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访谈视频,是印度媒体人专访该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潘卡杰-萨兰,主要内容涉及了中俄印美四大国之间的关系。

在这期专访中,萨兰称:“目前在实力上,中国已远超俄国”;“但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看,想让俄国臣服于中国是不可能的”;“中俄存在的根本矛盾是,中国既与俄国做朋友,还同时与欧美相交往”;“一个强大的俄国,对于印度来说,有利于其对抗中、美两大国;印度有了中国之外(对俄国)的选择,不希望中美双巨头称霸世界的出现,世界权力应更分散,出现多极化,印度将成为其中的一个极点”云云。

这些观点,基本上也是人尽皆知的东西,似乎并无太多新意。

不过,在访谈里,采访者说了一句:“中国没朋友”,而萨兰接过来,加了一句“中国只有损友”,说毕,两人还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这貌似二人说的一个笑话,也并非是不认真的态度——但显然,这个“笑话”确实有点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国真的在国际上没有朋友吗?

其实,这就要先定义:何谓“国家之间的朋友”?自从民族国家形成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利益,其实是第一位的——这里面,既有物质等现实利益,其实,还包含了文化、价值观等精神利益!

而中国现在走的道路,是适应自身历史进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观——当然,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也让市场经济元素充盈其中。

而在对外交往中,事实上,中国早已放弃了当年“解放全人类”的虚空口号,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在对外交往和国家关系中,已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淡化——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并不再刻意强调和使用意识形态手段,作为国家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了。

但显然,像以美西方为主,甚至是包括印度和俄国,都更多是以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为主,所以,在印度或欧美的眼中,国家之间的“朋友”,其中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成分依然极浓。

而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上的认同感,或许就让印度大使对于朋友的认知上,会认为比单纯的现实利益,要更为深厚与浓密一些吧?——如果两位印度人从这个角度认为“中国没朋友”,可能有其自以为是的一定道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质上,国家之间最重要的交往前提,仍是以利益为基石——残酷的“森林法则”,不仅并未失效,反而依然坚挺。所以,如果是基于现实利益上的朋友,其实,印度还真的难说大话,它就一定比中国的朋友多。比如,中国在亚非拉的朋友,不说遍天下,也比印度多出一大把吧?

而且,中国更为进步的是,不再像过往那样,只是对亚非拉朋友提供无休无止的无偿援助,而是成为了重要的投资者,这是从根本上帮助亚非拉,与亚非拉朋友一道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所以,中国是作为实实在在的投资者、帮助者,而非欧美历史上,那种以殖民为前提条件的交往,显然,这已让我们在亚非拉赢得了极多的“朋友”!

在这一点上,印度也只有艳羡的份儿,毕竟,它目前虽然也在“金砖国家”之列,但还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能有“一带一路”的大手笔,因此可以说,即使只言基于现实利益之上的朋友,印度也没有我们的朋友多吧?

当然,印度如果只是指与发达国家做朋友,这似乎也算是一个事实——毕竟,这儿又牵涉到中国的崛起过程,让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竞争压力,且加上传统意识形态的不同,确实在这方面看,中国的朋友貌似要少于印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在亚洲,像中国也仍有朝鲜、巴基斯坦这样较铁的朋友——而印度在亚洲,有这样的铁杆朋友吗?其实,印度对其周边小国的打压,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在感受更为真切的好邻居上,中国的朋友似乎更多更铁,一点也不比印度差吧?

其二,关于“中国只有损友”——这句话,确实有点儿伤中国的自尊了。

言“中国没朋友,只有损友”,这显然仍是一种以偏概全、夸大其词的说法,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印度这二位损友的话,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中国国家对外交往的历史上,我们的“损友”,也确实存在,且并非一个两个。

比如,现在处于关系较为正常,且相对比较友好时期的中俄之间,在过往的历史上,也曾是一会友、一会敌——俄国人也是多次从中国的“朋友”变为“损友”。

比如,当年共产国际一手帮助和扶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一度主导着中共最初的发展策略,但就在那时,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仍强行制造了外蒙的所谓“公投独立”——因此在俄国人的不断侵略和操弄下,让中国总共失去了近五分之一的国土,从此角度上看,俄国人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损友”了吧?

即使到了新中国建立,虽有着相同的制度,但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上的“友谊”,仍不敌利益上的现实——中苏交恶后,还发生过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珍宝岛的事件;甚至,俄国一度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也是当年伟人提出“深挖洞、广积粮”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俄国还一直利用越南和印度这两个中国的领国,对我们进行各种战略牵制,也都早已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这因此令中国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反对印度侵略中国领土的战争,这些背后,也都有俄国人的影子在作祟,俄国对于中国的“亦友亦损”形象,显然是一大真实的历史写照。

另外,还有像当年的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什么阿尔巴尼亚等,都曾从中国的“朋友”,最终变成了“损友”。

不过,相反的,也有很多本是“损友”的国家,却变成了“朋友”——这也证明了一句话:国家之间,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还有一点,就是所谓成为中国“损友”的国家,大多是发生在中国并不强大,且过度强调意识形态之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的重要发展基础和元素,中国以完全开放的姿态拥抱着全世界,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只要中国坚持这一目标和理想,相信中国在国际上的朋友,必会越来越多,而所谓的“损友”,就会相对更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中国没朋友,只有损友”,两位印度人虽然更多是在看中国的笑话,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也有一点真实的“冷度”,还是有值得我们思考之处,这样才能吸取教训,让此类冰冷的嘲笑,最终就会变得一无是处、随风而逝。

不过,在最后,还是想问一下印度邻居:你们是想做中国的朋友呢?还是损友呢?——不同的选择,很可能云泥之别,甚至是天差地别,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会做出证明,我们的老三兄弟,你们说呢?【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