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4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书推荐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732934

定价:598.00元

作者:殷跃平 等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本书共五个部分、15章。第1部分(第1~2章)介绍了蓄水运行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研究了水库运行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和风险控制方法;第2部分(第3~5章)研究了顺层基岩古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复活失稳机理和阶跃变形特征,介绍了水力型滑坡中小口径抗滑桩群新型防治技术;第3部分(第6~10章)分析了消落区岸坡岩体劣化失稳特征,介绍了现场原位精细探测、室内测试和地质强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了典型岸坡劣化失稳机理和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第4部分(第11~14章)介绍了失稳岸坡应急整治、临失稳岸坡工程防治、亚失稳岸坡工程防护和损伤岸坡生态地质修复方法与技术;第5部分(第15章)讨论了三峡库区长期地质安全保障措施。

活力地球

《活力地球》获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本书是一部简易的“地球百科全书”,旨在通过介绍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展示地球的活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全书从宜居地球的角度出发,以地球能量为线索,把地震、火山、海啸、天气和气候、洪水和干旱、滑坡和泥石流,以及近地空间等灾害串联为一个整体,引导读者全面认识地球家园的结构、环境、历史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地球与人类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在当前人地关系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书对于提高读者认识地球、敬畏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减灾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海啸危险性理论分析与实践

本书系统梳理了作者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以介绍海啸的基本概念开篇,通过剖析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切入正题,由浅入深,围绕海啸危险性及风险分析的全链条过程,重点介绍潜在海啸源划分、海啸生成与传播的数值模拟、地震海啸危险性的确定分析、地震海啸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及不确定性、海啸风险分析的原理与方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期冀作者积累的知识能为海啸研究入门者提供些许指引,也希望书中给出的理论和方法能为沿海开展海啸危险性分析的技术人员提供指导,部分算例结果可为沿海城市与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公路高边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控

本书以我国西部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为依托,详细分析了崩塌的演化阶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揭示了崩塌形成与演化的地质学成因。对崩塌从地质力学角度研究了崩塌的类型和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根据崩塌孕育发生发展特征,针对公路交通的特点,研发了多种崩塌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设备。结合典型崩塌灾害防治实例,提出了系统的崩塌灾害防治思路和措施。

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风险与控制

本书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总设计师金星及其科技团队在前期 《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理论与实践》 的基础上,以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技术系统面临的技术风险和风险管控技术措施为主线,重点解析了预警系统产生“误报”和“漏报”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软件的技术措施。尤其是针对当前世界各国地震预警系统在处理双震、序列震、软件测试震例和提高地震预警系统预测烈度精度等遇到的难题,以及震后制作震烈度空间分布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

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作者及其科技团队在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主线,结合作者作为总设计师、投资近20亿元的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议书及科研报告的编写,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例介绍,系统讲述了技术系统与台网设计、台网运维监控、观测数据的实时仿真、地震信号识别、预警连续定位、预警震级测定、预警信息发布与更新、 大震破裂实时分析、远场大震预警、仪器烈度速报、地震参数自动速报以及技术系统集成与仿真模拟等内容。特别是近几年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如实时分析大震破裂过程、远场大震预警和高铁预警等在书中也做了详细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地质灾害风险图集

本图集成果可为天水市及所辖区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提供支撑,为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和国土空间安全格局提供参考。本图集包括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自然地理、孕灾条件、发育规律、承灾体、风险评估等五个部分,共37张图件。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732934

定价:598.00元

作者:殷跃平 等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本书共五个部分、15章。第1部分(第1~2章)介绍了蓄水运行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研究了水库运行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和风险控制方法;第2部分(第3~5章)研究了顺层基岩古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复活失稳机理和阶跃变形特征,介绍了水力型滑坡中小口径抗滑桩群新型防治技术;第3部分(第6~10章)分析了消落区岸坡岩体劣化失稳特征,介绍了现场原位精细探测、室内测试和地质强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了典型岸坡劣化失稳机理和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第4部分(第11~14章)介绍了失稳岸坡应急整治、临失稳岸坡工程防治、亚失稳岸坡工程防护和损伤岸坡生态地质修复方法与技术;第5部分(第15章)讨论了三峡库区长期地质安全保障措施。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灾害

本书系“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系列成果“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系列丛书”的海洋灾害地质学部分。本书从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根据近10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及邻域开展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及编图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实测数据、图表和最新的资料成果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南海及邻域地质灾害学概念、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类型、时空分布、危害及区划)以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732934

定价:598.00元

作者:殷跃平 等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本书共五个部分、15章。第1部分(第1~2章)介绍了蓄水运行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研究了水库运行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和风险控制方法;第2部分(第3~5章)研究了顺层基岩古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复活失稳机理和阶跃变形特征,介绍了水力型滑坡中小口径抗滑桩群新型防治技术;第3部分(第6~10章)分析了消落区岸坡岩体劣化失稳特征,介绍了现场原位精细探测、室内测试和地质强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了典型岸坡劣化失稳机理和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第4部分(第11~14章)介绍了失稳岸坡应急整治、临失稳岸坡工程防治、亚失稳岸坡工程防护和损伤岸坡生态地质修复方法与技术;第5部分(第15章)讨论了三峡库区长期地质安全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

