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最先将在5月17日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发国债,简单来说 ,当财政收入少于财政支出的时候,不足的部分就只能靠借债来解决,比如2023年财政收入21.7万亿,财政支出27.5万亿,收不抵支所以就只能靠发债来解决问题,其中中央发的是国债,地方发的是一般债,但债务的规模是有限额的,我们常说的财政赤字其实指的就是发债的规模。发行国债这个操作其实并不稀奇,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靠这样来弥补财政缺口的,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又该如何理解这次的发债行为呢?可以从三个关键词得出,国债、特别和超长期。但最终到底是为了支持产业建设还是置换债务,大家现在都在拭目以待,如果真的是为了产业升级或重点领域建设,那肯定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为了置换债务,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通胀马上就要来了。至于谁来买,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现在居民总存款量高达一百多万亿,就算一年买两万亿,几十年都买不完,更何况国债信用度高,收益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番操作,国家受益,老百姓也受益,那谁受损了呢?答案是房地产。这意味着国家在和土地财政做切割,一旦切割完成之后,国家就再也没有动力去支撑房地产了,事实上现在已经撑的很辛苦了,从前段时间的各地发布的楼市政策,也能隐约看出国家已经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是就算房地产稳定下来了,各地有关地产的投资也是回不去了,政府能做的又十分有限,就算不再扩大投资,债务也在慢慢扩大,因为每年刚性支出那么多,基建的维护费用都在里面,所以才会出现高铁涨价,地铁涨价,水电燃气等都要涨价的现象,这才是第一轮,涨完这些还是不够的,未来也一定会从其他地方继续涨回来,比如社保基数、增值税之类的,因为债务是不会平白无故消失的。

其实每当这个时候,真的能切身感受到,许家印的二万亿真的是个天文数字,14亿人口的国家咬咬牙也才敢借一万亿债务,真不知道后世史书会怎么记录这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