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减负,一个避不过去的词就是“台账”。想必不少人都曾被台账深深地折磨过。所谓台账,本意是指摆放在台.上供人翻阅的账簿,时间久了称呼就固定下来,指各种账簿、流水账。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让基层干部“吃不消”的台账,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我们要及时进行纠正这种现象,给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基层工作莫要流于形式。台帐是工作的路线图,不仅可以使基层工作一目了然,还起到了自我督促、自我提醒的作用。但是当前基层的台账很多都是上边要来检查时突击整理的,为了应付检查,走一个过程,久而久之,台账成了基层工作“标配”,尤其是上级单位热衷于给下级布置各类台账、报表以及事无巨细的汇报、总结,看似勤勉,本质上是一种懒政、惰政行为。我们要进一步规范精简台账,让每一项工作用一本台账即可,让台账成为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让基层工作人员摆脱台账的“陷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沉到基层一线,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基层工作转变检查方式。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作为直面基层一线工作部门,所有工作落脚点都在基层群众面前,检验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就是群众的评价。但是当中却出现了一个畸形的现象,检查基层的工作的方式,不看基层工作的实际效果,而是去看那一本本台账,这让基层形成一股不正之风,影响基层的工作实效。我们要规范基层台账检查次数,让每一本台账立足在工作实际当中,让每一本台账都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不能是抄抄笔记,临阵磨枪就算是做好了工作。

基层工作贴近人民群众。工作台账是记录基层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情况的载体。但是,近年来台账却成了不少基层干部的老大难问题,“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多套台账,让基层干部一提到台账就头疼,这本来应该推动基层工作的“利器”,现在却成了阻碍基层工作的包袱。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减少那些不接地气、频率过高的台账,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加重视人民群众,敢于放开手脚做事,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李星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