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5月10日,一段拍摄于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将云南红河个旧市的道路执法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显示,在个冷加油站门口的公路上,一名身着“交通执法”制服的男子突然冲向一辆正在降速停车的车辆,扑到车辆引擎盖上翻滚喊疼。此番举动引起网民热议,认为其行为过于激进,带有“碰瓷”的嫌疑。

这种分工明确,有配合熟练的“剧本”,显然不是第一次。若行车记录仪视频是真实未加工,那么如此执法确实荒唐。不仅让公众大跌眼镜,更对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作为社会管理者,决不能随意用近乎“碰瓷”的方式办案,否则很难获得民众信任支持。据个旧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该局“内部已处理此事”。

我们注意到,云南省在2023年4月起,全面启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主要集中整治“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粗暴、执法“寻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中,“碰瓷式”执法被纳入执法粗暴问题范畴,要进行重点整治。

这种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的“碰瓷”执法,需要一查到底,公之于众,不能只是“内部处理”,草草了事。相关部门要尽快厘清事实,公布真相,严肃查处相关单位责任人,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同时,以此为鉴,执法人员也应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规范公正的执法行为,才会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