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感悟

戍边感悟

入伍五十周年赘述

  • 李红松

五十年前赴边关,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五十年后人赋闲,筋疲力竭,暮气沉沉。岁月悄然流逝,一晃年已古稀,常忆青春时光,思虑人生得失。在入伍五十周年之际,我来念叨念叨当兵的感受与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服役概况

1974年,二十岁的我,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参加了本大队组织的“劈山造田专业队”,长年在老龙湾,砌涵洞劈山垫地修农田。在那个农村全员以田间劳作为生的年代,物资匮乏,缺吃少穿。年轻人多想离开农村,告别吃糠咽菜,唯一的出路是去当兵。曾见我三叔六十年代在新疆当兵时,每年春节前,大队送给1副对联、2斤肉。被评为五好战士后,公社大队敲锣打鼓给家里送喜报的同时,还在街门头上挂块“五好战士之家”的牌匾,家人很高兴,村民也羡慕,当兵光荣的氛围十分浓厚。

秋后征兵时,我们河南林县(94年撤县设立林州市)东岗、任村、城关、采桑、小店、泽下、石板岩七个公社的355名青年年底入伍,算七五兵。我们离家后在四川集训,每月发给6元津贴费。三个月结束后,分别从青藏、川藏公路乘汽车进藏,赴西藏山南、昌都军分区服役。其中东岗、任村、石板岩三个公社的147名新兵到了山南军分区,我和58名战友,被分配到了7898部队(独立第二团),次年番号变为56185部队(边防第二团),这里的津贴费1至4年分别为每月10、11、13、15元。

我们这批战友来自山区农村,出生在1953至1957年,成长在吃饭靠工分、穿衣凭布票、物资待分配、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的时期,二三年级抽空就去拾粪薅草搂树叶,毕业后就在生产队上工或红旗渠工地劳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劳动能吃苦,炼就了山里人的品格。到部队日常生活很节俭,领的津贴舍不得花,等到过节寄回家,普遍表现较好,两年左右有的已是训练能手,有的当了业务骨干,有的入了团(党),有的当了副(正)班长。三年义务期满复员的较少,大部分服役四至六年,最长的是东岗镇丁冶村范生堂战友,义务兵十年才复员。有三十多人转了军工、志愿兵或提了干,这些人服役时间都在十二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戍边环境

我国与印度的边界是历史遗留问题,争议地区有东、中、西三段,边界总长约2000公里,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山南和昌都军分区守卫在同一条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上,向南是9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自1959年以来,印方不断越线挑衅,迫使我国在1962年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我胜印负一边倒非常明显。

近年来媒体先后报道:印军2017年在洞朗、19年在东章、2020年在加勒万河谷、21年在班公湖等地都曾挑衅,并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肢体摩擦或军事对峙,我方每次都沉着应对,从未让其阴谋得逞。近年来,双方已在实控线两侧的会晤点举行过21轮军长级会谈,主要是加强边境管控保持稳定。但,对边界争议问题的彻底解决仍无实质性进展。今春印方决定在靠近我国的边境新增兵1万人并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可见其不会让边境消停。领土问题涉及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关连着戍边军人的使命和尊严。

我们团驻地错那,海拔4380米,是典型的高寒县。1962年反击战时,克节朗、达旺两场主战役都发生在错那县境内,这说明了错那战略地位的重要。也可看出,在藏南领土被收回之前,错那将仍是蚕食与反蚕食的主要阵地之一,2023年3月,错那已撤县设市,将错那县移驻至麻麻门巴民族乡,附近的山崖下就是62年对印反击作战指挥部旧址。我国为宣誓领土主权,2017年以来,已分四次对藏南的居民点、山口、关隘、河流、山峰等发布命名公告,此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主要经历

我在部队十七年时间,先后参与了1975年的土伦山口事件、86年的桑多洛河谷进驻建点、87年的军事演习等行动。工作时间分为上学前后(注:82至84年军校学习)两段:

第一段是1975至1981在边防二团的8年:先后在边防五连、步兵二连和团后勤,历任战士、保管员、班长、排长、见习助理员、战勤参谋等职。在站岗执勤、边界巡逻、修路建房、战备训练等活动中,踏实肯干,得到了领导们的关爱和战友们的帮助,先后入了团,入了党,提了干。可以说,错那是我命运转折之地。也是人生成长的起点。

