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江门教研帮扶活动于4月23日—25日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江门市教育局承办,开平市教育局协办,江门市各县区化学教研员和高一、高二化学教师200多人参加活动。

活动主题为“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说课磨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交流互动、推门听课等多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初步交流 共教共研

23日下午,活动高中化学专场培训在开平市开侨中学拉开序幕,当天活动由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林永泰老师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是开平市开侨中学、开平一中和教伦中学化学科组长分别汇报在学科教学和科组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困惑,江门市化学教研员林永泰老师则提出希望老师们能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坚守初心,找准方向。程俊老师指出此次帮扶活动的目的是要搭建平台,让老师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地区同行深入交流,并形成教研交流的长期机制。

活动第二部分内容是开侨中学许青老师和北师大珠海附中温向鹏老师分别进行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乙醇与乙酸”第二课时“乙酸”说课。许青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温向鹏老师则分享了他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看懂的,少讲;学生有疑惑的,重点讲。老师们各抒己见,从课堂容量、素材选取、学情把握、知识深化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活动开幕 聚智共研

24日上午,活动高中化学专场培训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平市教育局主任督学余锐湛主任、开平市开侨中学校长黄健、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何兆铭老师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期待,并对专家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她引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关于“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一线教研要做到“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模式”,各地各校要“建立自下而上选择教研的机制,问需于校、问需于师”,还要精选优质课题,推广优秀课例等深化新课程改革,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工作。“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一直致力于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从备课、磨课、上课、评课等环节来帮助老师对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更深刻的理解。希望“走进粤东西北(江门)教研帮扶活动”研讨活动能帮助江门老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落实新课程,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立云在发言中强调,一是珠海市教育局与江门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省教育厅《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双方教育协作、共建共享机制,努力为两地学子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二是感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信任,让珠海教研团队在本次交流研讨活动中推动珠江两地化学教研协同联动,让珠江两地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同课异构 思维碰撞

开幕式后,珠海北师大附中温向鹏老师和开平市开侨中学许青老师分别就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酸》进行同课异构。

温向鹏老师紧扣课本内容,站在学生视角,利用问题链的形式,从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进行探究,通过深挖知识内在逻辑,达到思维进阶,提升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细节的思考。对于本节课重点——酯化反应的教学,录制多个创新性实验视频提升学生对酯化反应认识,并采用模型拼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官能团之间断键成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从而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

许青老师以镇江香醋的酿造工艺为情境线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增强学生对醋文化的认同感。该课设计了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酸性、酯化反应、用途五个教学环节,以“情境化”“认识化”“结构化”“意义化”作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实验和推理论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在问题探究中深入理解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如让学生拼接球棍模型,完成酯化反应的分组实验,触摸醋泡鸡蛋等,将化学教学融入生活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两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过程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与学科价值,师生互动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两节课以内容的结构化、素养的发展为目标进行设计,给与会老师带来更多的思考,进一步拓展了备课的思路与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过程中,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林永泰、江门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李胜源、鹤山一中正高级教师李国成等老师分享了个人听课感悟与教学建议;接着,程俊、何兆铭、刘晓鸿等均从不同角度做了点评。程俊老师表示,两位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专业的榜样引领。感谢两位老师及背后团队的付出,让大家看到了情境、知识、思维、文化、素养交织的课堂。她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落实、学情因素、学科理解、内容结构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挑战性、活动与评价、资源与技术九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分析了走向“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专题讲座 定向突破

24日下午,珠海一中的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王金乐老师作专题讲座《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的导向、难点与策略》。

王金乐老师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为纲领,从教学导向、教学难点、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他归纳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在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难点,即概念繁多,学生缺乏扎实的数学和化学基础知识、不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对理论不能完整构建,学生对晶体结构模型建立困难,教师多年未开设《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已生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金乐老师从近3年广东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细目表》找共性、找趋势,提出了六点教学策略:一是研读教材,搭建教学内容的结构框架;二是明确逻辑建构;三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水平,培养发展高阶思维;四是以问题(链)驱动、建立模型开展新课教学;五是通过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手工制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六是建构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

王金乐老师强调,新高考更加注重综合性与创新性的考查,模块间知识融合的命题方式将成为常态,这样的考查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能够较好地渗透学科素养,凸显高考的选拔功能。

王金乐老师的讲座结束后,参会专家和老师与王金乐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老师们基于选择性必修2模块的教与学进行了更多的探讨与反思。

五、进校调研 深入指导

25日上午,活动高中化学专场培训在开平市教伦中学进行。周永峰校长向程俊老师介绍了“教可育人,伦能敦品”的办学理念以及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挑战。教伦中学杨秋玲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课题是选择性必修3的《芳香烃——苯》。杨秋玲老师以“橙子皮爆破气球”的趣味小实验作为情境引入,结合“苯的发现史”引导学生从科学家视角认识苯环结构发现过程,再通过实验预测、探究、验证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对比苯环与烷烃、烯烃结构的特点,推断和归纳了苯的化学性质,最后介绍苯在化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杨秋玲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对于学生学情把握精准到位,重视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实现思维进阶和能力突破,并逐渐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大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评课环节多位老师踊跃发言,开侨中学吴德娟提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橙汁引爆气球”的情境引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开侨中学的许青老师则对杨老师对实验设计和改进印象深刻,并认为这是解决很多学校实验室的药品不足、仪器老旧、药品有毒、操作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可借鉴的思路;开平一中李波老师则提出在课堂教学要多次强调基本学科观念,让学生理解基本观念,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促进学习的内容结构化。此外江门市化学教研员何兆铭老师和教伦中学周永峰校长分别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实施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程俊老师认为杨秋玲老师能基于学情,通过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问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适切,充分利用化学史素材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对于苯环结构的推断逻辑严谨细致。程老师指出,在实现知识关联结构化的同时,更需要实现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如可继续强化苯“易取代、难加成”的性质特点,构建可视化的模型,并在模型的逐步应用中感悟“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实现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思维进阶和发展学科素养,让教师的思维容量变成学生的思维容量,真正做到让思维生根,让素养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江门教研帮扶活动高中化学专场培训内容丰富,两地教师围绕“深度学习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研讨,反响热烈。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