都在考试,压力的确也不小。
实验考试就是检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按题目要求,依据程序逐项操作,写下实验的步骤与所得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笔试的两个卷子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基本没有什么偏题、怪题,不过比较侧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教材方面的差距也比较大。
国内许多基础学科的教材还是沿用上个世纪经翻译引进的国外教材。大家都知道,翻译相当于一次创造,虽然基础学科对这方面的要求会少一些。但是如果在翻译上的表述就不是非常准确,那么势必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举个例子,国内将 FORMULA ONE 翻译成一级方程式赛车,就着实让我们和老外都摸不着头脑。
所以,一方面教材更新不够快,另一方面在翻译上可能存在瑕疵,这两方面的作用相叠加,都加深了国内学生学习的难度。
不可否认,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学习能力最优秀的孩子,也是最为勤奋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在教材的质量及内容上有所改进,如果我们能够更偏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相信我们的基础学科教育应该,也一定会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