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站在石朴画前

作者:李西岐

今日,是石朴先生《宗脉》书画展结束的日子,早上起床了,我觉得还是要再看一眼。好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距离我家不太远,徒步走过来,又一次站在了这幅心仪已久的《太乙近天都》巨幅画前。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值得言说的是,王维诗意的荒远淡定与石朴的挥洒自如,二者相辅相成,可谓是珠联璧合。我在心里一遍遍的揣摩着作者创作此画时的心境,企图解读他的笔墨语言以及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秦岭,也就是诗经中的南山,这座中国人的父亲山,成了石朴几十年来写意山水的精神支柱与情感寄托。石朴祖籍华阴,华山又是秦岭的象征。石朴生长在岐山,“居岐之阳,在渭之将”,其精神图谱里镌刻着华山的高峻挺拔与周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荒野中追求精神的丰盈,在繁复多姿里寻找生命的旋律,石朴一次又一次的穿梭于秦岭的大小峪口,面对满目青山,他似乎在追寻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白雪皑皑时的豪迈不羁;握笔凝视,他在体味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秋景的气度雄远;大道至简,他在画卷中寻找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时光;汲古即新,他追慕李白“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的潇洒人生;笔墨洒脱,他羡慕李益“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身心愉悦;黄河、渭水,山月、霜竹、鸟鸣,春涧、秋色、阴岭,构成了他笔下的不激不厉,淡雅凝静。

石朴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间,他却能始终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理智,这既是一种非凡深邃的才能,更是一种崇高忘我的精神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画界寂寞了五十多年的
石朴是幸运的读书人,更是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没有被新时代埋没,避免了陈子庄黄秋园们的悲悯人生,不管怎么说,这应该算是美术界的一件幸事。

我再一次读石朴的书画作品,依然深受感动,文人的清高幽深,雅士的从容淡定,大隐于市的写意人生以及他终生追求的传统笔墨体验,浓淡相宜,书卷气十足,数十幅画卷中似乎没有习空见惯的浮躁气、俗气与市侩气。

读他的画,观者心静如水,思维放飞,却能深深感悟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以及祖国大美山河的锦绣如画。

——李西岐 2024年5月12日速记于陕西美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西岐,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作协理事、甘肃书协会员、陕西美协会员、长安大学特聘文学研究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曾度军旅廿载,迄今发表出版《金城关》《大周原》《三月飘雪》等八部著作500多万字。其兴趣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领域,成就斐然。长篇小说《金城关》荣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被誉为“兰州及甘肃文化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