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及债务,我们就会皱起眉头,心里不踏实,欠钱嘛,总归要还的。

可是债务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发展未来的自己。比如你现在要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可以以贷款的方式筹集学费,等未来工作后再还清这笔贷款

城市发展也是一样,如果相信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可以通过债务的方式加大现在的投入。并且城市债务与一般债务不同,我们个人生命是有限的,而城市却能够一直存续下去。

也就是说城市不会像个人一样会消失,只要偿还利息,就可以让债务一直存续下去,还可以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不断扩大债务规模。理论上只要信用不违约,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城投债

如果一座城市想要向前发展,借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城改,你需要先赔付补偿款,建设拆迁房,最后还要平整土地,如果中间还牵扯到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很难向前推进下去。

过去我们一直吐槽郑州的城中村改造,虽然让“郑漂”更难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郑州经历2003-2015年大规模城中村改造之后,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拿我生活过的老鸦陈村为例,虽然过去房租很便宜,但是和印度的贫民窟有一拼。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加盖的,冬天不保暖,夏天也不隔热,卫生条件也非常差,到处是垃圾,空气里时刻飘散着一股臭味。像这样联排的房子,不出事还好,出事就是上百个家庭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现在再去老鸦陈村,地铁4号线直达,宽敞的马路,绿树成荫,别说空气当中的异味,地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而且经历了这一波房地产低谷之后,房租也很亲民,1000元能租到不错的一室一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希望留在这样的一座城市,而不是永远生活在“贫民窟”当中。

郑州想要发展,也必须留住足够的年轻人,否则就成了人才中转站,凑够了车费就去往北上广,甚至去到周边的武汉、西安、合肥等兄弟城市。

合肥现在被形容为“科里科气”,拥有科大讯飞、蔚来等一众科技型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我有个表亲,孩子考了630多分,老师都建议他报考郑大,可孩子还是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他看到的是一座未来城市发展的希望。

其实合肥的天赋资源并没有郑州好,然而合肥就敢用巨量的债务投资科技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京东方,几乎押上全市财政1/3的本钱。

京东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生产线,而是整个产业链,比如后来的长虹等企业落户合肥,也是冲着产业链来的。

还有造车新势力蔚来,不但把生产基地搬迁到合肥,总部、研发基地等都落地到合肥,可以说合肥的毕业生,不用去北上广,也能够吃到高科技红利,拿到高额薪资。

试想一下,拿着北上广的高工资,住着二线城市的房子,年轻人不到10年就能够实现住房自由,想想,做梦都能笑醒。

债务的错配

郑州的收入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税收这块国家拿大头,地方拿小头,比如增值税国家75%,地方25%。

虽然税收收入上国家拿大头,但是城市建设上还需要地方上自己投入,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错配。这就好比,你的收入全部上交给了媳妇,但是媳妇还让你还房贷,车贷,让谁都难受。

同时国家不允许地方上大规模负债,可是地方上想要发展经济,搞城市化,又必须负债,于是就搞出来一个折中方案,地方上不直接举债,而是通过城投来举债。表面上城投与地方上没有关系,但是大家都知道地方上为城投做隐形担保,城投债就是地方上的债务。

城投债虽然和房地产紧密相关,但是有很多资金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而且大部分是没有商业回报的,比如说郑州金水河改造,34亿提升的是郑州人民幸福感,不可能把金水河围起来收门票,来收回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随着地方上的隐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国家也害怕了,除了要定期上报城投债的规模,同时还要减少投放数额。看上去,所有的管理动作我都做了,至于你们下面乱来,我就不管了。

国家层面上,债务规模只有25%,数据非常好看,但是这是建立在收入与债务的错配上。媳妇光鲜亮丽,而你却衣衫褴褛,这日子是没办法长期过的。

这种收入与债务的错配就会导致:如果不听上头的,出事你自己担着;如果真听上头的,就会导致经济放缓,经济放缓会产生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们看郑州的洞林湖地区,原规划是郑州人的养老健康城,附近除了湿地公园,还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配套设施。然而随着郑州经济放缓,烂尾楼都救不及,洞林湖地区后续建设就跟不上了,这也直接导致洞林湖房价直接“膝盖斩”。紧跟着就是拿地收入下降,如果恶性循环下去,城投债不但本金还不上,甚至支付利息都很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是不是“见好就收”,不再举债了,慢慢把债务还清呢?这里强调下,债务不害怕还不上本金,最害怕还不上利息。比如美国国债,2023年美国GDP26.9万亿美元,债务超过32万亿,这么大规模,就没打算还本金,只要利息照常支付,后续还可以扩大债务规模。

还是开篇的概念,城市会永续下去,不会出现债务人消失的情况。所以郑州还需要加大债务投放,偿还利息防止违约,加大未来的投入。

美国国债,相当于低息贷款,只要国家信用不倒,这笔贷款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科技领域的投入。上个世纪互联网大潮,创造了苹果、谷歌等无数互联网巨头,这一次AI浪潮又会引领美国向前发展。

美国之所以层出不穷诞生科技创新企业,与美国不断持续投入基础教育有很大关系,这些投入就像郑州金水河一样,不可能带来直接收入,但是会带来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

介绍完优秀生,再看差生。

日本过去非常害怕欠债,20世纪90年代,也是我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日本想通过大规模发债刺激经济,但是每一次看到经济略有起色,就立即缩紧财政赤字,也就是说,病还没好药就停了,这就导致日本的人均收入从之前超越美国,现在不及美国的一半。

再看欧洲,希腊当年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能够及时举债刺激经济,就能够有效避免一场金融海啸,然而由于欧盟的内部不团结,导致救市窗口期一再错过,导致希腊到现在还爬不出来。

再看看我们的国债,占GDP30%都不到,哪怕把这些城投债都算上,顶破天也不会超过200%,观察日本,债务都超过GDP260%了,依然活蹦乱跳。而且这种便宜自己都占着,损失让地方承担的做法,不是长久过日子的态度。

过去我们讨论债务的时候,总是看债务规模有多大,可是我们没有看到,债务如果投入到公共领域,尤其是公共教育领域,能带来未来经济的发展,把整个经济规模做上去,未来这些债务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郑州依托近1亿人口的河南,近些年吃到人口红利,2024常住人口更是达到1300万。然而我们也要看到,2023年河南人口净流出57万人,全国第一,郑州作为河南“唯一的希望”,如果不能有效留住这些人才,未来无法与兄弟城市一较高低。

郑州目前只有郑大一所211院校,也是河南唯一的一所211高校,相比于武汉7所985/211高校,西安的6所985/211高校,以及长沙的4所985/211高校,郑州可以说是“教育荒漠”。

未来无论是引进还是自我建设一流大学,都需要加大公共教育上的投入,指望不上房地产所带来的土地出让金,有效的融资手段恐怕只有加大债务的投放。

城投债看上去是地方上巨大负担,但同时也兼顾着郑州经济发展的重任。郑州随着富士康的外迁,房地产增速放缓,如果想要提供像合肥一样高质量的就业留住人才,债务投放是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