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发展历史上,孔雀王朝是印度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其特殊原因不仅是由于孔雀王朝的开启者旃陀罗笈多,是由奴隶出身。

而且孔雀王朝的兴盛,也直接造成了佛教的快速发展。佛教虽然在印度由盛而衰,但它对印度周围的地区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泰国、老挝、缅甸甚至是中国与日本地区 佛教产生的深远影响,就难以估量。

在孔雀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那么在孔雀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是怎样形成的?佛教造像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王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佛教造像艺术兴盛一时

印度在地缘环境上,是一个“半封闭”的国家。在印度的北面与南面是高山和大洋,印度文明极难向这两个方向发展。而在印度的东部,在今天属于孟加拉国以及一些混乱的势力。

在古代,这里属于印支地区,不仅地域环境很差,而且雨林密布、人迹罕至,社会生产力极低,印度也很难对这个地区进行开发。而印度唯一能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通道”,就是印度西北部的“开伯尔山口”。

开伯尔山口之外,是一片旷野地区,其上生产能力很低,但却有众多强悍的游牧民族势力。而印度又是一个农耕民族势力,在跟游牧民族作战中,很难获胜。在这种情况下,开伯尔山口一旦被突破,游牧民族就会直接威胁印度北部地区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文明最为先进与发达的地区,却正是印度的北部地区。在游牧民族不断侵扰之下 印度社会生存资料越来越少,社会资源越来越低,所以最终就会导致印度农耕文明的崩溃。所以印度的地缘,导致印度难以成为一个强势文明,只能在不断反抗外族入侵以及保证自身发展两者之间轮回 而难以产生向外扩张的强势文明。

在印度被北方的少数民族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之后,形成了古婆罗门教为基础的早期封建体系。但这种体系不很完善,很快就导致雅利安人所建立的势力,很快就分崩离析,形成各个小势力,相互博弈。

而这个时期,在各个小势力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强势的势力,也就是旃陀罗笈多岁代表的势力,最终通过强博弈,打败了各个小势力,成为印度当时最为强势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旃陀罗笈多能够通过强大的军队以及大肆杀伐,使得很多领主臣服于他。但这种压制,只能保证君主在强势的时候,其他势力不会出现反叛。

但当君主开始变得弱势之后,就会很快导致王朝势力的下滑。孔雀王朝的君主,为了维持内部的稳定和发展,逐渐抛弃建立了严格的分封体系基础的古婆罗门教体系。

开始建立佛教体系。孔雀王朝大力发展佛教体系,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开创了孔雀王朝帝国的君主,在社会地位中 只是一个奴隶。在古婆罗门为基础的封建体系之下,奴隶翻身成为君主,是很难被人所接受的,尤其是贵族势力。

所以旃陀罗笈多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就要更换体系,而佛教思想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婆罗门教的严格的封建体系,所以被孔雀王朝的统治者大力推崇。

因为被统治者所认可,所以佛教在孔雀王朝时期,发展迅速。佛教的迅速发展,使得佛教的造像艺术开始形成,并且繁盛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王朝时期,受到希腊化时期的影响,使得佛造像艺术具有希腊特点

在雅利安人统治崩溃之后,在印度北方发生了长时期的混乱 所以最终形成了印度的北方十六国雄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马其顿帝国快速兴起,不仅占据了中亚大部分地区,还占据了印度一大片地区。并且在印度北部还形成了希腊化的势力,而印度当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与文化与之对抗。随着时间的发展,印度最终开始形成了希腊化的时代。

在印度受到希腊化的影响之后,印度的造像也开始变得具有希腊的造像特点。孔雀王朝是在希腊化时代正在发展的时期,形成了帝国的统一。孔雀王朝虽然在文明的发展上比较强势 但希腊化的造像,还是影响到了孔雀王朝时期造像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王朝时期,受到古婆罗门教的影响,佛教造像有一部分来源于古婆罗门造像特征

在孔雀王朝发展的过程中,佛教虽然在快速发展,佛教的造像也快速的发展成熟。但佛教的造像艺术,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古婆罗门教的造像艺术。

如果我们把古婆罗门的造像艺术与佛教的造像艺术相互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艺术特征上,孔雀王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与古婆罗门时期的佛教造像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由于佛教相对来说兴起得比较晚,所以佛教的很多造像特点,就是来源于古婆罗门教。

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造像艺术形成于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孔雀王朝的中期与后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孔雀王朝的统治者积极推广佛教,所以佛教在快速发展之后,很快就形成了佛教的造像文化。孔雀王朝时期的佛教造像文化,既是受到了希腊化的影响,也受到了古婆罗门宗教造像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