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0年全球有14%的人患有肥胖,到2035年将有约4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在2020-2035年之间的肥胖增长率将达到5.4%,被定义为“非常高”的增长率。

2035年,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预计达到18%!

肥胖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问题。

肥胖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可以说是遍及全身、从头到脚,为了提高人们对“肥胖”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11日设立为“世界防治肥胖日

上午8点,南阳医专一附院普通外科六病区(胃肠肛肠减重外科)在清泉广场举行义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外科六病区的专家,围绕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科学营养、减重降糖、减重代谢手术、运动及生活方式指导、肥胖引发的内分泌失调、睡眠、心理以及营养失衡等问题,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为患者及家属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等方式,对肥胖群众给予个体化的减重建议和科学的减重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栓铎主任针对超重和肥胖患者进行现场义诊,给予整体、系统、个体化的咨询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判断是否肥胖

1、计算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²(m²)

(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该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我国常用的BMI标准为:

BMI正常值:18.5—24.9

过轻:BMI<18.5

超重:BMI>24

肥胖:BMI≥27.5

注:有些人群不适用于BMI指数,比如婴幼儿、运动员、老年人、怀孕或哺乳中的女性等。

2、腰围

也是衡量是否肥胖的标准

对于腰围(WC)≥85cm的男性以及WC≥80cm的女性,均属于中心性肥胖。

但这个标准与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太高或太矮,用这公式就不准确了。

评价是否肥胖、肥胖的程度需要结合多个方面来综合判定,生活中可采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进行简单评估。

成年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3、体脂率

也是重要的标准

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去评价人体的重量主要来源于脂肪还是肌肉。如果男性体脂率大于25%,女性体脂率大于30%,通常认为属于肥胖。

“肥胖”有什么危害?

1.会增加骨骼和肌肉负担

太胖的体型容易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增加额外负担,尤其让脊椎和下肢不堪重负。且骨骼、关节长期支撑超负荷的体重,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者脊神经压迫,从而导致腰酸背痛,甚至关节变形。

2. 会导致各种疾病

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和精神类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症等等。

3. 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肥胖会通过扰乱内分泌而影响女性生理周期及排卵,导致生理周期紊乱,生育能力下降。肥胖也会降低男性的精子质量,使男性的生育能力受到影响。

肥胖怎么办?

1.从预防超重入手。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并须终生坚持。

2.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少。控制一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分配到一天三餐中。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3.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坚持运动,例如慢跑、健身操、跳绳、快走、瑜伽等。不仅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还可防止体重反弹,改善心肺功能,产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受益。

4.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将防治肥胖作为防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环节。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而减肥的误区。

5.适时寻求专业治疗。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到专业医院寻求专业的治疗,千万不要买市面上减肥假药,容易损伤肝脏和肾脏;也不要通过过度节食等不科学的方式进行减肥,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超重肥胖会给人群带来慢性病风险,极大影响健康,保持健康体重的理念应贯穿全生命周期。预防肥胖需要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能提高生活质量,让人更健康、更自信、更美丽。

普通外科六病区

(胃肠—肛肠—减重外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阳医专一附院普通外科六病区(胃肠—肛肠—减重外科)是南阳市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诊疗中心以普通外科疾病为基础,以胃肠、肛肠疾病为重点,以肥胖症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为特色,突出微创化技术亮点。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

诊疗范围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外科治疗;胃癌、贲门癌、结肠癌、直肠癌的规范化和微创手术治疗,复杂外伤和急腹症的救治;痔疮、肛瘘、直肠黏膜脱垂、便秘等肛肠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肝、胆、胰、脾、疝等疾病的诊断和微创化治疗。

地址:1号楼21楼北区

门诊:门诊楼2楼218室

主任 王栓铎15637777636

13938981172(微信)

主任办 61175687

医生办 61175686

护士站 61175688

编辑|普通外科六病区

(胃肠—肛肠—减重外科)

编辑|郑 娟

审核|严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