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出现寒热往来、数发不止,并且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浮大等症状时,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患上痰湿疟疾了,通常情况下,疟疾的病因都与痰湿有关,所谓“无湿不成痰,无痰不成疟”。在中医看来,此病症是由外感疟邪,内有痰湿,内外之邪,纠结为患,疟邪伏于少阳,与体内的营卫相搏,正邪两气相争所致。所以,在疾病发作时,邪气入体,与阴相争,则会出现恶寒,出于阳争,则会发热,痰湿不除,邪气不去,则疟发不止。

舌苔白腻、脉滑,这些均是痰湿内盛的特征,脉象上弦脉是疟疾的主脉,脉浮大者是体内邪气盛但正气未衰的表现。疟疾数发不止,治疗时应截之,采用燥湿祛痰、理气截疟的治疗方法。当然,食疟、水土不服和山岚瘴气等,多属于痰湿作祟,也可以用此法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疟疾这种病症而言,其实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古代医书典籍中记载最为详细的传染病就是疟疾,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了《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并针对疟疾的的病因、病机等,都进行了系统且详细的讨论,甚至在《神农本草经》中,还明确记载了药物常山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

说起常山,那就不得不提及在《杨氏家藏方》中,用来治疗痰湿疟疾的代表方“截疟七宝饮”了,此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截疟的效果,是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正疟病症。

方剂的药物组成很简单,通过方剂名称就可以看出,仅仅只有7味中药,分别是常山、陈橘皮、青橘皮、槟榔、草果子仁、甘草以及厚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剂中的常山,具有苦寒的药性,是截疟的专用药物,并且还具有祛痰的效果,在《神农本草经》中,更是提到,此药主要可用于治疗“热发温疟,胸中痰结”;槟榔具有行气散结、草果可以燥湿祛痰,这两味药物均可以截疟,与常山相配,也是相得益彰,能够增加方剂截疟的功效,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再加上厚朴、青皮、陈皮这三味药材,便可以燥湿理脾、行气化痰,甘草除了益气和中,同时还可以防止其他药物的辛烈药性,避免消耗体内的气机。总而言之,以上七味中药,就共同构成了“七宝”,既可以截除疟邪,又能够消除痰湿,不过,该药方通常会酒煎,此方法可以温通经脉、以行药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床上,本药方属于截疟的代表方,适用于疟疾数发不止、体壮痰湿较为严重的患者,以寒热往来,舌苔白腻为主要的辨证要点。不过,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量加入药物,例如,对于痰湿偏重、胸闷腹胀、舌苔白腻的患者来说,则可以加入厚朴、苍术;如果烦躁口渴,舌苔黄腻,则需要加入石膏和天花粉,清热生津。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