第二段是84年学校毕业后,调入山南军分区后勤部至91年转业的7年:历任战勤参谋、副科长、科长等职。注重把学到的知识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围绕上级的决策和部署,以战勤参谋的七项职责为依据,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结合分区到边防山高路远、季节性强、部队驻地分散的现状,适时为首长们提出合理的工作建议。对后勤部机关、分队的行政管理、专业训练、警防安全等,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对敌情、地形、社情等方面的情况,也注意搜集,以备急需,一心扑在工作上。

因工作需要,先后随司令员刘成文、政委谢小过、副司令员杨荣福、副政委次仁顿珠,后勤部部长闵绪清等首长率领的工作组,多次到边防第一、二团,五营的基层连队调研,体验在一线驻守的艰辛和紧张。记忆犹新的有:

在旺东:爬陡坡钻进战友们挖(住)的低矮潮湿、空间狭小的“猫耳洞”,体验了啃干粮喝凉水的艰难和随时准备打仗的紧张。

在无名高地:与印度兵相距仅三四米,中间只隔一道稀疏的铁丝网(经翻译)交谈时,开始感到惊悸不安。但看见附近有那么多战友、想到身后是伟大的祖国,迅即就安之若素、身心安然。

在汪登:观摩八连连长梁德宇组织的全连紧急占领阵地演练,对战时物资的前送交换了意见。夜晚用夜视仪观察到克节朗河对岸树丛中,穿军装的印军在游动。

在杜让尚:去帐篷里见到了在床上的二团副参谋长雷鹏程,他是进点那天夜里,为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指定的点,带队冒雨爬山跳崖磕碰,导致双脚大拇指肿大色乌青,无法下床站立。

在无名湖:见官兵们在4520米缺氧寒冷的山坡上,住单层帐篷睡地铺,吃水从沟底爬山40多分钟往上背,因缺水不洗脸不洗衣的艰难,面对驻扎的印军,个个表现的十分勇敢。

去边防的见闻,叙述不完…,去一次边防受一次教育,次次让人心灵震憾,自觉地就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

山南,是藏族和西藏文化的发祥地,囊括了西藏的第一个村庄雅砻索卡、第一块农田萨日素、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等等。如今,泽当城区已扩大、高楼林立、霓虹灯闪亮,通了高速公路和铁路。贡嘎机场已扩建,隆子机场将竣工,边境群众住进了民俗新村,人们的吃穿住行方式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以来,军分区加快体制改革,部队交通、通信、装备等方面条件不断改善,坚信山南的边防将更加巩固。我有幸在这里曾守边固防,“874”演习中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全军恢复军衔制时,被授于少校军衔。转业以来,时常关注着“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她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两次枪声

第一次是突发事件。1975年10月,我团驻卡达的边防检查站组织巡逻队到指定的地域巡逻时,发现4名印军持枪已越界,我方当即警告并劝其退出。但,他们置之不理,继续挑衅还先开了枪,迫使我方发起了反击,一举将其全部击毙。事件发生后,全团迅即进入了一级战备,机动分队连夜向事发方向运动,邻近的我们五连全体干战,武器弹药、压缩干粮等物资不离身,捆好的背包晚上不准解开,穿着棉衣裹着大衣睡,随时准备出发增援。后经两国外交部门多次交涉,几天后,印方来事发地领走了4具尸体和枪支弹药。这次事件,我方无一伤亡,事后有的立了功,有的得了奖,有的挨了处分,这就是“土伦山口事件”。

第二次是夺占高地。1985年起,印方为扩张领土,先后指派军队在实际控制线上骑线越线,设立了18个居点;接着把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单方面宣布成立伪“阿鲁纳恰尔邦”;并调动20余万军队来边境演习示威。为扼止其蚕食领土的行径,我方也针锋相对。在桑多洛河谷一无名高地上(注:印军昼夜已布有岗哨)。我方派出精悍小分队,趁夜色攀爬包抄上去,突然出现在印军面前,2名哨兵惊恐地提枪就往后窜,随即高处的印军就向我方打出几个点射,企图威逼我方撤退,但我方临危不惧,迅速占领了此高地。枪声令各级更加紧张,旺东主阵地24小时不停构筑战备工事,双方加快了抢占有利地形的行动,短期内在实控线附近形成了十几处近距离对峙,最近的兵与兵之间仅4米,稍有不慎就有引发战争的可能。