本书主要讲述地球科学与地质灾害基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灾害管理及应急预案、常见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边坡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海岸带地质灾害、特殊土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恶化、洪涝与干旱灾害等)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增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黑方台黄土滑坡成因机理、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649881

定价:368.00元

作者:许强 等

本书研究围绕国家防灾减灾的紧迫需求,拟重点回答和解决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哪里”和“什么时间可能发生”这两个关键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影像以及大量监测设备获取了丰富的黑方台滑坡基础资料,针对黄土滑坡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成灾演化过程的复杂性,重点对黄土滑坡成灾模式、形成机理、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危害范围 预测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逐渐形成黄土滑坡成因机理、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理论认识和科学实践。本书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黑方台黄土滑坡变形破坏机制、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方法的认识,有利于对已具有潜在隐患特征的斜坡体进行提前发现、持续监测和早期预警,为黄土滑坡防灾减灾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降雨诱发红层滑坡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660985

定价:268.00元

作者:许强 等

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红层滑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本书以四川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红层滑坡的孕灾环境、主要类型与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红层滑坡分析评价、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利用的技术方法。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类型与易滑结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链动过程与成灾机理、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矿井灾害多场耦合理论与防控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介绍了作者十余年来在矿井灾害多场耦合理论与防控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全书共7章,以煤矿通风、瓦斯、火灾、粉尘(简称一通三 防)为研究对象,总结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梳理矿井灾 害的种类及其成因;系统阐述矿井灾害的多场耦合控制方程、耦合致灾机 理和灾害判别准则;分析瓦斯灾害、自燃灾害和粉尘灾害的多场耦合基本 特征,重点介绍采动煤岩体卸压瓦斯、煤层钻孔抽采瓦斯、采空区煤自燃 火灾、巷道粉尘运移等典型过程的多场耦合建模与计算;精选地面采动钻 井抽采技术、颗粒密封漏气裂隙瓦斯抽采技术、脉动气力压裂煤层增透技 术、煤自燃液氮防灭火技术、巷道干式过滤除尘技术等代表性应用成果; 最后简述矿井灾害多物理量监测与预测方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与工程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系高土石坝抗震研究方面的专著。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筑坝堆石料剪胀特性和本构模型;三维广义塑性接触面本构模型及其应用;考虑库水及涌浪的流固耦合精细分析方法;混凝土面板破坏发展过程和加固措施分析方法;高土石坝-河谷-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高土石坝三维地震灾变模拟平台集成;紫坪铺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高面板坝面板地震安全控制方法。

泥石流灾害时空过程模拟与可视化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号:9787030747211

定价:148.00元

作者:朱军 等

本书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入手,以虚拟地理环境理论技术框架为指导,系统性开展了关于基于精细化格网的泥石流灾害快速风险评估、基于多格网尺度的泥石流灾害模拟并行优化、泥石流灾害虚拟地理场景建模、泥石流灾害过程可视化与增强表达、泥石流灾害演进模拟与可视化分析服务等关键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解决了现有泥石流灾害模拟与可视化中存在的模拟计算效率低、风险评估能力弱和灾情信息认知难等问题。本书是地理信息科学与地质学交互融合的产物,其拓宽了虚拟地理环境的应用边界,丰富了地质灾害模拟方法,有望推进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科学的发展。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孕灾判断(中文版/英文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共分八章,介绍了作者十余年来在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孕灾评判方面取得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调研与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3类11型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和4种典型突水突泥孕灾模式,研究了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典型案例,论述了岩溶水系统类型、结构特征、宏观地质判识、工程识别、岩溶隧道选线原则与评价方法,形成了隧道突水突泥施工风险区间动态评估方法,建立了隧道突水突泥抗突评判方法,提出了集地质识别、物探识别和钻探识别为一体的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识别方法,构建了隧道突水突泥案例动态管理与分析平台。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分为16章,将整个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3个部分,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首先,在简要介绍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平台、一案(预案)三制(体制、机制、法制)等宏观层面的内容;然后,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思想,系统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生命,即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管理、恢复重建等中观层面的内容;最后,结合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应急物资调度、应急服务设施选址、应急疏散、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和应急物资供应商选择等微观层面的内容。

现代应急管理(第二版)

本书紧跟2018年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后的新发展情况和2020年教育部公布新增“应急管理”专业后的新需求,结合大量案例、政策、学术热点,嵌入二维码、习题库、电子课件等新形态资源打造而成。从广义应急管理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及多学科理论交叉融合等方法,将整个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分为两个部分来介绍:第一部分聚焦应急管理理论基础,从对应急和应急管理的概述,到重点阐述应急管理体系核心“一案三制”,再到含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全过程策略的应急管理实务介绍,全面展示了应急管理学科领域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聚焦现代应急管理方法,针对风险管理理论、协调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灾害管理理论与应急管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探究如何将风险管理、协调管理、危机管理以及灾害管理等交叉领域理论中的科学方法高效集成并应用于解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全书结构清晰、设计科学、逻辑严谨、内容充实、案例丰富,从基础理论介绍到创新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应急领域学术前沿、提高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能帮助读者增强自身风险忧患和防范意识、提升社会应急责任感和使命感。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提升和改进。本书强调知识性与思想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融合,融入多年科研成果理论。全书共14 章,首先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介绍了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龙卷风等在内的13类气象灾害。每章均提炼知识差距,供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深入探讨:并配有实际案例,充分调度读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