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种药物。但你知道黄芪有千年的使用历史吗?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芪被录为上品,“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能。但是很多人只知道用来泡水喝,其实想要让黄芪发挥真正的功效,用法远没有泡水那么简单。
在临床使用上,黄芪分生炙之分,炙是用蜜炒。蜜炒后的黄芪温中健脾的力量稍强些,所以内伤气虚的时候可用。下面给您介绍黄芪的4种吃法,都是千古流传的奇方,总有适合您的方子。
温养脾胃的千古奇方黄芪建中汤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养脾胃、延寿命,用好黄芪就行。
黄芪建中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自《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虽然不及中医十大名方那么有名气,但它在临床运用中,却也展现了它不可忽视的魅力。是温养脾胃的不二良方。
【配方】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制法】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功效】
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重在温养脾胃,是防治虚寒性胃痛的主方。
【功用主治】
1、久病消瘦;
2、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3、脉虚无力;
4、有操劳过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