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法学作为法学领域的新兴分支,正逐渐成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重要方向。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凭借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扎实的学术基础,自2023年成立以来,在市法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华东政法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战略,回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加强数字城市治理,服务上海数字化转型和“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战略布局,有序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研究会的成立与组织架构

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数字法学研究会”)是全国最早成立以“数字法学”为名的研究会。2023年1月12日,上海市法学会批准成立了数字法学研究小组。2023年10月17日,上海市法学会通过了《关于同意数字法学研究小组转为数字法学研究会的批复》。在马长山教授的带领下,研究会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数字法学研究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团队。同时,研究会还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秘书处、学术委员会、编辑部等多个部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11月11日下午,数字法学研究会在市法学会机关举行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0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数字法学研究会由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数字法学评论》主编、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马长山教授任会长,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陆宇峰教授任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副教授任秘书长,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曾副教授、上海政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执行院长商建刚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张文龙副教授任副秘书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研究与成果丰硕

在2023年,研究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术活动。

为了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数字法学的理论命题与实践问题,研究会发起了面向全国的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篇稿件。经过严格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并汇编成《智慧法治》集刊第1卷。这些作品涵盖了数字法学的多个方面,为数字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202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法学新兴学科的要求。数字法学研究会积极响应号召,依托市法学会“东方法学大讲堂”平台,于7月13日举办了主题为“数字法学的理论命题”的直播活动。数字法学研究会会长马长山教授、副会长陆宇峰教授以及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彭诚信教授参与了直播。此次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法学研究贡献了智慧。

研究会还联合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主办了第十九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论坛以“平台治理”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学者和核心期刊的编辑参与。与会者围绕数字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数字法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由研究会会长马长山教授担任主编的《数字法学评论》第1辑成功出版。该刊物注重学术水平和质量,收录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为数字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数字法治”为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公众号,数字法学研究会成立后,成为研究会学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数字法治”微信公众号有“新书推荐”“前沿观 点”“重要活动”三个模块,坚持每日更新,为广大读者带来学术信息。截至2023年12月4日,“数字法治”微信公众号关注数超过1.73万人。该账号已被上海市长宁区网信办认证为“网络名人”账号。

此外,数字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年内还走访了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等有关单位,参加了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多场与数字法学相关的研讨会。

主要学术成果

(一)课题研究

1.马长山(会长):数字检察建设研究,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郑少华(副会长):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研究,2023年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张文龙(副秘书长):数字正义范式及其法治功能研究,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二)参与立法

1.马长山(会长):起草《数字经济促进法》建议稿(重大项目成果);2.商建刚(副秘书长):参与制定上海市地方标准《数据交易 第2部分:数据产品权益认定指南》;3.商建刚(副秘书长):承担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课题“上海政府规章清理项目《上海市技术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4.商建刚(副秘书长):承担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课题“上海政府规章清理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5.袁曾(副秘书长):作为学术负责人参与《上海市数字化转型条例》,学术建议稿已于2023年4月提交立法单位;6.孟高飞(理事):参与《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7.韩亮(理事):参与制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票据法修改的征求意见函》。

(三)发表论文(仅列举CSSCI来源期刊)

2023年数字法学研究会成员在论文发表上取得丰硕成果,共计发表26篇CSSCI期刊以上的论文,其中法学类刊物14篇。

1.马长山(会长):《数字公民的身份确认及权利保障》,《法学研究》2023年4期;

2.马长山(会长):《数字人权的“中国图景”》,《人权》2023年第4期;

3.郑少华(副会长):《论中国自贸试验区法治的性质》,《东方法学》2023年第5期;

4.郑少华(副会长):《数智时代环境智理的内涵与构建路径》,《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

5.郑少华(副会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监管的功能主义路径》,《经济法论坛》2023年第2期;

6.郑少华(副会长):《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逻辑构造》,《太平洋学报》2023年第10期;

7.韩旭至(秘书长):《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逻辑更新与路径重构——以人机关系为视角》,《行政法学研究》2023年第6期;

8.韩旭至(秘书长):《认真对待数字社会的个人拒绝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9.张文龙(副秘书长):《探寻法的自主性之谜》,《清华法治论衡》第29辑;

