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某使用化名通过某网络平台与女童乐乐(化名)相识,聊天中得知10岁的乐乐是农村留守儿童,仍多次引诱乐乐拍摄、发送裸照等不雅照片供其观看。该网络平台通过与黄浦区检察院合作建立的“互联网企业依法报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线索预警监督模型”发现相关线索并报告检察机关。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处姚某有期徒刑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IC

这是今天由黄浦区检察院联合黄浦区委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浦江·2024”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主题日活动中透露的典型案例之一。

本次活动以“清朗共治·e空间,黄浦区网络协同治理携手检察综合履职,共建和谐安全的区域网络生态环境”为主题,通过建立多元共建、多智融合、多维层次的网络协同机制(即“3+7”模式),并选聘网络检察智库专家及特邀检察官助理,共话企业主动融入协治体系的路径,共解当下网络治理新问题、新难题,促进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建立“3+7”工作机制,畅通协作衔接渠道

活动现场,黄浦区检察院、黄浦公安分局、黄浦区委网信办三家职能部门签订了《关于加强区域网络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区内七家重点互联网企业签署了《黄浦区互联网企业合规经营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接下来,黄浦区将以“3+7”模式,协同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

根据《工作机制》,三家职能部门将发挥各自职能,聚焦广大群众、互联网企业等社会主体对清朗空间的切实需求,围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整治不良营销、杜绝网络水军诋毁、惩治电信网络犯罪等重点工作,从数据共享、风险监测、线索移送、技术赋能、法治宣传等多方面,深入规划各方合作战略,畅通网络治理行刑衔接渠道,共同强化对区域内企业法治服务保障,优化网络空间共建共治格局。

该《工作机制》还明确了会签各方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书面通报、派员设立工作室等形式,实时互通网络空间最新动态、第一时间移送案件线索,跨前一步阻断伤害、预防犯罪等,对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促进属地互联网企业规范发展,在黄浦区检察院的指导下,七家区内重点互联网企业联合签署了《倡议书》。七家单位就优化合规组织架构、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完善合规风险应对措施、融入合规监督管理体系、塑造企业合规文化六大方面达成共识。

在前面所述猥亵儿童案件中,为实现涉未成年人网络不良信息的精准识别、快速反应、分类处理,黄浦区检察院会同网信、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梳理总结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办案经验,细列39项风险点,区分“侵害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三类网络信息,建立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平台自治的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对于“侵害未成年人”信息,由平台专人核查后推送至检察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视情采取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措施;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由平台拦截、删帖、隔离,对发布信息的用户采取“警告-禁言-封号-禁封设备”等梯度处罚措施,并向网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对于“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由平台增设“不适宜未成年人阅看”等特别提示,并对未成年用户采取针对性过滤措施。自模型运行以来,该平台已拦截、下架涉未成年人有害和不良信息2.5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00余个,隔离较高危风险用户70万余个,向全国各地职能部门移送涉案线索115条。

聘请“外脑”智库,提供专业技术理论支撑

为更好推进网络检察综合履职,形成检察机关专业办案和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活动当天,黄浦区检察院还选聘了网络检察智库专家及特邀检察官助理,借助网络领域专家人才的专业优势、前瞻思维,锚定净网目标点、突破视角局限点、探索履职创新点,为网络综合履职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黄浦区检察院在依法惩治网络犯罪的同时,更注重依法能动履职。今年3月,该院在全市率先成立网络检察办公室,充分发挥创新力,打破部门壁垒,探索一体化履职,统筹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一体履职,协同推进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此外,该院还依托网络检察办公室的成立,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六大职能,以本次活动举办为契机,深融合、建矩阵、护企业权益,创新构建网络检察综合履职e空间,凸显“科技+数字,打击+预防”的黄浦网络检察特色。

本次“清朗浦江·2024”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主题日活动,开启了网络协同治理和检察综合履职的双向奔赴新模式,依托这一网格矩阵,有助于打造共享、共治、共赢的区域网络清朗生态环境。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司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