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的乡野路边、田野、河流和溪流岸以及荒地上,常常能发现野生洋姜那低调而独特的身影。

我童年的记忆里,洋姜是一种常见而低贱的草本植物。它生性顽强,对生存条件要求很低,有土就能扎根,在良田沃野或贫瘠的土地上,在河岸林边或房前屋后荒废的角落,都能自然发芽、成长、开花,结出地下块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姜,学名叫做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属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它的植株很像向日葵,但它的茎、叶、花比向日葵要瘦小很多。从春到秋,洋姜可长到1—3米高,茎干和枝叶上布满了毛刺。夏天,洋姜会开出金黄色圆形的小花,引来蜂蝶前来竞相采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洋姜叶子变成黄色,一片片掉落下来。地下块茎往往长得纵横交错,互相叠压。一棵洋姜能收获1公斤至二公斤的块茎。在乡野的河岸边,洋姜像被人遗忘的野草一样,一年年纵情恣肆地生长。因块茎产量高,价格非常低廉。秋去冬来,只有懂得它可食用的孩子们,常常挖取它的块茎,回家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说有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因家境贫寒一直娶不上妻子。一次小伙子去河边放牛,一位白发苍苍的仙人送给他一个瓷碗,里面放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心形宝石,并告诉他说,到河水里洗一洗宝石,就能娶上美丽的妻子。小伙子洗了宝石后,宝石瞬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两人就结婚成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小伙子的嫂子却心如蛇蝎,认为宝石姑娘是妖怪,决心拆散他们俩。趁小伙子下地劳动,嫂子故意打碎了盛放心形宝石的瓷碗,并把宝石摔碎埋在了房后的井台上。当天夜里姑娘托梦给小伙子,说她已经幻化成洋姜每年开出黄花的时候在井台上与他相会。天明后小伙子走到井台上,果然看见密密麻麻的洋姜。于是每年洋姜开黄花的时节都到井台上与妻子相会。收获洋姜时,小伙子总不肯挖完,让它明年再生根发芽,盼望着和妻子再次重逢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姜,原产于北美洲,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外来物种,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由德国人传入中国,因为它的花朵酷似向日葵,色彩鲜艳,德国人把它当花卉盆栽,后来成为野生。其家族快速在长江南北地区繁衍。这一外来物种本土化后,产生了中国化的爱情传说故事。这一乡村土味爱情故事,总觉得甜脆的洋姜里蕴含着痛苦的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姜块茎性平,味甘,无毒,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每年深秋人们将其挖出,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美味,可以煮食,熬粥,炒食、腌制咸菜等,制成别具风味的菜肴。咬上一口,那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在口腔中散开,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是广大百姓比较喜爱的一种绿色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姜的块茎,还可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茎和叶可加工饲料。其茎块茎叶还是一味中药,具有利水除湿、清热凉血、益胃之功效。在园林中常配植于花坛或丛植供观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生洋姜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需过多的呵护与照料,便能在野外茁壮成长。它是乡野的精灵,默默见证着四季的更替与岁月的流转。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由于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提倡绿色饮食,野生洋姜又为人们所青睐。江西部分农村中,也有大片人工种植洋姜,在城市的餐桌上,野生洋姜已成为一道绿色甜美的时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