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14日讯(记者 李春晖)财政部13日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日程表”得以明确。分析人士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具有多重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发行节奏较为平缓

自从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以来,市场一直对相关安排保持高度关注。

“特别国债”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金投向为特定目标,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二是指不像普通国债那样计入财政赤字,而是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发行的审批机制及流程也较为灵活。“超长期”则是指发行期限比普通长期债券(通常指10年期及以上)更长。

我国共发行过五次特别国债,但只有1998年发行的30年特别国债和2007年发行的15年特别国债可归入超长期特别国债。

根据此次发布的通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品种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一共发行22次。

“从发行次数看,以30年期为主,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分析,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要长于市场预期,发行节奏较为平缓,大概率呈现“小额频发”,避免因集中发行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重要举措,对稳定预期、拉动内需、提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兼顾了短期和长期,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助力地方财政休养生息,带来多方面的利好。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涉及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紧密关联。”连平称。此类项目往往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仅靠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需求,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更好匹配这些长期限项目融资需求,利好长期高质量发展。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释放了持续发力稳增长的重要信号,对于稳定社会预期有积极作用。

连平预计,“连续几年”很有可能是4-5年,即从“十四五”末期的2024-2025年到“十五五”中期的2027年或2028年。如果每年都按1万亿元安排,则最终总的发行规模有可能高达4-5万亿元,将远远超过此前历次特别国债2700亿-1.5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