1987年的军事行动,是1962年反击战以来,西藏军地两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规模最多的一次。由于我方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边防政策,较好地配合了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这就是贴近实战的“874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退役遐思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退出现役是每个兵的必然,也是国家的需求。个人服役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但,现在回想当年长期生活在气候恶劣、边界紧张的环境里,还要从事繁重的劳动施工、战备训练,过着枯燥单调的日子,心里有时也确实烦燥,觉得时间漫长而难熬。可是,要与18军老前辈们当年徒步进藏、平息叛乱、建点守点时的艰难相比,也算不上什么。只是尽职尽责时正常的、应该的。回味这些经历,不是显摆所谓的成绩,而是难忘当年的人和事,总结经验也好,汲取教训也罢,悟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经历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感觉,用豁达娱悦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

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当兵后悔一阵子,当了兵后悔一辈子”的说法,我觉得第二个“后悔”用的不妥。因为,服兵役是公民义务,人人该尽,应明白,先有国,后才有家的道理。但具体到某个人,要根据身体、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去衡量才行。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综合考量才对。不论是到部队还是在地方,只要做的事对祖国对人民有益,就是高尚的合格公民。

在退役以来的33年里,曾多次有人问,你当兵时苦不苦?我回回都说:“那时年轻,稀里糊涂就过来了”。没到过西藏的人只知道偏远、艰苦,但不知道具体有啥苦。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多了,他们体会到了高原反应的滋味,也会想到在边防比旅游遇到的更苦。其实苦与乐是心理感受,情续乐观的人,在艰难困苦时也能找到乐,心胸狭隘的人,在舒服安逸中也会找事愁。当年我们在边防遭遇的客观生活条件与内地相比有一定的反差,执行特殊任务时的生理反应和轻松自在的愿望相违背,自然就会产生低落情绪,它对人的言行举止产生直接影响。若怀着报效祖国、感恩父母的心态去对待,表现就乐观向上,否则相反。戍边时能不能吃苦,也与小时候成长家境有关,因阅历不同,教养不同,对苦难的看法也不会一样。

我对自己当兵的看法是:苦中寻乐,乐从苦来,苦乐相伴,有得有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几点体会

1、入伍历练能促人蜕变。青年参军后,经常接受政治思想、团结协作、战斗精神、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无形中就提高了内在素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共事,开阔视界、启迪心智,易养成注重团结、乐于助人的品格。能克服惰性,磨平棱角,养成爱锻炼、讲诚信、守纪律的习惯。若在技术工种岗位上,能掌握一技之长。我的同年战友中,凡在部队学到技术的,到地方后仍是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服役期间吃在外省在家,免费穿戴,每月还给发津贴花,家人享受军属待遇,退役后取得退役军人资格,享受优待。总之,部队这所“大学校”,是提升素质的场所,是成长砺炼的熔炉,是汗水绩效的交织,是奉献荣誉的象征。能把一个生性胆怯、懒散拖沓的人,磨练成不畏艰险、勤快利落者,行为习惯普遍会被人们赞羡,一次砾炼终身受益。

2、品行良好会受人爱戴。部队是年轻人的世界,在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有无形的朝气和活力,催促着人拼博奋斗。只要心里时刻装着集体和他人,在日常杂事中走在前、任务来临时争在先、艰难险阻时冲在前、有了好事让在先,勤快谦虚的人,就会受到好评。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就会得到组织的信任。劳累痛苦时,把痛藏在心底,把泪咽到肚里,用正能量鼓励他人,顾全大局的人,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有国就有边,有边就须防,只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必然受到爱戴。

3、服从命令才出战斗力。部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必须养成无条件服从的习惯。比如,平时不论你在干什么,当听到“立正”的口令后,必须立即停止从事的一切活动,快速地把双脚靠拢并齐,脚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予食指第二关节,中指贴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即时蚊虫落在脸上叮咬也不能动,这是培育自律性,确立规则意识。个体具备了自觉的内动力,整体队伍才能令行禁止,只有养成了服从的行为习惯,当任务来临时,才能做到不讲价钱、赴汤蹈火、彰显队伍的整体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环境艰苦有国家关爱。当年长期生活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含氧量仅占内地的60%,时时忍受着味觉失灵、醒来头痛等高原反应。国家为让我们抵御自然的侵害,给我们配发有四皮(大衣、帽、鞋、褥);专门配发了防风雪墨镜;为弥补蔬菜不足,发给了六合维生素;为方便大家洗澡,团里利用地热温泉修建了一处藻堂;津贴费第一年就发10元比内地多4元。这些待遇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艰苦地区部队的特殊关爱。

