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围绕文化交流与传承,共同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华珠力量。5月10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从化校区融媒体演播厅隆重举行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首映式特邀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坚,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张国权,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余速伟,从化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冯奕华,从化区文化馆党支部宣传委员、副馆长余钿钿,莲麻村书记卢为俊,莲麻村干部、流溪纸造纸技艺传承人路国忠,著名纸文化专家、广东轻工学院原副院长林润惠出席本次发布会。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董事长陈香山,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传媒学院党支部书记王日清,传媒学院教授邱兴联,以及《流溪纸》摄制组成员与戏导、影制等专业的师生代表,共同到场见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华珠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的精彩首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01

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作为《流溪纸》总制片人,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发表致辞。《流溪纸》项目缘起于2023年4月22日华珠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与从化文广旅体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立足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专业服务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初心,尽显华珠传媒学院以创促教、以创促学的育人育才理念。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他表示,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历时近一年。这当中摄制组的师生们在繁忙的课业之余,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正是由于学校大力支持、董事长陈香山的鼓励、成员以项目为重心的大局意识、师生间奋楫笃行克服困难与环环相扣的团体凝聚精神,众志成城,才能圆满完成《流溪纸》申遗影片的制作。

此次非遗项目是高校与村镇之间精诚合作的成果,将推动从化本土文化建设工作,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希望此项目能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上做出更加深远的贡献,筑牢高校与乡村建设间搭建的合作之桥。

PART.02

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志坚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坚发表致辞。他谨代表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对非遗影片首映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诚挚感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各领导、老师、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心与关注。他表示,从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仿佛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岭南文化的沉淀与绽放,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从化区非遗文化保护成果工作共31项列入名录,其中省级非遗名录3项、4级名录6项、区级名录22项,以及省级代表、全国人民个人、市级代表传承人12人,区级代表、工作人员27人,非遗作为祖先留存下来的珍宝,更是民族的精神命脉。

他认为,目前从化区正在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和百千万工程,依靠华珠转设工作,以此作为机遇共同打造外需,对标专业拍摄基地,通过学校周边企业的进驻,将产教研相结合,能够推动从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未来发展与学生培养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最后,他预祝本次项目圆满成功。

PART.03

纸文化专家林润惠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纸文化专家、广东轻工学院原副院长林润惠是申遗纪录片《流溪纸》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接受主持人采访的时候表示:身为广东省造纸学会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的成员,面对当今岭南造纸术濒临失传的现象,更应当肩负起恢复和宣传岭南造纸术的责任。莲麻村身为流溪纸的起源地,蕴含了丰富的流溪纸造纸文化。林润惠教授联合莲麻村干部、流溪纸传承人路国忠对传统流溪纸造纸技术进行改进,用纪录片的形式将流溪纸文化重新带进大众的视野之中,将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流溪纸文化发扬光大。

PART.04

非遗传承人路国忠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莲麻村干部路国忠积极参与了这次申遗纪录片《流溪纸》的创作,身为流溪纸第三代传承人,路师傅一直致力于流溪纸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对外展现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路先生在接受主持人采访的时候谈及,自己小时候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接触到了流溪纸造纸术,并对流溪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林教授来到莲麻村进行实地考察时与林教授一拍即合,携手并进,一同为保护和宣传流溪纸文化而努力。

PART.05

电视片《流溪纸》魅力再现

穿越时间感受古法,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珠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放映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珠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以介绍流溪纸起源地莲麻村为序章,莲麻村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漫山遍野的竹子资源为流溪纸造纸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明清时期,优秀的地理位置推动着流溪纸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促进了流溪纸文化的兴盛。20世纪以后,受工业造纸的影响,古法造纸业日渐衰微,濒临失传。

对岭南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林润惠教授了解到流溪纸后,来到莲麻村找到流溪纸第三代传承人路国忠先生,两个人一同探讨改进流溪纸造纸术。林教授根据流溪纸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的民间调研,指导路先生在原有的造纸基础上,逐步复原传统流溪纸的制造流程。两人合作共同探索出了“选材、削青、浸竹、洗浆、制浆、过滤、抄造、干燥”古法造纸新式8大步骤,改进了传统流溪纸造纸术的不足。光影中的《流溪纸》,不仅揭示了代际传承下的纸文化脉络,同时也为大湾区的非遗传承增添了熠熠生辉的文化成果。

PART.06

申遗片和申遗报告交接仪式

多方携手共进保护宣扬,非遗文化古法造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遗片和申遗报告交接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领导与专家、师生合影

在华珠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与申遗报告交接仪式上,华珠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导演楚泽芹与华珠青年教师、制片人彭惠婷将申遗电视片《流溪纸》的完整影像和申遗报告书交由从化区广旅体局副局长余速伟。发布会在与会领导与专家、师生的温馨合影中落下帷幕。

PART.07

乘时代之风,扬文化之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后,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张国权接受采访,作为申遗影片主导者之一,他谈到申遗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发现与挖掘;二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合作联动;三是与新生代之间的互动,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吸引能力者向非遗工作靠拢。

他认为,文旅局作为推动从化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非遗项目融合方面的领导者、助推者与发掘者,应多去挖掘相关的内容,以产业为抓手形成固定的产业环,达成良性循环过程。他还表示,莲麻村作为从化九大特色小镇之一,应创造与营销更多IP,围绕各大IP做进一步的推销与宣传,并以莲麻小镇为例,将非遗元素加入其中,以及周边文创产品的制作与推广。最后,他重点提及岭南文化这一根基,表示华珠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发挥专长,为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再攀新阶提供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珠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接受采访,他表示,学校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作为华珠传媒学院非遗影像传播中心当下推行的三个重要项目之一,是华珠一直致力于“以专业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学院除申遗电视片《流溪纸》外,已经落地成片的《我心中的思政课之情系猫头狮》和拍摄完成并正在剪辑的《行花街 行大运》,也是华珠非遗影像传播中心以影像化方式振兴乡村文化和对外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成果

张院长娓娓道来电视片《流溪纸》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参与拍摄的人员在困难中不断进步,致力于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流溪纸文化。参与拍摄的人员中既有资深专家与教授,也有年轻教师和学生,他表示,年轻教师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能够尽情发挥才能,可堪大任,参与拍摄的华珠学生也通过此次《流溪纸》的创作,增加了专业底气。

PART.08

影像谱写非遗华章

华珠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建设再添新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珠首部申遗电视片《流溪纸》项目的圆满完成,在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模式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为教师与同学们搭建了坚实的专业实践平台,进而实现以创作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影像可最大程度保存传承人所承载的宝贵记忆与精湛技艺,以影像化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高校师生双向赋能的过程。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的数字创新与文化传承,华珠在探究新时代下文化保护传承与影像创新的交叉领域中,总结和探寻出了带有华珠特色的非遗影像创新实践路径,不断为乡村振兴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华珠智慧与力量。孜孜不倦,从不停歇,勇担高校之责,尽显育人本色,华珠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