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是一种让我痴迷的材料。”4月24日,在唐山三友硅业公司研发部实验室初见赵洁,外表腼腆的她一谈起有机硅便滔滔不绝,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停顿。
有机硅在业内俗称“工业味精”,下游产品多达上万种,从航天密封胶到化妆品、从医用导管到婴儿奶嘴,有机硅产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这种神奇材料身上,赵洁怀着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已经投入了14年时光。
从对有机硅的痴迷热爱到攻克无溶剂法制备高含氢硅油技术,再到研发出环氧硅油、纺织整理剂、电子灌封胶等十余种有机硅下游新产品,有机硅与赵洁互相成就。其间,她带领团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她是一个“怪人”。你想不到,在攻克无溶剂法制备高含氢硅油技术后,她居然选择了离开岗位,去攻读博士。
从出象牙塔到再进象牙塔,她经历了什么?这要从2010年7月她刚上班一个多月说起。
那天一上班,赵洁和同事们就接到了第一个课题——研制无溶剂的高含氢硅油制备技术。那时研发部刚刚成立,实验室里算上她,才5个人。国内高含氢硅油生产技术大多添加有机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无溶剂的高含氢硅油制备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可借鉴的资料几乎没有。赵洁和同事们都是化工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虽有理论基础,但都是新手,项目研发之路困难重重。
“技术是学出来的,经验是干出来的。项目交给咱,咱就得搞出个名堂。”赵洁和同事们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查不到的内容就根据专业书籍上的相关化学原理摸索试验,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他们就在空闲的实验室“打游击”。 水解、分酸、中和、脱色……实验中,单水解工序就要两三个小时,且有机硅单体反应剧烈,需要紧盯现场,每隔三五分钟,就得记录一次数据,赵洁在实验台前经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段时间生活特别简单纯粹,睡前脑子里是实验,一睁眼又是实验,做梦都是在想办法。”赵洁笑道。
经过半年多近乎“疯狂”的研究,2011年,赵洁和同事们研发出了无溶剂法制备高含氢硅油的技术并实现产业转化,此后无溶剂法高含氢硅油还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荣获中国专利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作后参与研究的第一个项目就获得这样的成功,让她感到幸运的同时,更让她感到本领恐慌,“如果我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我的研究会更快。我要继续给自己充电,公司也非常支持我。”赵洁本可以半工半读,但她定下目标,就全身心地投入。
赵洁(右)与研发人员探讨嵌段硅油的制备技术
她还是个“神人”。你想不到,她3年就拿到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
想读博士面临第一个难题是怎么才能考上,化工学在当时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学科,想报考的人很多,工作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实践,是她最大的底气,赵洁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第二个难题是怎么能毕业,这一专业的博士毕业多有延期。2012年9月,刚一入学,她就做了3年研究计划,卯着劲儿卡着时间节点做实验、赶进度。读博期间,原本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就可以了,可赵洁发表了4篇,并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从一条条数据中总结思路,从一个个分析方案中寻找创新方法,从一次次实验中研发新的技术。再次返回唐山三友硅业公司,她对有机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015年,应客户需求,赵洁信心百倍地带领团队开展轮胎用有机硅脱模剂项目研发。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提高产品成膜性、解决脱模后轮胎表面油斑残留问题……经过不断的工艺提升和完善,送给客户试用的产品小样还是有问题,这让团队成员一时陷入沮丧。
冷静!冷静!再冷静!“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大脑,读博时参加的一个报告会,老师好像讲到过类似情况。”赵洁回到反应釜前,仔细观察反应物料的状态,捕捉微小的变化,及时调整反应条件、优化制备工艺,当反应器内乳白色的物料逐渐泛起微微蓝光,无数个细小的液滴汇聚成均匀的连续性液体……“成了,大家快来看!”赵洁兴奋地说。经测试,产品性能良好,并获得了稳定的客户订单。当第一批轮胎用有机硅脱模剂产品正式走下生产线的那一刻,她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她并未止步,很快又投入到粉料型脱模剂的研发中……
“科研人永远在路上,前方总有高峰等着你不断攀登,这也正是科研的魅力。”14年来,赵洁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端乙烯基硅油、有机硅脱模剂、有机硅消泡剂等10余项有机硅新产品,不断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
如今,她把不断学习探索的习惯又带到了“赵洁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进门处最显眼的位置,《硅材料科学与技术》等有机硅产业相关书籍整齐排列。赵洁还不定期组织举办“研究课堂”,只要逮着机会,就会跟同事分享关于有机硅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学习心得,做好“传帮带”,带出的徒弟逐渐成为研发的骨干力量。
在赵洁看来,从事科研工作,就像在广袤的大地上前行,脚下没有现成的路,只有不断突破求新,才能找到实现目标的正确方向。探索有机硅的世界,赵洁一直在路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