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 倪 浩 ● 黄 兴
2024年被称为“智驾规模商用元年”。在2024北京车展开幕前后,华为等企业发布多款智能汽车解决方案。4月28日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抵达北京,为国内的智能驾驶产业投来重磅消息——其旗下高级智驾系统有望在中国落地,引发普遍关注。这一事件目前尚未有进一步进展传出,但有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未来,特斯拉可能扮演“鲇鱼”角色,激发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
“即将推出”
据外媒报道,马斯克此次访华目的是争取推动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在中国落地,并将其部署在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上。同一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该通报被业界视为特斯拉FSD扫清在华落地的最后障碍。此前,特斯拉在华的数据安全问题一直被质疑。特斯拉中国方面表示,其在中国采集的数据会严格遵守中国对于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本地存储。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特斯拉FSD系统采用的是机器视觉为主的模型训练,视频影像数据是训练的关键,而视频影像数据是很难实现脱敏脱密的,这就需要政策面来取舍,当前特斯拉进入一些场合会被拒绝,就是因为特斯拉的视频数据采集功能,这个取舍要看政策面的权衡。
截至目前,特斯拉FSD功能的使用尚未被中国相关部门批准,中国特斯拉车主可以使用的智能驾驶功能来自特斯拉辅助驾驶Autopilot。FSD是此基础上更加自主的辅助驾驶功能。记者查阅特斯拉中国App显示,FSD功能售价为64000元,服务状态由此前的“稍后推出”变为“即将推出”。在已经开通服务的美国,FSD套餐售价为8000美元,月度订阅费价格为99美元。目前北美市场特斯拉用户FSD功能覆盖率为25%左右。
能否提振特斯拉?
马斯克此番来华,被多方认为同提振特斯拉电动车销售有关。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累计下跌接近30%。4月中下旬,马斯克通过内部信宣布全球裁员超过10%。特斯拉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此前的降价未能刺激需求,今年一季度其全球交付量为38.68万辆,同比下滑8.3%,是近4年来首次下降。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从中国传来利好智能驾驶产品落地的声音后,特斯拉股价立即大涨。但报道也称,特斯拉想凭借智能驾驶在中国市场一帆风顺也面临相当的困难。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前景看好是特斯拉股价相对其他汽车制造商有明显溢价的关键原因之一。但目前中国市场上新推出的高档新能源车型通常都配备驾驶辅助功能。特斯拉FSD或面临中国对手的激烈竞争。
香港《南华早报》10日称,特斯拉可能在中国推出全自动驾驶系统,这可能会促进智能驾驶产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的应用推广。但报道援引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大中华区汽车研究主管的话称,特斯拉的FSD不太可能撼动该行业的格局,因为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提供类似的技术。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表示,比亚迪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以及全产业链自研自造的实力,可以为用户大幅度降低智驾体验的门槛。2024年,比亚迪将推出10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将提供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选装,而30万元以上车型则将全部标配。
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相关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特斯拉FSD在美国本土有很惊艳的表现,是行业里的标杆之一。特斯拉FSD如落地中国,将让国内智驾厂商多一个对标产品,在宣传层面也有助于智能驾驶推广。在北京车展前后,不少中企将智驾列为宣传主打牌。华为发布了全面升级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大疆车载宣布在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集成、测试等方面同国内车企开展深入合作。小鹏汽车也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推出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影响智驾市场发展的变量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如果特斯拉FSD能够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中国本土车企自动驾驶方案的有力竞争者,并有望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一条“鲇鱼”。
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研究所产业分析师孟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特斯拉凭借着全栈自研自产的自动驾驶体系,多年称霸全球智驾市场。面对强敌,中国企业创新的能动性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被激发。孟玲认为,中国在政策、资金、路权等方面都为自动驾驶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是在有特斯拉参与的市场竞争下,被激发创新活力的中国智驾产业正在形成并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优势。”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交通运输部四部委于2023年11月已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深圳、杭州新近出台的法规文件等,都在积极给予L3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更大路权。但孟玲告诉记者,目前政策的准入也只限于To B(面向企业)端,并由运营主体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因为安全风险过大,面向个人的高阶智驾目前还没有放开。
国内智能驾驶产品在众多车企间加速铺开,让智能驾驶应用被更加频繁地暴露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近期,山西侯平高速路段问界新M7 Plus追尾起火事故,以及浙江金华特斯拉Model Y在盘山公路上失控冲下山坡的事故,引发社会对于智驾系统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孟玲表示,高级别智驾进一步商业化并获得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还面临着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等方方面面的考验。首先在政策准入上,特别是高级别自动驾驶,需要主管部门准入政策的出台,这样搭载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才能进入市场,被允许上路。其次,高阶智驾还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性能的更趋稳定。孟玲认为,自动驾驶通过计算和推测给出决策,现在的解决方案并未全部覆盖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真实路测实验和数据积累来找到并解决。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是来自市场的认可,主要是成本能够被广大车主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