10.袁曾(副秘书长):《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合规监管制度构建》,《学术交流》2022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袁曾(副秘书长):《数字法学研究现状的再反思——法学理论向何处去?》,《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袁曾(副秘书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责任能力研究》,《东方法学》2023年第3期;

13.袁曾(副秘书长):《生成式人工智能责任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23年第5期;

14.袁曾(副秘书长):《数据规模化利用的法律规制,独立作者》,《地方立法研究》2023年第5期;

15.商建刚(副秘书长):《数据要素权益构建的中国方案——2020-2022年数据法学研究成果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6.商建刚(副秘书长)、马忠法:数据权益的实现:《从保护到运用》,《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3期;

17.商建刚(副秘书长):《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元规则研究》,《东方法学》2023年第3期;

18.沈奕斐、商建刚(副秘书长):《“公平”价值几何?——当代中国城市夫妻离婚财产分配的公平逻辑》,《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3期;

19.刘嘉淇、王乐、商建刚(副秘书长):《数字化转型中图书馆受控数字节约模式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年第5期;

20.杨显滨(理事):《私密信息合理使用规则及其优化路径》,《学术月刊》2023年第6期;

21.杨显滨(理事):《数据交易所的合同法规制困境与出路》,《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

22.杨显滨(理事):《高空抛(坠)物致害中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认定与承担》,《当代法学》2023年第4期;

23.李泽(理事):《数字能力鸿沟的法治化弥合》,《求是学刊》2023年第5期;

24.杨帆(理事):《平台共治视角下个人信用保护的范式转换》,《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25.杨帆(理事):《个人信用治理的法理反思及其制度安排——基于平台企业共治共享视角》,《公共行政评论》2023年第3期;

26.杨帆(理事):《论个人信用市场中的数据必需设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27.张迪(理事):《网络犯罪综合认定模式检讨》,《法学家》2023年第5期;

28.张迪(理事):《刑事诉讼中的算法:概念、机理及其运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29.张迪(理事):《算法证据的独立:法理反思与制度方案》,《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5期。

(四)出版学术专著

1.陆宇峰(副会长):《法律现实主义新论》,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2.商建刚(副秘书长)、孙建伟编著:《数据合规师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3.杨显滨(理事):《隐私、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的法律互动机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版;4.于柏华(理事):《基本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5.于柏华(理事)译著:《法律与道德》,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6.杨帆(理事):《个人信用分:平台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法律规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7.余圣琪(理事):《数据权利保护的模式与机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版;8.韩亮(理事)参编:《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规定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五)团队人才屡获嘉奖:

马长山(会长)《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获第九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主编”。

郑少华(副会长)“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升级研究”获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陆宇峰(副会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新锐奖(2023)、上海市委宣传部2023年度舆情工作先进个人。

韩旭至(秘书长)新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及法律委员会委员,入选上海市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商建刚(副秘书长)获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21-2022年度优秀论著二等奖。

袁曾(副秘书长)入选2024年上海教育法治人才计划。

孟高飞(理事)入选上海法院实务专家库。

实践应用与社会服务

除了学术研究外,研究会还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积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合规经营提供法律支持。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企业的合规经营提供了法律支持。数字法学研究会通过与阿里、蚂蚁、腾讯、京东、美团等大型平台企业的合作,加强科技部重大创新项目的联合申报和攻关研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中国实践》融媒等联合发起举办“数字法学与数字司法”高端论坛、“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形成数字法学交流的国内“品牌”;通过与《东方法学》《政治与法律》《探索与争鸣》《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等期刊联合征文、审稿和刊发,推出更多的前沿创新成果,促进数字法学的学术交流、理论繁荣和理论传播。

在市法学会的指导下,数字法学研究会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由数字法学研究会会长马长山教授、副会长陆宇峰教授、秘书长韩旭至副教授组成,其中马长山教授任组长。数字法学研究会积极参加市法学会的党建学习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讲话精神,努力提高站位,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出发,凝聚本市乃至全国的数字法学研究人才,着力打造数字法学研究的“上海品牌”,凝聚了一批有志于数字法学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成为数字法学研究会的骨干力量。

马长山会长表示,上海市数字法学研究会将继续秉承“创新、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数字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研究会还将积极关注数字法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数字法学的实践和应用。

中国实践智库:立足中国实践,对话中国智库。(专题策划: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