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记者从广州若干医院产科了解到,综合医院产科分娩量整体下降。

在生育率走低的当下,分娩量的变化为产科区域布局、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带来了哪些挑战?产科医生需要转型吗?怎么转?近期,记者进行了走访。

生孩子有什么变化?

综合医院分娩量下降

1年前生孩子,和6年前生孩子,感受有什么不同?广州宝妈婷婷有发言权。婷婷的大宝出生于2018年上半年,正赶上“二胎潮”的后期,小宝出生于2023年,正是生育率下降引起广泛讨论的时候。

婷婷的两胎都建档、出生在广州同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一胎时,婷婷正好遇到一个喜欢“人工叫号”的产检医生,诊室门口总是排很长的队,二胎时,那个诊室外“明显没几个人排队了”。

一胎宝宝出生时,医院挤不出床位,她睡在产科走廊的临时床位,待产时,她在待产室里疼得昏天暗地,也感受到得产妇、医生进进出出,医护都忙得脚不沾地;二胎出生时,她住进了二人间,一天也听不到几次新生儿的哭声,“感觉空荡荡的,不如以前热闹了”。

综合医院产科确实受到了影响。广州另一家位于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产科,2017年时每月分娩量达到400左右,今年以来每月分娩量降至200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2月1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人民医院产科拍摄的一名刚出生的“龙宝宝”。新华社发

产科萎缩了吗?

有基层医院关停产科

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4月3日公告介绍,由于工作安排原因,新造医院暂停产科住院分娩和高妊娠风险产检,仅保留妊娠风险等级为绿色的门诊产检项目(即无高危因素、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检查项目中产科超声、地中海贫血检查、唐氏筛查等项目均不开展。

202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发布公告,2023年12月30日起,医院不再开展产科业务,如需就诊,可前往白云区妇幼保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周边医院。

记者查询到,番禺区新造医院是新造镇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而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是一家非政府办的三级医院,目前主打肿瘤诊疗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妇产科床位总数下降

从总量上看,广州医院的产科总体规模有什么变化?记者查询了近几年的广州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数据显示,妇产科实有床位数量在2019年达到最高峰,之后逐年下降,妇产科床位在医疗机构中的占比也由2020年之前的9%以上降至2022年的7.7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广州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产科需要转型吗?怎么转?

开发更多助产、舒缓技术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产房护士长颜凤介绍,该院在2012年就设立了助产士门诊,帮助孕产妇做好产前准备。除了大家熟知的分娩镇痛(该院分娩镇痛有麻醉医生24小时驻守,身体条件允许、有需求的产妇基本可以全覆盖),助产士们还有很多非药物的镇痛方法,比如呼吸法、分娩球、生育舞蹈、穴位按摩等,可以帮助孕妈减少对分娩疼痛的恐惧,还有一些提前设立的分娩技能课程,帮助女性提前了解分娩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30日下午,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产科门诊。

目前,女性对于分娩损伤的认识逐渐增多,为了帮助女性提前预防严重的分娩损伤,助产士们还提供了会阴按摩技术,从孕35周开始为身体条件合适的孕妈妈进行按摩,“从数据看,它可以减少16%的会阴侧切,减少9%的会阴缝合,减轻产后3个月会阴疼痛”。

对于颜凤来说,目前助产士的缺口还很大,使用导乐服务的孕妈妈几年间已经增加了一倍,目前,几乎每4个顺产产妇中就有一名要求使用导乐服务,“对于我们医院来说,这个量还是很大的,很多孕妈妈来到助产士门诊就是要预约导乐服务”。

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颜凤介绍,她们即将开展一种水疗服务,在孕妈妈待产时提供淋浴、冲澡服务,这种办法一方面保持清洁干燥,一方面帮助身体散热、减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事实上,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设置家庭化产房、一体化产房,为有需要的产妇提供更为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也是产科转型的一个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的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南都资料图)

据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天河院区、番禺院区都开设了多间一体化产房(LDRP家庭病房),广州市妇儿中心在增城院区也设置了一体化产房服务。一体化产房大部分为单间,产妇从入院待产、分娩到产后出院,都可在一体化产房内完成,不需要辗转不同楼层、病房。

来源:综合自南都健闻、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视频号推荐 #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IP打造 | 课程学习 | 转载开白

# 往期文章推荐 #