5、体力劳动是检验意志。现在的边防连队通了柏油路,个别地段安装上了物资运送索道,有时还用上了无人机。当时我们连队不通公路,建营房用的铁皮、水泥等建材和连队吃穿用的所有物资,都靠自己往回背运,约十公里沿山羊肠小道,连领导每次都把任务一次性分到班,由各班自行组织完成。大家都带着自己做的背架或扁担,为避免走第二趟,都是尽最大能力一般是挑100斤或背150斤,(劲最大的一次背5袋米250斤),那种喘气困难、内衣湿透、肩背肿痛连续背几天累的滋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不叫苦不叫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才合格,主动帮助别人才是受表扬的基础,也是入团入党的条件之一。总之,在边防体力劳动较多,这既是对个人体能体质的检验,也是对个人态度情续、毅力意志的综合考验。

6、边界巡逻才实现价值。巡逻是边防连队的重要任务,去的时间、地点通常由上级决定,我们五连有:岗拉山口、唐拉山口、日无列马拉山口、协拉山口和东章五个点。距离(除东章8公里外)其余都是三十公里左右、海拔四五千米的山顶或隘口。难忘我去巡逻时,身背连用机枪(重43斤,备用枪管11斤)和被子雨衣干粮等,共七十余斤,途中按开进队形行进,翻山越岭,夜10点才到达指定的露营地点,疲惫至极。晚上两人的棉被铺一床盖一床合睡,身下是凹凸不平冰冷的石滩。次日起早登上高处的巡逻点,眺望着荒无人烟的雪山,才感到祖国边界的遥远和荒凉,感到前辈们的艰难和辛苦,感到收复国土的任重而道远。巡逻虽累,但,与解放战争时期红1军团2师4团在飞夺泸定桥时,昼夜急行军120公里的最高速度相比,也算不上什么。边界线上,只有徒步到实地,才能清除对方的痕迹,设立我方的标记,这是彰显领土主权的重要方式,也是自身存在价值的展现,更是戍边官兵的责任和使命。

7、日子紧张可增添情趣。在边防连队,人人心里紧张,没立岗哨多,通常设置固定岗、巡迴岗和瞭望哨,它们就是连队的“眼睛”。只要一上岗,自然就紧张起来,视界方位要观察,声音来源要判断,发生情况要照预案去处置,这样才能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总之,在边防要时刻绷紧高度戒备这根弦,心里紧張的好处是,让人心跳加快,增强头脑活力,养成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处事果断的行为习惯。

8、生活艰苦能荡涤心灵。我们连队没修公路,住着活动帐篷,常年吃干菜,伙房做饭烧的柴禾靠自行到附近筹措,班里取暖靠自己上山捡牛粪背回来晾干作燃料,照明靠蜡烛,冬季大雪封山后半年与外界隔绝,收不到书信和报纸。因储存战备周转粮,大米存放几年后才吃。吃的总觉得夹生,原因是缺氧和米陈。有次我参加了库房倒垛,翻出来了1袋标注日期是1968年的大米,已存放了8年,煮熟后有霉味,指导员张兆林带头盛上吃起来,大家才悄无声息地吃了饭。这些生活上的苦,有纯洁心灵之效,对人生成长大有裨益。

戍边雪域实为家,

俯仰之间十七年;

艰难辛劳何所惧,

肩负忠孝苦亦安。

阿三不时兴风浪,

入侵领土野心大;

要塞隘口来挑衅,

军民协力战敌顽。

艰苦紧张度岁月,

奉献青春不愧憾;

酸甜苦辣平凡事,

军旅岁月留心间。

当年战友的身影、戍边的环境、边界的枪声、悠扬的号音…,已定格在美好的记忆中。我庆幸当年征兵才有了入伍的机遇,感恩首长和战友们的关爱才有了人生成长。

这段阅历勉励我,始终做个向着光、踏着地、不忘军人本色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红松:1974年12月——1982.7月56185部队(边防二团),战士,班长,排长,后勤战勤参谋;1982——1984.7武汉高级后勤学校上学;1984.8——1991.10山南军分区后勤部参谋,战勤科长。

作者:李红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